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讲座 >> 正文

贵阳国学大讲堂 多维度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体系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王小梅 兰岚    阅读次数:10153    发布时间:2015-01-12

  核心提示


  不久前,曾在中国文化书院贵阳国学大讲堂讲课的国内知名大学的十几名教授和专家再次来到贵阳,和贵州高校的教授汇聚于贵阳国学大讲堂,畅谈中华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学术交流的方式庆祝贵阳国学大讲堂走过4周年。

  交流论坛由省文联主席、省文史馆馆长顾久主持。与会专家认为,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观”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人的一生,价值观一直如影随形,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从生活中的国学倡导、传播和实践出发,建构大众广泛参与的核心价值践行体系。

  专家发言积极,探讨传统文化资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并主导在大众的实践中进行有效的传习。民间自发的国学教育,从一个侧面教书育人,让更多老百姓有机会重述传统文化的价值,在传统文化的洗礼中再一次强化文化的认同感,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来自全国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对价值观进行深度的审视,不仅从文化本身来探讨,更增强了以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为基础践行的核心价值观,在于激发本地人对于文化认知的积极性和在产业发展中的创造性,其大众的行为模式变成在发展实践中具有现实观照性的真实行动。


  对优秀传统价值观的重新阐释


  优秀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空气,也是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基因。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吴根友

  对于今天的儒家来说,关键在于,如何重新阐释儒家的基本价值?如何理解这些基本价值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普世性?这是这里我们关注的核心问题。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亦说,对目前正在复兴的中华文化来说,不仅要对西方价值的弊端进行反省,而且还应当从自身传统中引出一套不同于西方的价值观来,或者说,通过对传统价值的重新阐释,使古老的价值在今天再次展示其魅力。

  武汉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教授吴根友认为,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体系,从原则上说应当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优秀的中国传统价值观,二是西方优秀的价值观,特别是近现代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提出的一系列优秀的价值观,三是对现代资产阶级价值中落后、反动的思想内容进行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这三个部分的关系是:优秀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土壤与空气,也是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文化基因。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指导、是灵魂。西方社会的优秀价值观是参照系,是多元文化价值中可供选择的一元,同时也是他山之石。

  华中师范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文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三夕认为,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成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中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三条就是《宪法》的直接“转述”,另外加上一条《宪法》之外的表述“和谐”。显然,“和谐”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传承;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能在《宪法》中找到相应的表述;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方面比《宪法》表述要多出“敬业”、“诚信”、“友善”的内容,而这三条恰恰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传承。张三夕教授认为,仅就儒家经典而言,有关这三条核心价值观的论述可谓比比皆是。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它在涉及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方面无疑难以面面俱到,一定会留下一些空白。在个人价值观方面,恰当地填补某些立法空白,也是公民的权利和学者的义务。

  北京工业大学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王国华提出,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种产业,还是一种新的价值观、新的价值体系。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改变过去的旧产业观念,还要树立全新的社会价值观。创意产业的实践经验证明,今天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已经摆脱了过去社会与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的依赖,而人的素质、文化的力量才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传统文化


  当我们在今天谈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时,我们就不能不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产生的这一独特的文化土壤与人心基础。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晓东

  “平等,在中国有深远的思想根源。甚至可以说,它是儒学重要的社会价值。”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少明认为,儒家哲学的根本观念是人性善,其基本内容在孟子那儿得到初步的表述。孟子以“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为例,指出每个人对他人的无辜受难均有同情心,正是人本性善良的表现。这意味着每个人本性上是平等的,不仅平等地具有善心,同时也平等地值得别人的同情或关爱。以这种仁心为基础推行的仁政,就是要求当权者一视同仁的关怀民众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在孟子那里,“与民同乐”首先可以是基本物质生活条件改善的快乐。在这一意义上,“与民同乐”的思想意义,就是承认维护每个人共有的基本权利。在中国政治文化中,科举制即通过考试选拔的途径,接纳来自广泛社会阶层的精英分子加入社会管理体制,本质上也是对不同阶层社会流动提供平等机会的制度设计。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说,“无为”在《老子》通行本中共出现13次,几乎次次都直接或间接与“圣人”有关,如“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爱民治国,能无为乎”,“我无为而民自化”,“圣人无为”,可见,“无为”首先是一种“爱民治国”的原则,而“无为”的施行者又主要是“圣人”。

  老子为什么特别强调“圣人”或君主应当“无为”呢?顺而不为才能达自然之性,因而不施才能畅万物之情。统治者如果去淳朴而用权谋,民风就会一天比一天奸巧诡诈;如果去宽厚而用严刑,社会就将越来越动荡混乱;如果去俭啬而尚奢侈,人民就会无以为生而铤而走险。这样,万物既不能得其正,百姓也不能安其生。物不能遂其性而人不得安其生,还能实现自然和谐的社会理想吗?戒贪欲、弃智巧、禁严刑、去奢华等命题都是君主“无为”这一原则的引申。

  而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郭晓东认为,最能体现传统价值观的莫过于儒家所讲的“孝道”。在儒家看来,百善孝为先,孝为诸德之源,所以“孝”被认为是一个人之立身与一个国家之治国的根本。几千年来,这一观念一直是中华文化的最基本特征,也深深扎根于每一个普通百姓的心灵深处,以至于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就是一种“孝的文化”。因此,当我们在今天谈中国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时,我们就不能不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产生的这一独特的文化土壤与人心基础。

  如果能把传统文化中有关家庭与伦理的道德价值维度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这样的一种道德价值体系也许会更容易被广大人民所接受,会更为接地气一些。


  “文化百花”共铸核心价值观


  地处边远的贵州,恰恰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富矿区,这是我们本土学者大有可为之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伟华

  “中国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个命题中隐含着这样的定义:“传统价值观”指的是传统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价值观,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主流价值观,由此引出主流、官方、以汉族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底层、民间、以少数民族图谱或口传形式流传的亚文化之间的关系。

  对这个繁复的问题,以中华书局近年出版的两本书为例讨论。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伟华以《传统主流文化与民间底层文化》切题,分析了《洛书河图——文明的造型探源》一书和贵州麻山地区苗族史诗《亚鲁王》的发现出版后认为,当我们弘扬传统文化、激活传统文化资源以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不能只盯着传统社会的主流价值体系,而要将民间智慧、少数民族文化、除文献典籍之外的图谱、口传文化等纳入视野,以汉族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主流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性根脉,其他少数民族的底层文化,成为隐性文化留存,二者像上下阴阳的对立统一,共同构成完整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而地处边远的贵州,恰恰是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的富矿区,这是我们本土学者大有可为之处。

  贵阳国学大讲堂创办人之一、作家李宽定认为,为人处世摆在首位。中华传统的人生观是什么?就是做人要“知恩图报”。在传统经典当中,有很多“立身行事”的倡导和论述;在今天民众的言传身教中,“为人处世”也是摆在首位。“立身行事”与“为人处世”,核心都是崇尚感恩,都是教人要“知恩图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之类的民族意识,皆源于感恩之心。

  中华传统的世界观是什么?就是处世要“和而不同”。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现在高悬在联合国大厅,作为全世界共同的行为标准。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3133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