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漫说捕鱼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传向    阅读次数:2139    发布时间:2018-08-02

 

我和父亲一起捕鱼除了放“条网”外,就是打“划钩”、拉“根子”、划“鱼镣”、“摸鱼”。

“划钩”制作很简单,其主要部件是纲绳、划杆和钩。纲绳长30m到40m,两端系有划杆(木棍),划杆长1.5m。纲绳入水的主体部分系着锋利的钩,其钩比钓鱼钩要大十几倍,在一条纲绳上可均匀地系上100到200支,再于布钩的纲绳两端绑上砖头,让带钩的纲绳沉入水底。打划钩需要两条船,每条船上两个人,分别是一人划桨,一人执划杆,与船前进的方向做反向划动。船一边往前走,划钩在两条船走过的水底扫荡而过,碰上鱼就被钩住了。冬天的鱼贴近湖底的泥里,特别是有些沉水鱼如鲫鱼、鲤鱼、黑鱼、鲢鱼、鳜鱼、甲鱼之类的,不是群聚在泥窝里就是把身子钻在泥里只露出个头,这样划钩贴泥一划过,就容易被钩着。鱼一上钩,就拼命逃跑,于是也就被钩得越牢,纲绳在水底乱抖,我们就马上收绳,用长柄网兜将鱼网上来。我和父亲与伯父父女搭帮,场合好一天可以划到三四十斤鱼,两家可以平分10多元钱。

“拉根子”就是在一根长近30来米的粗草绳上均匀地绑上砖块,砖块间间隔距离约1m左右。拉根子要三条船,两条船拉,一条船跟在根子的后面,船上放着麻罩或鸡罩。那根子的出水纲绳就系在拉船尾部的铁环上,拉船只往前划就是。根子有砖头的部分则沉入水底后,像扫地一样贴水底地面扫过,一碰上水底里的鱼,鱼马上被惊动,有的逃跑,有的往泥里钻,鲤鱼、鲫鱼和鲢鱼往往钻入泥里。无论跑或钻,都会冒出一团气泡,搅出一团混水,或者彪(快速跑)出一条浪痕。这样尾随在根子后的船马上叫停,只见这时,船上的人迅速把船撑到有鱼的地方一罩罩下来,那鱼便手到其拿了。冬天的鱼动作不灵便,即使跑了,跑一段路后还是要停下来,它一停就会有气泡、浑水或水纹搅动后平静下来时旋转的痕迹,鱼罩照样可以罩到。拉根子的功夫全在罩鱼上。我和伯父划拉船拉根子时,父亲就是罩手。他的罩船上安有一支树杈,那叉上放有两三根撑船竹篙。在抢速度追鱼罩鱼时,他手里的竹篙极力把船撑动后就往往抛掉这根竹篙而启用备用竹篙(如果拉那深插在泥里的竹篙就会减慢船速,甚至还有把船倒拉回的可能),鱼一碰上他就很少有逃脱的。

“鱼镣”就是一种双刃剑之类的渔具,由“镣”和“柄”组成。“镣”长半米左右,铁质,不过镣的两边不是刃,而是约呈弧状上收的“王”字形铁刺,但要比王字要多两笔,在王字的三长横间加了两道短横。镣的铁刺长的15厘米,短的10厘米。镣柄长3米左右,木质。划鱼镣一条船两个人就行了,即一个人划船,一个人划镣。在宽阔的湖面上,船往前走,镣在船头或船旁来回划,像自鸣钟来回运动的钟摆。鱼一上镣就跑不了。我给父亲作陪时,我划船,他划镣。划镣要一把气力。常常看到父亲将那镣划着划着头上就冒出了缕缕青烟,那是隆冬里的热气。

“摸鱼”是一种最原始最苦的方式。其方式就是在寒冬的黑夜,风平静浪的时候,摸鱼人把棉衣穿在上半身上,裸露出双臂,卧在小船头,将双臂伸进水底,张开手指,边搜索边轻轻地划动小船前进,碰到鱼后就敏捷地将其抓住。能够“摸鱼”的人,除了熟悉鱼路、有经验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韧性,不怕寒冷。我父亲当年之所以被村人称为“鱼阎王”,就是因为他打从孩提起,就在大湖里泡,湖底的地形,什么旮旮旯旯和坑坑洼洼都了如指掌,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风色、什么地方藏什么鱼,也摸索得清清楚楚,而生活磨练出的耐性又使他特别能忍寒。

