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 竹都传奇 之 七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昌宇    阅读次数:21602    发布时间:2024-02-28

 

金有志放好提篼,摸着板凳坐下,王敬山把他坐那端板凳一抬,金有志得一仰翻叉。其他同学不敢张声,王敬山嘿嘿嘿地笑了起来。金有志爬起来,不恼不怒,抖一抖身上的灰,又坐下去。王敬山又将板凳一抬,板凳刚抬起来时金有志用力一坐,板凳脚的一声砸在王敬山的脚背上,哎呀一声。金有志坐得稳稳的,旁若无事地看着老师。这过程李老师看在眼里,其他学生睁大眼睛,看着可能发生的事。奇怪,王敬山也乖乖抱着脚坐下,板凳面子出现一段横断的裂缝,他知道他的同方是个练家子,不知深浅,不敢再挑衅。

这个王敬山个子大,贪玩好耍。论辈份是学馆中最高的一个,有喊幺爷的,有喊幺公的。按成绩排名次是倒数第一,老师教育他,他倒跟老师对着干,老师课都上不成。按力气,有一身憨包力。这学馆除了老师,他都打过架,包括侄女。李老师打算教到年关就向老板辞职,就没有如何管他。今天被金有志收拾了,见到他第一次乖觉。

放学了,好几个同窗都来看金有志的提篼,都说从来没见过这样乖的篦货,赞叹不已。金有志出了朝门,直接回家。刚走出柏树笼罩的路,王敬山提了一根青棒棒在路口。金有志没回避,直接走过去。这时,一个画眉在柏树上跳来窜去,还叫过不停。王幺哥,要吃画眉肉不。

要吃。

金有志说:我给你打。话完,一侧身,捡个小石头,手起雀落。王敬山一惊,脱口说了一声石标。金有志说:斑四两,鸽半斤,画眉二两不消称。王幺哥。捡起去吃!说着看都没看他一眼就走了。

 

回到家里,娘问有志老师教的什么,有志说:还在教《礼记·大学》,我都能背,只是嚼不烂,听老师一讲,便懂了许多,原来包涵这样高深的道理。这个李老师听说是前清的秀才,是个饱学之士。

娘说:好,我有志不是在读死书了。进屋去,拿了一套《幼学琼林》放在桌子上,你回家来就读这套书。它是一部对仗韵文,涉及天文地理、朝政家族、时令节日、明礼修身等内容,讲述了许多前人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认不得的字就查《康熙字典》,不明白的就去问李老师。

金有志回答:好!

 

只要与王敬山相安无事,金有志在学馆就没有麻烦,很快就与学友们混熟了。加之金有志见识广,知识面宽又健谈,学友们都喜欢听他摆龙门阵。

一天,学友们对金有志装书的提篼爱不释手,翻来覆去地端详,赞叹不已,都在夸奖篾编技术巧夺天工。

金有志对大家说:竹子都一样,人们喊它做啥,它就是啥。做柴,它敢于进火炕燃烧:做拖筏,它能载人水上漂行;做鸢,飞向天;做桩,它插入地。是人们要它,它根据人们的设计变化。它盼人们用它,它的价值与人们需求而变化。

学友们似懂非懂。他从提篼里拿出两块镇纸,是楠竹块做的,只有二指宽,竹青上面是镂空雕,一块是梅兰,一块是竹菊。看似轻泡泡的,拿起来沉甸甸的,原来中间灌了铅。

金有才接着说:如果是卖竹块简直一厘钱都不值,像张白纸,我们就是在这白纸上做文章,把它变来为人所用,变得更有价值。我娘说我们读的书中,就有变的秘诀,要我去找,找到了就能把世间的东西改变,就能把竹子改变。金有志指着提篼和镇纸说:如果有一天,我们能把满山的竹子编成提篼一样的用品,雕刻成镇纸一样的工艺品,我们的竹子就变成宝贝了。

李老师也在听,觉得金有志这娃儿不一般,是一根大竹,终有一天会成大器。于是就因势利导,写字课便写了些古代名人写的诗,让学生们临写。

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李老师说:今天就写这几个字。他把他写的字样贴在墙壁上,接着说:这是宋代徐庭筠写的诗《咏竹》中的句子,《咏竹》全文是:不论台阁与山林,爱尔岂惟千亩阴。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葛陂始与龙俱化,嶰谷聊同凤一吟。月朗风清良夜永,可怜王子独知音。李老师把他抄写的全诗,贴在墙上,教读几遍。让学生回家去读到能背诵为止。

李老师喝了一口茶,接着开始讲解:徐庭筠,字季节,宋代浙江台州人。满腹经纶,生时逢秦桧当道,他不愿入污流,未入仕途。这首诗说出了他对竹子的爱,不论是台阁还是山林,我只爱这千亩大的竹荫,竹子在没有破土而出的时候就已经有骨节,竹经雨洗显得秀丽而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一定可以看到它长到拂云之高。全诗清新雅致,意气豪迈,情感昂扬,诗人的议论是以形象表现出来的,并不使人感到枯燥乏味。恰恰相反,诗中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感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学生很专注,包括王敬山都全神贯注。李老师越讲越有精神:全诗的诗眼在字上。说是竹子埋在土里的根,便一节一节的分开,根节的与品节的同字,寓意人在默默无闻,在世上就要具有高尚的品节。竹子长得都很高,这里夸张的说可长到云层,而且竹子是空心的,比喻人的虚心,寓意人即便是高官厚禄,名顶金榜时也不要忘记谦虚二字。

李老师在学生的心里种下了只爱这千亩大的竹荫的种子,若干年后定会收获万亩竹富赤城的硕果。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91258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