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我和杜兴成的故事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郑廷瑜    阅读次数:17386    发布时间:2020-09-19

 

1983年杜兴成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干部进修班继续深造,师从我国音乐理论大师苏夏教授,毕业时中央及部队的几个文艺单位都想要他,最终他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到八一厂后,他先后为《草地》、《马贼的妻子》、《彝海结盟》等故事片作曲、配乐;为《墨脱行》、《东方巨响》、《陆上水师》等军教纪录片作曲、配乐;为《相会在疯人院》、《家和是宝》等电视剧;为《中流砥柱》、《彭德怀》、《共和国元帅》等大型电视片作曲、配乐,经粗略统计共达60余部。其中有的影片还获得“金鸡奖”,“华表奖”,“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迄今为止,杜兴成已创作各类音乐作品1000余首(件),数十次在各省市及全国获奖。他创作的歌曲还被选入小学、大学的《声乐教材》。

为了培育新人,推动故乡文艺事业的发展,早在1996年杜兴成就拿出个人稿费,在家乡绥阳设立了“杜兴成文艺奖”,此举受到著名诗人贺敬之、李瑛等军内外文化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并亲临颁奖。他还不坚持文学创作,用字符表达他的心声,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散文》等报刊上发表诗文。他的散文《白色的蒙古包》获得“中国散文精英奖”一等奖,这使他在作曲家的头衔上又多了一顶“作家”的帽子。退休后,他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事业,比如贵州的“春晖行动”。他满怀深情,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更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乐思泉涌,好歌连连不断。他去庐山就写了《庐山恋歌》;他去黄山就写了《迎客松》;他去新疆就写了《塔城啊故乡》、《塔斯提河》;他去青海就写了《青海湖》;他去梵净山就写了《梵净山之歌》;回到贵州就写了《贵州放歌》、《苗岭迎客歌》;回到家乡就写了《绥阳之歌》、《绥阳中学校歌》、《在这片土地上》、《忘不了你呀 妈妈》、《游子呤》、《金银花》、《遵义之歌》等数十首颂扬赞美家乡的歌曲,他用他独特的音符展示了他爱党、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展现了祖国是他的魂,家乡是他的根的精神风貌。

同时,他还访游过亚洲、欧洲、非洲等十余国,以开阔自己的胸怀。

(杜兴成去遵义看望郑廷瑜老师)

杜兴成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在给我的春节贺卡以及书信来往中,多次说到“没有您给我的昨天,就没有我的今天。”是的,除在绥阳中学的学习时期外,从杜兴成进入中央民族学院的那天起我俩就联系不断,他毕业分配回“贵州军区文艺宣传队”后我还专程到贵阳去看望他,我们师生在贵阳的东山合影留念。他找了女朋友后立即告诉我,让我分享他的幸福和喜悦。他结婚和进修时我分别把《简明音乐辞典》、《管弦乐法原理》、《民族管弦乐法》等三本专业书籍送给他。杜兴成一旦有新作,包括他写的《绥阳中学校歌》以及为宣传绥阳写的《在这片土地上》、《金银花》等他都第一时间告诉我,有时还把乐谱寄来叫我“指正”。每年新春佳节,他都不忘给我寄张贺卡,表达他对老师的祝福之意。1998年他在《贵州日报》和贵州省文联主办的《苗岭之声》报刊上发表文章,赞颂我们的师生情谊,题目就叫《我的老师》。2003年有感于杜兴成在军内外的影响以及对家乡的奉献,我写了《著名军旅作曲家杜兴成》一文,分别发表在《绥阳报》、《遵义文艺》、《音乐时空》以及省军区文艺刊物上,他看到后责怪我不该写他,说“哪有老师写学生的”。你看,这就是杜兴成,多么光明,多么挚朴!                                       

 

 

作者简介:

郑廷瑜,1938年生,贵州遵义市人,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系,从事大、中学校音乐教育39年。著有歌曲“太阳出来了”;音乐教育论文“论音乐教育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学音乐教育模式初探”等。

 

 

(编辑:郭太东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6387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