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向基层伸出温暖的笔锋——读报告文学《箐口之变》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雷越    阅读次数:7773    发布时间:2018-07-03

换言之,他不仅写出了乡村在发展变化中的痉挛与阵痛, 而且写出了个人在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挣扎与奋斗、欢笑与眼泪。比如,作为箐口村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不管是村里老支书李兴国,还是“80的村主任张凌,他们在最开始组织村民实施变革的时候所遭受到的压力都是空前的他们的内心也经历了一番疾风暴雨式的斗争。毫不夸张地说他们都很可能被认为是与风车作战的疯子堂吉诃德,外在的诋毁和误解是不可避免的。但他们的身上,却处处体现出了共产党人身上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民生情怀。因此,一旦他们的做法得到部分群众的理解、响应乃至做出某些成效的时候,其他老百姓干事创业的激情便被他们彻底带动起来,进而自发地组织起来,抱团发展,最终才有了箐口村的蝶变。当然,这样的变化乃是在村两委的领导下和上级党委的支持下做出来的,其核心要义都在于基层党组织发挥桥梁纽带的作用。正因如此,箐口之变不仅仅是一个脱贫致富的故事,箐口的变化是在党支部的领导作用得到巩固的情况下迅速发挥出的优势。套用书中的话来说,那就是党建引领、村企一体、抱团发展、共同富裕

应该说,郭勇在透析箐口经验时表现出了学者式的冷静、理智与克制,但我还是在他隐忍的叙述中感受到其内在的大欣喜、大感动。他笔下所展示的人物、细节和场景,处处隐含着诉说者本人的形象,处处体现出了对农村和农民的生存状况的关心、关注,一以贯之的是深切的民本情怀。一直以来, 我们的各类作品中对农村的描述大多是偏远、闭塞、落后、封建迷信等,而对农民的描述大多止于善良、麻木、老实,甚至迂腐等。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这些语词都是农村和农民最好的标签。这些处在被侮辱被伤害位置上的农民,他们手无寸铁,毫无话语权,根本没有辩驳的余地。我们先前的许多作家也总是习惯于站在道德或人性的制高点上,对农村和农民进行大肆批判、揶揄与嘲讽。实际上,他们中的很多人根本没有真诚地坐下来倾听过农民内心的诉求、惶惑与隐忧。但在《箐口之变》这类关注基层社会变革的书籍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温情的变化,那就是我们新生代的作家们并没有对农村和农民进行肆意的批判,而是以一种同呼吸、共命运的感受去状写基层,更多的包含了一种同情的理解在里面。所以他们在观照农村和农民时,总是向基层伸出温暖的笔锋,传递了一种和谐温婉、振奋人心的力量。

近年来,屡屡听到我们的很多作家为了寻找到新鲜的写作资源拼命地找寻底层经验,甚至去向西方取经,却没想到底层经验就时刻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藏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上。就拿扶贫攻坚来说,我们的人民创造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的作家们大书特书吗?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的作家为之摇旗呐喊吗?回过头来,再来审视箐口脱贫致富的故事。我们惊喜地发现:党对农村的坚强领导,是使贫困的乡村最终走向富裕道路的最重要的保证(习近平语)。新的时代,新的气象,我们的作家需要从基层的社会变革出发,讲述好新的中国故事,传递党的好声音,传递社会正能量,以此激励国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编辑:东乡哥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6938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