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贝壳寓言 真水无香—— 叶澍《贝壳寓言精选》发布研讨会漫记
信息来源:贵州民族报《民族文学周刊》    作者:郭思思    阅读次数:2458    发布时间:2014-08-14

8月2日,正值第二十四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如火如荼举行之际,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贵州省体育记者协会协办的《贝壳寓言精选》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也在贵州全民健身馆一楼会议室举行,贵州省政协原副主席李元栋,贵州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黄汉林,贵州省体育局局长、党委书记蔡国祥,“冰心奖”评委会秘书长、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翌平,贵州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戴明贤,贵州日报社副总编张兴,省作协副主席戴冰等3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孙建江主持。

“叶澍作为体育界知名记者,他深得鲁光等同仁的赞誉;作为作家,他的寓言个性鲜明、锐意创新、成就卓异。黄瑞云、叶辛、金江等高度评价,只要提起贝壳寓言,人们就会想到叶澍,这个品牌绝对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他的寓言创作以质取胜,他是以老少咸宜的精短作品取得灵魂工程师资格的中国文学家······”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作家余途先生在会上宣读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曾任多届国家图书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会副主任、宋庆龄儿童文学奖评委会主任樊发稼先生贺信。

戴明贤认为,《贝壳寓言》出版了有十几年,现在仍有出版社出版精印,说明《贝壳寓言》中的作品生命力很强。张兴说,寓言被视为儿童文学的一种重要的样式,叶澍的寓言作品,因其以漫画式笔法勾勒出的世俗相,因其在简单画面下蕴含丰富内涵的深刻哲理,更应该为成年读者所喜爱。

贵阳日报社原社长、总编辑管远柞表示,《贝壳寓言》1998年出版,距今十余年叶澍的寓言仍被广为引用,还被选入各类大中小学课本和教材,正是因为《贝壳寓言》质量上乘。

“书中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优美睿智的语言,简洁活泼的画面,不仅能赢得孩子们的喜爱,同样也让我们成年人颇受启发与教育。”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省社科院评论家张劲则说,《贝壳寓言精选》里寓言故事是用短小精悍的文字描写人生百态,见别人之未见,不以量多胜人,而是以质优取胜。

“《贝壳寓言》不是畅销书,但一定是长销书。”多彩贵州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顾问张幼琪认为,短小精悍是“贝壳寓言”的特征之一,而正是因为短阅读、精阅读的特点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使其长久受到不同年龄段的人喜爱,而不仅仅限于儿童阅读。叶澍是用动物的眼光讲诉了人生的意义,用更为浓缩、精炼的手法来创作寓言。

全国师范院校儿童文学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贵阳学院副教授马筑生说,叶澍用非写实性假定的方式创作寓言,但又非常接近现实,而且能引起少年儿童审美响应。不论叶澍主观上是不是站在少年儿童的角度,以少年儿童的思想感情去“度物”的,客观上,其作品如《思迁(鲤鱼与老鹰)》、《自负 (鹿与长颈鹿) 》等,作者使“物”(鲤鱼、老鹰、鹿、长颈鹿)染上了少年儿童的情感色彩,在物与物、物与人的关系中显现出少年儿童生活的某些侧面,能对少年儿童的思想情感产生影响。《贝壳寓言》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中国寓言文学史上的一个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微型寓言这种体式的成熟。

本书作者叶澍先生表示,寓言是其文学创作的最爱,虽然它只占了其各类文字中较小的部分,但花费的精力却是最多的。《贝壳寓言精选》由实力雄厚、童书市场占有率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重新出版全彩本,配以精美插图。新版删去1998年版中反响一般或篇幅过长寓言的36篇,保留71篇,新增34篇,共105篇。第一部分“动物心态”共71则,读者对象为青年文学爱好者、教师。第二部分“思海泛波”共34则,读者对象偏中小学生。

叶澍本名叶万昌,笔名叶纪,长期从事新闻、写作、翻译工作,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名誉副会长。著有《寓言城》、《贝壳寓言》、《梧鼠的桂冠》、《南海群猴》等寓言集。发表于《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儿童文学》等报刊的作品为《当代中国寓言大系》、《中国二十世纪寓言选》、《中外寓言鉴赏辞典》、《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儿童文学》等百余部选集收入,一些作品被译为英、法文介绍至海外。《贝壳寓言》广为流传,获“冰心奖”、“金骆驼奖”、“贵州省优秀图书奖”等,被选作內地及台湾地区的中学语文试题。寓言《徽州渔翁》被收入清华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基础》等多本大学教材;《“马上”小猴》被收入人教社、高教社等多本幼儿师范大中专教材,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台湾地区《华文课本(泰国北部版)》、马来西亚华文辅导教材等。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4950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