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妙计频出 出奇制胜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王大勇    阅读次数:5099    发布时间:2025-05-14

 

三渡赤水——“瞒天过海”

中央红军第二次攻占遵义后,士气大振,但从整个战局看,红军队伍仍未从根本上打破敌人的“围剿”,被动局面并未完全改变。根据当时的形势及中央红军所处的位置,要完全摆脱敌人的围攻,彻底解除困境,只有假道云南,巧渡金沙江,才能甩掉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要实现这个计划,必须把人数众多、装备精良的滇军主力调出滇、黔边境。3月2日,蒋介石飞抵重庆“督剿”,亲自统领驻川黔的各路军队,并制定了“北攻”和碉堡围攻的作战方针,妄想将黔北这块狭小地区团团围 ,以图“围歼红军于遵义地区”。3月中旬,中共中央在遵义县(今播州区)苟坝召开政治局会议(即苟坝会议),因讨论攻不攻打打鼓新场(今金沙县城)发生了一场争论,毛泽东等人认识到大小战斗都开政治局会议讨论,条件不允许甚至可能贻误战机。经过3天会议讨论,决定成立成立新的军事指挥机构“三人团”,毛泽东进入“三人团”成员,从组织上进一步巩固和保证了毛泽东在党内和军内的领导地位;撤销进攻打鼓新场计划,使红军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危险;采纳毛泽东的战略设想,制定新的战略方针,使红军胜利实现战略大转移。为了进一步调动国民党围剿军,打乱国民党围剿军的部署,寻求新的战机,中央红军主力向仁怀地域推进。3月15日,红军攻打仁怀鲁班场,未完全达到既定的战略目的。按照毛泽东调出滇军就是胜利的战略决策,16日、17日,主力分别在茅台镇的银滩坝、中渡和下渡西渡赤水河(三渡赤水),进入四川古蔺县境,并向古蔺、叙永西北方向出击,大张旗鼓摆出大举北渡长江的姿态。为迷惑敌人,特意安排以一个团的兵力佯作主力,进一步引敌向西移动,以达瞒天过海之目的。而主力部队则“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折而向东",穿插行进在敌人空隙之中,寻求新的战机。

 

四渡赤水——“声东击西” 

红军三渡赤水后,蒋介石惊慌失措,急电川、滇、黔各路部队一齐向川南集结,以便阻止红军红四方面军会合。四川军阀刘湘更是担心红军渡过长江“赤化全川”,急忙在长江沿岸连夜修筑碉堡,调集重兵加强“江防”。当各路“追剿”敌军向川南古蔺地区集结,紧缩包围圈,妄图“一举歼灭”红军时,中革军委鉴于调动敌人西渡赤水河的目的已经达到,不失时机地部署了“四渡赤水,回师黔北”的作战方针,立即对太平渡、二郎滩等渡口情况进行调查,做好四渡赤水的准备工作。3月19日23时,中革军委向各军团发出命令,要求次日白天一律停止活动,原地隐蔽待命。同时令红五军团派出两个营的兵力在茅台镇渡口两岸警戒保护渡口,作好随时东渡赤水、回师贵州的准备。接着,中革军委作出全军21日行动部署,要求“我野战军决秘密、迅速、坚决出敌不备折回东向,限21日夜由二郎滩至淋滩地段渡过赤水河东岸,寻求机动。”并强调:“这次东渡,事前不得下达,以保秘密。”21、22日,各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的电令,从二郎滩、太平渡、九溪口等渡口成功地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四渡赤水),然后调头南下,跳出了敌人在黔北地区所设的包围圈 。

 

兵临贵阳——“调虎离山”

四渡赤水后,中央红军虽然暂时跳出了敌人在黔北这块北有长江,南有乌江、东西之间还有赤水河的包围圈,但此时的蒋介石并不甘心,指挥各路人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来,企图在黔北的崇山峻岭中围歼人数不多且装备落后的红军。毛泽东为了迷惑敌人,隐蔽战略意图,特意留下红九军团伪装主力,在乌江北岸与敌追剿军捉迷藏,以掩护主力红军迅速南渡乌江,另一面乘敌人还未弄清红军真实意图之际,指挥红军将士昼夜兼程继续向南疾进,于3月底从梯子岩、江口、大塘南渡乌江,经息峰,过修文,直逼贵阳,使得由重庆赶到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措手不及,在城防空虚,“火烧眉毛"的情况下,蒋介石只能急调离贵阳最近的滇军前来保驾。滇军东调,云南空虚,为红军下步行动腾出了空间。其实早在在部署这一行动方案时,毛泽东说过,“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就是我们红军的胜利”,在红军兵临贵阳的威逼下,滇军这颗棋子如意地调动了。

 

佯渡清(水)江——“暗渡陈仓”

4月初,由于国民党追剿部队被毛泽东调到乌江沿岸,滇军又被调离云南,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红军“或东或西,时进时退,使我们不易判明他的企图。”此时,蒋介石的整个围剿计划被搅乱,根本没达到预想的效果,苦心经营的包围圈被完全拆散。正当蒋介石犹豫不决、不知所措之际,毛泽东按照事前计划,为进一步造成敌人判断失误,将敌人东调更远,红军在贵阳虚晃一枪,便从狗场、扎佐之间挥师东去,以少许兵力东渡清水江,虚张声势,摆出红军即将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姿态。蒋介石果然再次上当,把本来就已经七零八落,晕头转向的追剿部队再一次往东南方向调动,正中毛泽东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高超计谋。4月9日,中央红军出其不意,从贵阳,龙里间突过敌防线,以每天60公里的行军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中央红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佯攻昆明,此时滇军主力未回,只好将绞平渡一带兵力急调回防,红军主力部队随即向西北方神速前进,直抵金沙江畔。5月3日晚,中央红军中路先遣队干部团一部占领绞平渡,并偷渡成功。至5月9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数十万敌军的包围圈,彻底摆脱了敌军重兵围追堵截的险境。

总之,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革命家以高超的指挥,卓越的计谋,在红军遭受巨大损失,地形、装备于我方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与10余倍于红军的敌军周旋,妙计频出、四渡赤水,使红军绝路逢生,转危为安,展现了一代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的雄才大略,挽救了危难之中的红军,为伟大的长征取得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实践已经表明:四渡赤水战役,不愧为毛泽东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的“得意之笔”,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是毛泽东运动战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认识“四渡赤水”时,一定要看到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运动战理论的伟大,而不能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红军在赤水河上往返渡了4次。事实上,“四渡赤水”,只是为了方便称呼而取的名称。“四渡赤水”的实质内容,不论是从战术构想来看,还是从战略思想来看,抑或是从体现出的革命精神来看,都远远超出了“四渡”。

 

参考书目:

1,《中国共产党贵州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

2《中国共产党遵义市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12月第一版。

3,《中国共产党赤水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年1月第一版。

4,《红军在黔北》,中央文史出版社,2016年5月第一版。

5,《伟大传折》,中央文史出版社,2017年3月第一版。

6,《四渡赤水战役亲历记》,中央文史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王大勇,男,贵州赤水人,现任中共赤水市委党史研室三级主任科员,主要研究中共党史、红军长征、地方红色文化。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112440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