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泽国“驿道”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传向    阅读次数:2000    发布时间:2018-08-03

“阴兵”当然是迷信;传闻往往以讹传讹;阴兵产生的条件也不过是牵强附会。这些虽然不可信,但由于亲历了父亲的感受后,我倒对有些事儿关注起来,那就是在父亲看到过“阴兵”的地方,有一个“百民户”的悲惨传说,有一个“棋盘街”的地名,更有一条古“驿道”。

“百民户”的悲惨传说令我在意,“棋盘街”的原委让我好奇,但古驿道的神秘因为阴兵的关系更让我神秘。

从目前我所知道的古代澧州的一些零散的资料,包括史志、古诗文,及现代人的考证或推论里,在澧州大地上与涔阳有地缘关系的,好像就只有一条涔阳古道。人们一致以为:涔阳古道起于湖北公安境内的孙黄驿,接轨湖南界湖之界桥后,经烟堆岗、杉林铺,过顺林驿,或许插梦溪寺,由涔河朱家码头渡河,直奔澧水侧泮的兰江驿(澧县城关),在兰江码头或停弦渡过河后入临澧地面的清华驿,再到武陵地面的大龙驿。到大龙驿后,继续向西南蜿蜒而去,指向广西云贵,续接茶马古道。

但我在知道了北民湖水泊里的棋盘街及其通南达北的古道以后,对人们所说的涔阳古道的前世后来,不禁产生了几点看法。

我认为,这最先的涔阳古道,过孙黄驿,经界湖,到顺林驿后,并没有向西南折走到兰江译。而是直穿当时的涔阳古城后继续南下,即走宋鲁湖堤坝,由袁家港或狮子口处过涔水河到棋盘街,然后沿东湖西边的大路继续南奔今津市市内的三州驿,再由三州驿处的津市码头渡澧水,直通新洲、鳌山铺,再辗转至大龙驿的。

这一路上,新洲和三州驿是重要的地理及史实节点。顺林驿到三州驿、新洲是驿道取道最直的路线。其中涔阳古城、棋盘街是驿道供给条件优厚的两个中间站。

史载,新洲历史悠久,自古人文资源丰富。那里是秦代悲剧人物孟姜女的故里,也是晋代史部尚书车胤的家乡。秦始皇时,范喜良服劳役到北陲修万长城及后来孟姜女寻夫,走的应该就是这条古道。

隋代开皇九年至洪武九年(公元539――1376),新洲就一直是州、县或其下属官署的治所,是澧水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据说唐代李泌于代宗时贬为朗澧峡团练使时,在此筑城,是曰“新城”。

民间传说和历史素材的文学多有提及:新洲古城城廓巍峨,城壕环绕,东西南北四门相通,车马往来如织,商贾云集,十分繁荣。宋代为知府或县级行政治所。因滨临澧水、靠近洞庭湖,杨幺、钟相起义时,强大的水军曾赶走朝官,占据为寨,成为义军统辖一方的基地。但自此以后,战争频仍,官路阻塞,偏于水乡一隅。至今若干年来,杨幺、钟相起义的影响散落在当地民间演绎的故事里的,还有“杨泗菩萨不管天”(“杨泗”即杨幺。“不管天”意即只管民间疾苦)的说法。甚至这里的人病了,还有请“杨泗菩萨”的“马脚”(信徒)捉鬼的迷信惯例。我老家那哒“杨泗菩萨”的“马脚”就有两个,小时候我病了,家人也请他们捉过鬼。现在这些“马脚”虽不在世多年,“鬼也好像被他们带走了”,但这些事儿话儿还会偶尔表露在乡土故事里。

与涔阳驿道相辅并行的还有一条重要水道——虎渡河。虎渡河与居于澧水尾闾的津市贯通后,遂成为津市通往湖北沙市、宜昌诸地的捷径孔道。津市的这个驿站在东西南北舟楫畅通后,就成为湘北水运的大码头,入境商旅及移民随之增多。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文人袁中道著《澧游记》,称津市“已是千户之聚”。

这条古代官道大约在宋代杨幺、钟相占据新洲官府后,澧州治所移址(或合并)到了兰城(即今澧阳镇),就改线了。改线由涔阳城,过周公渡,经合同铺、胡家铺、牛站岗(薛家铺)、十回港(十里岗)、多安桥,在澧州治所续接兰江译。这个时间大概一直延续到清康熙十二年(1673)。

最熟悉这条官路的,应该是今居住于东田堰、罗杨岗两地的回族杨姓人。当初他们的祖宗杨源将军受明朝皇帝诰命来澧州选择封地时,就是沿着这条官道从澧州治所出发,一路仪仗排场,过多安桥,来到东田堰的。他们在东田堰及牛站岗定居后,再分出一支,同样仪仗排场,沿官道继续前进,最后选定了合同铺及其附近的罗杨岗。从此以后的500多年里,他们代代行走在这条官道上(尽管这条路后来没有了驿道的意义)。

涔阳官道再次改线,可能与涔阳屠城有关。清康熙十二年,涔阳被屠城灭迹,其辖地北民湖所在区域包括棋盘街连带遭祸。涔阳古城至三州驿的十几公里古道也因故成为水泽而沉废后,方有从顺林驿向西南经梦溪寺(有说清泥潭)过河而到兰江驿、接清华驿、连大龙驿的新道。

由此,涔阳驿道,披着神秘的面纱,奔驰着悬疑的神马。

古而不定,寻而无踪。

其北民湖段,更是个历史谜团。



【编辑:东乡哥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4831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