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与秋有关的零星碎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陈啟义    阅读次数:3673    发布时间:2019-09-11

 

一如既往,晨起的太阳总是将众多梦里打着哈欠的农人叫醒,山的另一边,熟透的稻谷正在风里炫耀着它沉甸甸的果实。微风阵阵,将稻香送入农人厚重的呼吸里,转眼整个大地便沸腾了起来。

为了躲避一场雨的侵袭,和一些不谙世事鸟儿的打扰,用完早饭后,凡是有些劳力的人儿便加入了收割稻谷的长长队伍里。

现在收割稻谷已经不像以前全是体力活了,由于村村都修了公路,交通上给大家带来的极大便利,让农人们看见了无限希望。南方的地形不比北方一马平川,高低不平的田埂或者山包,收稻谷的大型机械进不去,也是这个缘故,田间地头便被一群手持镰刀弯着腰割稻草的身影所代替了。不一会儿,一茬一茬的稻谷就在一片愉悦的笑声中倾倒了身子,成为农人眼中最忠实的“俘虏”。

随着太阳的不断升起,那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儿已经微微起汗,衣服渐渐被一圈圈带着咸涩滋味儿的“涂鸦”填满了,额角的汗水更是疯狂得呈现“大坝决堤之势。”毕竟是苦尽甘来一番,为了能够享受到十足的丰收喜悦,想到那一粒粒稻谷即将成为每日的美食,在农人们看来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割完稻草之后,还必须把它们用绳子绑成一捆捆的,或装在小小的斗车里,或装在背篓里,将其运到自家的院子里,在那里有一台可以筛选稻谷的机器,一直静静地等待着它们的到来。

打完的稻谷还不能立即入库,它们身上多少沾了些水分,而秋季又是一个昼夜温差大且多雨的季节,为了避免往后不会发霉变质,还需要挑选一个日头比较好的大太阳天儿,暴晒一番。暴晒的时候,需要找一块水泥平地,而后用塑料薄布垫在上面,把稻谷倒在上面的同时,用农家特制的耙子将其铺展开来,这样更有利于阳光的照射。

每年临近国庆的后半月,则是收获包谷的最佳时期。这时,家家户户都铆足了劲儿,准备上演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广袤的田野里,此刻包谷已经熟透了,它们竞相睁开好奇的眼睛,像是在迎接一场盛大的婚礼,只盼农人那一双双勤劳的手儿将它们“娶”回家。

远远望去,那一亩亩的包谷地,错落有致,整齐划一,谁也不知道这是出自哪位裁剪大师之手。几乎每一个熟透的包谷,朝着天空的那一端都有一缕奇特的大小“胡须”,每当清风吹过的时候,它们又像一位位陷入沉思的画家,为完成下一幅旷世巨作而思考着。

在众多的田地里,有的包谷则不安于现状,它们抱着对大自然那一份深情的渴望,冲破层层束缚与阻挠,在青天白云之下炫耀着自己金黄的肤色。然而,并非所有的都那么胆大任性,凡是抱着这般态度的,依旧被那一层层快要干涸的叶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

一个,两个,三个……农人们掰下包谷后,都放在预先准备好的背篓里,待装得差不多了,他们便背起背篓朝着公路旁的农用车走去,只听一阵清脆的响声,包谷被倒在了车箱里。随着马达不停地转动,到达目的地之后,包谷便会被倒在指定的一个位置。如此往返几个来回,地里的包谷才算掰完了。

以前包谷上面的粒子,需要依靠人工清理下来,现在不同了,它已经完全被一种机器所代替了。说来也怪,这种机器看起来很简易,就一个马达和里面一些类似刀片的零部件,加上一个铁皮凹槽架子,一根连接电机齿轮上下转动的皮带,便能将上面的包谷粒给打下来。

在打之前,需要将四下不大的范围用塑料薄布围起来,一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因为在打的时候受力不均,包谷粒则会四溅,弄不好还会打到别人的眼睛,惹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二是包谷粒四溅会造成一定的浪费,而一年的收成都在于此,农人们自是非常在意这一点。

打下来的包谷粒,也不能立即放入仓库中,因为它的重量和体积都是稻谷的好几倍,所以暴晒的时间就必须适当增加一些。待残留的水分被蒸发殆尽了,农人们便三三两两将其装进稍大的蛇皮口袋里,而后抬到自家屋里去。

 

 

“咋有些冷得出奇?”夜里我被一阵凉风惊醒了,四下望望,才发现窗户是大开着的,将窗户关好后,我迅速回到了床上,可能是声响惊动了熟睡的妻子,只听她说:“现在已是深秋时节了,气温骤降,和冬天相差不远了!”蓦地,我想起了一件事情,前几日妻子娘家的包谷才收获完成。这应该是地处南方的最后一种作物了,除了少许能够越冬的植物外,田间地头正一步步进入了真正的荒凉世界。

雨淅沥淅沥地下着,听见雨声溅落,我辗转难眠,隔着那扇宁静的窗扉,我仿佛看见了深邃浩渺的夜空,在夜空涂有墨色的帘栊里,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开始浮现:有水中残荷的那份淡然,有南燕北回的那份执着,有中秋月圆的那份感动,有枫林如火的那份热情,有大雁守信的那份矜持,有枯黄小草的那份执念,有耕耘田地的那份洒脱……

啊,秋天!我爱你爱得那样深沉,同你的爱恋早已深入了骨髓。续写的情节,在多少个黑白更替的岁月里,汇成了浅浅的诗行,流传只为点亮心底那盏明灯。

啊,秋天!我和你的不解之缘,一直在续……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6746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