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天使为什么永远在洗涤和拯救我们的灵魂——《抗战救护队》序言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何建明    阅读次数:3257    发布时间:2015-08-04

人类文明越发达,人的功利之心往往会变得越发庸俗与市侩。其实,活在这个世道上的我们这些人,内心多少都有一些龌龊的地方,只是没有到了关键时刻,或者危及自己生命之时,没有显示出来。战争是检验每一个人的灵魂的分水岭。有人恐惧死亡和痛苦,便当了逃亡者甚至是背叛者,也说是“汉奸”。贪生与怕死是人的本能,但人的本质里还有更崇高的品质,超越了人对死亡与痛苦的恐惧外,还有一种力量便是来自于精神与内心的信仰追求、品质追求、职业追求。

我们说到优秀的文艺作品时,会将其称之为“崇高的灵魂之作”。同样,我们对那些拯救我们生命的医生,总喜欢用“白衣天使”来赞美他们。天使是神圣、纯洁和美丽的。天使为什么能荡涤我们的灵魂,战争又是一面特别清朗的镜子,它让那些胆怯的贪生怕死者的灵魂变得无比丑陋,又让那些高尚者的灵魂光芒四射……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海量的抗战题材的作品一部又一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然而真正能让我们拍案叫好、永久留下来的好作品其实少之又少,而这也符合文学艺术本身的规律。好作品唯其稀少才显得可贵,可贵的东西才让我们珍惜,珍惜的东西才属于精品,精品是可以流传下去的,能流传下去的便是经典。虽然杨义堂的《抗战救护队》这部书的书名并不令人特别满意,但这部书是我所阅过的今年抗战题材作品中可以称之为优秀的上佳之作。难得的好作品!也可以肯定地这样结论:是本年度中国报告文学(纪实文学)中的上乘之作,值得赞赏,值得隆重推荐。

我很少用这样的语气来评价一部书或一部作品。与杨义堂见过几次面,他的作品则第一次读,读的开始,我一直在怀疑他笔下的人物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到底是严肃的报告文学叙述还是添油加醋的小说叙述的问题,一直盘旋在我脑海之中……看着看着,一直看到最后一行字,我自己答出了结论:是一部报告文学作品,所述的人和事是真实的。但仍然内心有些怀疑某些情节,于是不得不打了个长途电话给作者本人——直接听他自己怎么解释有些我关切的人物及其故事细节,他告诉了我,从他告诉我的言语中我能判断到底他的作品属于“虚构”还是“非虚构”。我的结论很快出来:是非虚构。

是优秀的非虚构作品,是优秀的抗战题材中难得的优秀的非虚构作品。我愿意推荐的理由可以有十几条,但归结起来其实只有两条,而这两条就足够了。它们分别是:一,伟大的抗日战争,波澜壮阔,唯独没有一部完整的反映中国医疗救护人员们的故事。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这里面有太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二,作品的文体艺术本身基本没有明显的瑕疵。她精彩、生动、传奇、感人,还有流畅、自然,人物饱满,故事完整。为今日报告文学创作树立了一个优质文本。

