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血荐轩辕之第五章 贵州支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祁成德    阅读次数:12098    发布时间:2020-03-27

 

原来,从1935年2月成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红军川南游击纵队时起,到1936年1月,特委领导红军游击纵队,打击牵制敌人,配合中央红军作战,安置和保护伤病员,创建苏区革命根据地,经历了许多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了取道镇雄攻进赫章,打进筠连城,攻打梅花镇,攻取叙篷溪、袭击燕子口、一碗水大捷等许多重大胜利,但也经历过长官司恶战和许多艰险的战斗,加上长期辛苦作战,部队得不到休整,兵员和给养得不到补充,因此,到赵文海率队投奔红军游击纵队的时候,特委书记和红军游击纵队司令员徐策已经牺牲。继任的特委书记余泽鸿和红军游击纵队司令员刘干臣已经牺牲。特委和红军游击纵队的领导人在兴文洛柏林等地开了三天会议。会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总结了红军游击纵队对敌斗争的成绩、经验和教训,决定由龙厚生、刘复初、李青云三人组成新的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由刘复初任书记。在特委召开的洛柏林扩大会议上,决定根据红军游击纵队目前的实际情况,对部队进行整编,由刘复初兼任纵队政委,龙厚生任纵队司令员,李青云任特派员。特委的洛柏林扩大会议,还决定要继续贯彻执行由川南特委制订的《川南工农劳苦群众目前斗争纲领》,要组建地方游击队,创建革命根据地,为争取工农劳苦大众的彻底解放而奋斗。

赵文海率队来到红军游击纵队之后,特委根据赵文海提出的申请,专门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讨论赵文海的要求,最后决定,根据赵文海历来的表现,同意让赵文海带人留队随军学习,以后再作安排。特委让赵文海带队随军学习,实际上是对赵文海和他的队伍进行短期培训,好让赵文海去完成特委下达的任务。

赵文海在红军游击纵队随军学习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3

山岭、山丘、山坳、山埂、山坡,星罗棋布的落户在云贵高原上,使高原呈现出山峦陡险、山势起伏的地形状态。两山之间有沟谷溪涧塘沼,形成沟渠纵横的千姿百态的奇观。两山两岸的山峦山丘山坡上,树林竹林都往往因人迹罕至而显得原始地茂密。无论是挺立的还是倒伏的树子竹子,都时不时地被山风吹拂,在风中摇摇晃动,发出飒飒的响声。

小溪流环绕着山间坝子流淌,充沛的水量给炎热的夏季带来一份怡悦的清凉。两边山上有参差不齐的树林,坝子里有田有土。下过雨后的河田正沟田,因水满而显得碧波荡漾,田里还没插秧,但都已经犁过耙过了,要准备插秧了。坡上或塝塝上的干硗田,却仍然还是干板田,装不住水,也没犁过耙过,看来是不准备插秧,要用来栽红苕点萝卜或派上其他用场了。坡上的麦地、杂粮地和菜地,都显得稀稀落落地,农作物长势不太好,包谷高粱都是参差不齐地生长着,不怎么景气。

这一带属滇东北地区,地名罗布坳。罗布坳本是一个小村落,在云贵高原上沉睡了几千年,但是,它却在公元1936年夏季,见证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被任命为贵州游击支队支队长的赵文海,要带着自己的队伍,离开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去黔西北的毕节、威宁、赫章、大定一带开展革命活动,创建苏区革命根据地。赵文海要去黔西北,组建贵州游击支队。

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留下赵文海和他的队伍,随同红军游击纵队行军作战进行短期培训,就是要交给任务让他去完成。特委作赵文海的思想工作,让他接受任务,特委对赵文海的指示是:

一、以贵州毕节为中心,在黔西北地区成立贵州游击支队,创建苏区革命根据地。

二、宣传执行党的政策,保护群众利益,把穷苦老百姓组织起来闹革命,逐步扩大影响,赤化农村。

三、保护和发展地方党组织,配合红军游击纵队的活动和战斗。

小溪流环绕的坝子里有土坝子和石滩滩,红军游击纵队的队伍集合在石滩滩上,举行的是告别仪式。

战争年代的征途上的告别仪式都很简单。

认识的战士互相道别,互道珍重,互相鼓励。

赵文海同特委和红军游击纵队的领导人刘复初、龙厚生、李青云等人一一握手,并表达自己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然后,赵文海带领手下的战士,站队,向特委和红军游击纵队的全体干部战士,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然后,赵文海带队离开红军游击纵队,踏上征途。

分手的三岔路就在前面的树林里。红军游击纵队要往水田寨方向。赵文海却是要向南,过镇雄、下毕节、到黔西北地区去组建贵州游击支队。

4

在川滇边境地带,鲜于红姑曾经是有名的人物。

说到鲜于红姑,就不得不说一说红姑的父亲鲜于洪。

公元1894年是农历甲午年,秋季,中国清朝的北洋水师,同倭寇黄海大战,北洋水师主力战舰致远舰中弹受重创,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驾舰冲击倭寇旗舰吉野中炮舰沉,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就在致远舰将沉未沉的刹那之间,轮机长用力推开机舱的窗户,趁自己的师弟机炮手鲜于洪注意力分散的时候,将他推出窗外,然后立即关上机舱,任由伤痕累累的战舰下沉。

鲜于洪随海水飘流,被渔民的打捞船只救了,奇迹生还,在海边渔村将养了一段时期,身体得以恢复。

在海边渔村,鲜于洪有一次入赘渔民家的机会,但他放弃了。说实在的,鲜于洪也喜欢那位朴实的渔家姑娘,但他更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也思念故乡和在故乡生活着的父母。他委婉但是坚决地拒绝了渔家姑娘的爱情,离开了渔村,踏上了返乡之路。

鲜于洪历尽辛苦,回到四川长江边上那个他出生和长大成人的乡场。然而,他的家已经没有了,他的父母双双离世,房屋也倒塌了。他面对着倒塌的房屋站立着,回忆着他在这里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回忆着以往在这倒屋中发生的一切,思索着自己未来的日子要怎么过。

鲜于洪的表弟听说表哥回到家乡来了,就到处找他。找到之后,表弟请鲜于洪到自己家去。鲜于洪就落脚在表弟家中了。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5714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