在六十年代初期那些物质生活十分困难的日子里,湖边人家几乎无钱添置也不能添置渔具,摸鱼就是一个比较时兴的活儿。但由于不懂鱼路,不了解湖底地形,缺乏抓鱼技术,那些想摸鱼的人,大多会邀父亲一路出去,或者父亲下湖了他们就跟着,父亲当然会指点他们摸鱼的路数。有时候,他们摸到鱼了却捉不上来,都会要父亲教给方法。记得斌叔一次和父亲一起摸鱼时,探到了一条鱼,十分激动,他生怕鱼跑了,就双手将鱼紧紧按住,不想立即大叫起来,叫得痛苦而恐怖,在场的我吓得一惊。父亲赶紧过去,顺他的手下去一探,原来是条鳜鱼,足有5斤来重,竟然被他给按入泥里了,可是他却按在鳜鱼的背脊上。鳜鱼的脊背是按得的吗!上面长着许多一二寸长的脊刺,这些脊刺是它用作御敌的工具,坚硬而锋利,而且每支脊刺上还有锯齿样密而尖的倒挂刺。听父亲说,鳜鱼的长脊刺有12支,应了一年12个月之数,如果刺在月刺上,会有毒性。斌叔这是双手满脊按下的,不伤在月刺上才怪呢。斌叔也是个十分有忍耐力的汉子,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松手。鱼还是没有跑掉,最终被父亲捉上来了。可是斌叔的手却惨了,手上鲜血直流,肿得像包子一样,不一会儿就呈现出乌色,显然中毒。竟管是寒冷的冬天,他的头上仍然冒出了汗珠,他努力地忍住疼痛,压抑住叫喊声,口里只是一个劲地嘁嘁着。父亲知道他是月刺刺中了,立马扶他回家,拉了一捆陈旧的屋茅草,烧火烘烤,他的疼痛症状才减轻些。父亲说,鳜鱼的月刺螫了,烘屋茅草是一种有效的解毒方法,不然,会要伤痛一月的。

我十二岁后,父亲摸鱼常常带上我。当时我以为只是为了作伴,后来才慢慢悟到,这是要我体验生活,懂得艰辛。记得 一个腊月,雪霁不久,残雪还散布在田野,村里的大池小塘覆盖着薄冰,北风不厌其烦地摇曳着冻僵的树枝。一个夜晚,父亲从堂屋的火塘走出屋外,看了看在瓦蓝的天空里眨眼的繁星,转身回房叫来我说:“儿子,今日个陪我去摸鱼!”“摸鱼?”一听到这个词我就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这寒冬腊月的冷巴天,赤身到水里摸鱼是个什么概念啊!这我是有体验的,那也是一个寒冷天,傍晚时分,我拿一根竹篙到家附近的堰塘赶鸭子回来,一不小心滑到了漂浮着冰块的深塘,好在我会水,好不容易挣扎上了岸,可是浑身湿透了,傍晚的寒风彻骨地刺凉,我的肌肉在紧缩,血液几近凝固,脚手渐渐地麻木得失去了知觉,牙齿颤抖得不听使唤,磕嘣直响;到屋后恢复知觉时的情况更糟,父亲用冷水给我浑身揉动时,身上有千万个虫子在爬动,那种钻心的痒和痛简直无法忍受。一想到这个体验,我不由自主地后退了一步。

到底陪不陪?还没等我表明态度,他一把将我拉到厨房,把稻草扎成的烧土灶的草把捆了一大梱,又将装鱼的竹篮和小桨递给了我,他自个儿就顶着小船出发了。父亲走了,我不得不跟上。我们踏着发出咔嚓声音的冰渣路来到了湖边。此时,湖面寒风微荡,薄冰反射着星光,父亲把船放下水后,要我就在湖岸上作伴,他却把短桨一拿,就上了船。在微弱的冷光里,我看到父亲把上身的棉衣脱下半截,围捆在胸部以下的身上,然后俯身匍匐在船艄头。这时,我双手套在厚厚的棉衣袖套里不由得又打了一个冷颤。父亲这时已经砸破了薄冰,把裸露的上半截身子投下水了,这该是多么冷啊!可是不一会儿,只见他胳膊每在星光微弱的夜空绕身向上划一道影子,船里就发出了跳跳蹦蹦的声音,我知道这是鱼的闹腾。大约30分钟后,船近岸了,我赶快把火把点燃。父亲边烤火边告诉我:

天越冷、风越小、夜越黑,这鱼就越好摸。鱼也是怕冷的,冬天里,黑鱼和鲤鱼藏在淤泥里,鲢鱼寻找孔穴,鳜鱼躲在孔穴或自己巢的泥窝里,鲫鱼和黄姑鱼抱成团躲在暖和处。天冷捉鱼手接近时要轻,手有温度,你轻轻地过去鱼不会跑,鲫鱼还会跟拢来,但抓时要快要准……冬天捉鱼要辨鱼种,鲫鱼捉头,鲤鱼、黑鱼、鲢鱼抠腮,鳜鱼要扣眼窝——千万不要扣它的腮和背,那家伙的腮像刀、背上有刺……

父亲一边烤火一边给我现场传经。等到身上暖和后,他又下湖去了。

父亲这样一连下了三次湖。最后一次,父亲披好衣服过来烤火,我提篮到船上去装鱼。父亲这晚摸的鱼不少,有鲤鱼、鲫鱼、鲢鱼,还有鳜鱼。我一条条地捡到篮子里。

随着时代的变化,农村生经济条件的好转,湖岸人家渐渐地开始用现代渔具捕鱼了,那种原始而艰辛的捕鱼方式已经不见人用了。父亲也日渐老去,他的这本摸鱼经我最终没有继承下来。

 

 

【编辑:东乡哥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7715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