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中篇 >> 正文

甜蜜的苦涩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罗启迪    阅读次数:28834    发布时间:2015-07-16


第二章 由小变大的南河糖业


第一节 南河糖业的发展史


南三洛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出生在南河县一个比较贫寒的山村乡,哪里山高雨长,树多水好,山道多弯、路难行……

南三洛由于从小喜欢吃糖的缘故,经常偷吃爷爷放在火塘上吊篮里的红糖,以致常常被父亲罚跪、暴打……在南三洛幼小的心灵里就播种下一个甜蜜的梦想,长大后一定要从事制糖工作,生产更好、更多的糖,让更多的人享受,特别是大山里的那些穷孩子。


南河县是一个只有十多万人口少数民族的边疆贫困小县。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润、很适宜种植甘蔗。而当地老百姓种植甘蔗的时间由来已久,但具体时间没有记载、也没有人去考究。以前都是以大队、生产队为单位种植,用土办法榨取甘蔗糖汁,浓缩熬制来生产红糖。除上缴国家任务外、剩下的就按人头、工分分到各家、各户,就连五保户也有一份。在那个年代,由于没有储存技术,一到雨水天就会发水烂掉,很难于保存,想吃的时候却吃不到。虽然种植着甘蔗榨着糖,却显得很珍贵。

因对糖业的向往、甜蜜的渴望,那种飘散着清香味道的诱惑; 10多万南河人多希望有一座现代化的工厂、来榨自己种植的甘蔗,生产自己的白砂糖,那将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好事,而从事这样的工作将是多么板扎和光荣。

为了满足南河老百姓的愿望,让南河老百姓能吃到本地方生产的白砂糖,圆一圆几代人的甜蜜梦。70年代初,在各区、大队、生产队的强烈要求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多方考察、论证、立项、报告和争取。州委、州政府大力支持,从州内各县(市)、外地区协调、抽调了一大批科技人员、工程队、技术工人,在距县城5公里多、风景秀丽、背靠大山、一条大河从寨子前边流过的南河乡南河坝村筹建了一个规模为日处理甘蔗500吨、日产酒精4000公升的白砂糖生产厂——南河糖厂。

投产运行十年后的八十年代,农村土地包产到户,拥有土地承包自主权的农民,随着种植甘蔗实惠的增多、种蔗收入比其它经济作物高得多的优势,农户种植甘蔗的积极性高涨,南河县甘蔗原料发展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南河糖厂原来设计生产规模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求。于1982年、1995年两次对南河糖厂进行了扩建大改造,形成了设计规模日处理甘蔗2000吨、日产酒精16000公升,年入榨甘蔗180000—210000吨、年产白砂糖20000—26000吨、年产食用酒精1600—1800吨的的中型糖厂。


90年代初,经过改革开放,扩大了企业自主权,使责、权、利密切结合,调动了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糖业也结束了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企业法”的颁布,又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提供了必要条件。特别是随着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打破三铁(铁饭碗、铁交椅、铁工资)以来,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又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年轻化、知识化的科技人才得到了重用,还不到28岁的张春来被任命为了南河糖厂的厂长,成了全州各县市糖厂中最年轻的企业管理者。

南河糖厂在张春来厂长的领导下,企业理顺了关系、明确了职责,苦练内功、强化管理。以“打造优质健康食品和优秀品牌为企业发展管理的灵魂”;“以尊重职工、重视人才,关爱蔗农”为企业发展的理念。实行按劳取酬(工龄、技术、职务、职称、学历相结合),兼顾公平,按需分配的人事管理分配制度;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干事爱企的工作热情。政企分开不到三年,南河糖业又迎来了甜蜜的春天。


第二节 糖业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


发展壮大的南河糖业,给南河老百姓带来了大实惠,村村寨寨修通了蔗区乡村道路,家家户户盖了青砖白瓦房,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糖业真正成了南河老百姓的绿色银行,致富的大产业。

县长肖利民在1995/1996年度糖业大会上指出:“南河县蔗糖产业在历届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南河蔗糖产业多年来虽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但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信心从来没有动摇过,力度从来没有减弱过,并且还逐年加大投入、加大吨糖田建设,加大督查各植蔗乡镇甘蔗原料发展推进力度,有力保证了蔗糖产业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增长……这充分证明了该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到的重要地位,当前还没有哪一个产业这样占有面广,拉动的经济链长,贡献这么大。每年实现税收2000多万元、蔗农种蔗收入1.4亿多元,全县人均甘蔗收入800多元,好的年景达千元……对扩大消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的带动作用。是富民、富县的优势传统产业;不能丢、丢不得、也丢不起的优势传统大产业”。目前新的东塘糖厂正在筹建中,预计在1997/1998榨季即将投产……


新接任的县长俄得升在2001/2002年度糖业生产总结大会中指出:“南河糖业是在上级领导关心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各级各部门、企业及广大蔗农的通力合作下,历经30多年、几代人的努力奋斗和重点培育,南河糖业才得到了今天快速的发展。自1972年筹建第一座糖厂——南河糖厂以来,南河糖业已走过近30个春秋的发展历程,披荆斩棘留下了几代糖业人难于忘记的印记,自始至终都以一种坚强的信念、对糖业深厚的感情支撑着。全县人民开拓进取、攻坚克难,铸就了南河糖业不可磨灭的辉煌。今天我们又站在新的起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勇气、抱团助力,向更高的目标冲刺……”

县委书记板卖期满怀豪情的说:“南河蔗糖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如今的南河,已经拥有了三座现代化的制糖厂,日处理甘蔗达到了4500吨、日产白砂糖糖560多吨,日产食用酒精42000公升。甘蔗收获面积突破了8万亩,有望达到10万亩。甘蔗农业总产量50多万吨,共可入榨甘蔗45多万吨,产食糖5.6万多吨,产酒精0.36万吨。农户交售甘蔗收入1.4亿多元,农业产值4亿多元,实现税收2000多万元,带动运输业1000多万元,劳动力收入4000多万元……糖业名副其实的占据了南河县经济的“半壁江山”;是南河县的一大优势传统支柱产业,并拉动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糖业兴、百业兴”。糖业为全县农民增收,道路、水利建设,企业增效,财政增长,边疆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今天是“开糖会、说糖话、办糖事、吃糖饭”。无论遇到多大困难,未来糖业之路多么曲折。县委、县政府有信心和决心,一如既往地要把南河这甜蜜的事业打造成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税、生态环保、稳定就业的富民强县大产业,让甜蜜事业更加的甜蜜”。

因此当我们领导干部“下基层、进农家、了实情、解难事、抓落实发展甘蔗原料生产的时候”,务必要想到这是“事关全县人民的生产、生活的大事”,所以我们务必要站在政治的高度,“尽心、尽职、尽力、尽责、尽智”的去做;不能“敷衍塞责、欺上瞒下”。高高在上做决策、或下基层做调研,时刻要想到自己也是来自老百姓,所以我们务必要和老百姓打成一片,要“用真情、下硬功、鼓实劲、念真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不能玩“花拳绣腿、演戏作秀”。要全心全意依靠老百姓,把老百姓的心暖起来,才能发展、巩固好这一传统优势产业……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8376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