中国人不知道林可胜这个人和林可胜在抗战时期所作的巨大贡献,是一个悲哀。所以当我看完杨义堂先生写的这部作品后,我第一个反映便是这样的一个思考。为什么?因为林可胜了不得,十分伟大。他与林巧稚一样也是“协和人”,而且是早期的协和医院的执行院长,是中国现代生理学的奠基者,并且在国际上有着极其影响的人物,可以说,他在专业和国际影响力上,远远超过林巧稚。看了他在抗战时期带领中国救护队出生入死战斗在淞沪大战时的上海滩上、腥风血雨的南京城保卫战的严酷现场,以及台儿庄大捷时的战地医院,和冒政治风险来到新四军、八路军战场,在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一起畅怀抗战情结的一幕幕情景,谁不为中国有林可胜这样的抗战英雄所感动呢?林可胜原是居住在新加坡的华侨,他的父亲也是著名的华侨领袖,出任过厦门大学校长。林的母亲是孙中山的同盟会黄乃裳之女,林可胜家族里,多数是著名的医学专家。他本人在8岁时就被送到欧洲名校学习,大学毕业一直从事医疗科研。一战爆发时,林可胜就在战场上当救护医生,积累了宝贵的战地医护经验。他是名牌大学的“双料博士”,又是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教授和执行院长,当时只有30岁。抗战爆发,他主动要求带救护队到前线。为了专心工作,他把妻儿送到新加坡,自己则带领年轻的中国救护人员开赴到抗战最前线,八年抗战里,林可胜和他带领的救护队伍(最多时的救护队人数达3000多人),在各个战场抢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伤病员,可谓立下汗马功劳。可贵的是他以医务工作者的人道精神,顶住包括来自蒋介石等要人和政府的种种压力,帮助新四军、八路军和延安中共总部,进行医学知识传授和战场救护工作。他甚至不惜辛苦与风险,动员和直接到美国去为中国抗战救护募捐善款,连美国老总统都出阵为其摇旗呐喊。尤为令人感动的是,日本人在无法拉拢他为其侵略中国服务之后,竟然到新加坡将其妻女处死、迫其父亲出卖灵魂,在这种情况下,林可胜依然把个人与家庭悲剧放之脑后,全身心投入战场救护,这种精神,这种境界非常人所能!毛泽东赞赏他,蒋介石既恨他又还敬重他,全国人民爱戴他,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士都在为他担忧与鼓舞……即使在谁都不敢去的缅甸死亡战役里,林可胜依然挺身而出,随中国远征军赴缅战斗到最后时刻。抗战胜利后,蒋介石让他出任政府卫生部长,林可胜一身傲骨,断然拒绝。后来移居美国,专心从事医学研究,创造了多项世界级医学成就。1969年7月8日,林可胜患食道癌病逝于牙买加的京士敦,终年72岁。

如此一位杰出的医学家和抗战英雄与功臣,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林可胜领导的抗战救护队是当时的中国红士字会领导下的组织,有些当时的政府色彩,因此他的抗战功绩,一直被列在“旧政府”名下,长期以来不能被宣传和赞颂;其二,他林可胜后半生没有在中国生活,而是在美国,因此有了“不爱国”嫌疑。我言可悲也在这里。我以为:一者是我们受的“左”影响太多太深,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事,站在哪个阵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那场民族危亡之时能不能挺身而出。再者,人的出生年代及其环境是不能选择的,林可胜身为华侨、大医学家,他在协和医院当教授、院长,他能主动要求组织救护队到前线,还有比这更“共产党”和爱国的吗?他后来的所有表现,还有哪一点比不上白求恩、张思德的吗?他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帮助共产党做了许多事情,拯救了无数八路军、新四军,甚至延安“头把刀”的好医生也是他派去的,此人受到毛泽东的高度好评。他受敌人的威迫是常人所少有的,但他坚定而义无反顾地站在中华民族抗战的一边,并照样不顾一切地冒着枪林弹雨在战场上抢救伤员……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什么样的人才有可能做得到的?毫无疑问,这是天使精神,这是天使一般的医务工作者才能做得到的!

天使以如此伟大而纯洁的行为,难道不是对我们灵魂深处包藏着许多庸俗和肮脏的人的一种无情的鞭打与洗涤吗?那些阻制和有意毁损林可胜这样的抗战英雄的人与机构,是不是感到了脸红和良心上的某些自我谴责呢?如果是,很好,证明这样的人还有救。如果不是,那就另说了,历史会对这样的人说:丑恶!

杨义堂的这部作品从文学艺术的角度讲,属于上乘之作,是近年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并不多的好作品,尤其是抗战题材的作品。他的叙述的流畅和完整性,具备了艺术的高水准;他的语言和文字的优美性与节奏感,达到了自然之美,见不到生硬和不舒服的地方,这是最了不起的!对纪实类作品而言,能够像读小说一样不动声色中把精彩和生动呈现出来,就是最精美的作品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纪实作品的人物和故事不是虚构小说一样把一切“精彩”想好了再呈现的,而是天生的客观的东西放在那里,像就自然界的一块玉石,如果你不经工艺就看到了它的完整之美,这种玉石是很少有的,但优秀的纪实作品就是这样的天然精美的玉石。杨义堂先生的这部作品属于这样的“天然玉石”。

凭上述两条理由,杨义堂的这部书谁不读,谁就是一种不可弥补的遗憾。我在很繁忙的时间里,为这部书义务劳动了两天——阅读和写上面的这些文字,这对我来说,也是少有的。感谢杨义堂,但真正要感谢的是本书的主人公林可胜和他的那群出生入死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员们,他们和她们的身影将永远留在历史的画面里,并且一直帮助我们洗涤和拯救自己的灵魂……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何)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3594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