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彰显民族特色,发掘地域文化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郝珍昌    阅读次数:730    发布时间:2015-09-09

九月五日,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放假的第三天,借助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仅代表塘头诗词分会,一行六人,有幸参加了县诗词楹联学会组织的“览山水风光,赋美丽新城”文化采风活动,此次采风活动正式,规模宏大,有板有眼,为彰显民族特色,发掘地域文化,打造乌江明珠、美丽山水思南这一品牌作铺垫。让生在思南,长在思南,活在思南,平时孤陋寡闻的俺,大饱眼福。

如今,我可以毫不隐瞒地告诉每一个思南人以及外来游客,思南是石阶上长出的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抱山环,四关八景,适宜爬坡上坎,站得高看得远,拾级而上,真可谓天时地利人和。他在改革的春风中求得生存,在发展的浪潮中得以变化,在辉煌灿烂的历史古迹中得以繁华。唤起多少文人墨客对它无限的向往和追求,并且常来安化客栈,商讨文学盛事。

早上十点,在思南金丰市场门口,与来自三道水、许家坝、塘头以及县书画、美术协会、文联的70名专家、学者、诗人,乘坐公交车,一路参观河堤,梦想沉没乌江的白鹭洲,游览了清凉自在舒适,体现民族风景的九天温泉,武陵茶叶公司,鸟瞰关中新区,思唐新区,双龙新区,杭瑞高速洞穿五老峰,思剑高速跨越乌江腾龙峡谷,纵横交错,使天堑变通途。目睹航运站牌的卢家码头,悠悠思南,浩浩乌江,水通巴蜀,地望潇湘。镇江阁景区——四季水天堂。浅谈、沙洲、峡谷口……充分发挥景观资源优势,打造一个顶级水上乐园,同时也是乌江腾龙峡景区水上线路的终极目的地,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走进乌江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安化,一条老街的处秋晨色,脚踏青石板路,目视前方,土家吊脚楼群蛮味依旧,古色古香,错落有致,别具一格。正如我县文学界德高望重的省管专家田永红先生在《盐号》第一章第5节中写到:“我们是土家思南人祖辈生活的空间和时间,这里保留着土家先民的流风遗俗,隐藏着远古巴人的巫鬼神话,在狭窄的老巷深处,在狭小的空间中涵纳了丰富的时间。吊脚楼的建筑向无定制,或越沟跨涧,或攀岩梭坡,或悬挑凌空,各抱地势,勾心斗角。几千年来,那谦卑而自信,质朴而坚韧的干栏老屋透露出一种豪放的忧伤,一股崇高的悲怆。它展示了另一种存在:淡泊宁静,一尘不染。”而今,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到处洋溢着古街的生机与活力,顿生敬慕之心。勾引起大火对过去艰苦岁月的怀恋和对新生活的美好追求向往,心中有种不释重负之感。这条老街最为厚重的文化背景是:国家级重点文物贵州省思南县周和顺盐号的发展历程,感受到“油盐古道本有源,山水思南本含情”,走进院落,里面不很宽,可以看到高大牢固的古建筑,精美别致的土家花窗,花床,洗脸盆等古式家具,排放井然有序,保存完好,看得出当时是盐油大户。说明当时美丽的乌江之滨——思南山城曾繁华一世,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此得以体现。亲临其境,让文人们不住地感叹,越是古老的东西,越是珍贵的,越要好好保护,永远永远遗留下去。

而后,走访了永祥寺,旷继勋烈士陈列馆,贵州华严寺(观音阁),在这里,学会开展了诗教工作:楹联大家赵安祥作诗联讲座《怎样把对联写好》,这是第二次听老师的讲座了,赵老师的对联以“大气豪放,意境高远”获胜。再次听讲,更加动听悦耳,他告诫大家,楹联创作应该适合当今时代发展脉搏,风景名流之览胜,为社会传递着正能量。对联可分为五字联、七字联、十一字联,讲究平仄关系,并以自己创作的楹联举例说明.如:清风随画绕,碧水淡诗联。清荷有意平摇伞,绿柳多情淡绻帘。石林漫岭铺笺,页眉长坝;雁塔凌空举笔,落款思南。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成功精品获大奖力作,真是百看不厌,百听不烦,百读不倦。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无限。散会了吃点便餐麦汤巴、汤圆、豆花,大伙直奔落脚兽王山,俯瞰全城,尽收眼底,水倒影着城,城牵连着山,这才恍然大悟,美其实就在其间。远观巍巍的五老峰,直插云霄;悬崖峭壁的万圣屯,云雾迷蒙;感觉它们暗藏经典,各有千秋,处处显示出思南文化底蕴的深厚,丹桂飘香,古迹留存。每到一处,都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住地感叹,壮哉我家乡,美哉我思南!

再一次证明,“ 黔中首郡,乌江明珠”名不虚传,的的确确,实实在在,真真正正,历史作证,苍天作证,时间作证,岁月作证!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营造良好的思南文化氛围,为思南经济的腾飞、文化的繁荣、社会的进步传递正能量,尽心尽责,献力献策。我们相信,思南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下午四点左右,我们走路下山,边走边吹牛,在思南九大碗餐馆驻足,短暂相聚,与宣传部田永红先生、文联副主席田儒军、电视台台长梁祖江、三道水副乡长张培等畅谈当今文学该如何面对现实,梁台包里揣着一本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散文集,我拿过来随便翻翻,梁台一致感叹,我们所说的话都被古人说过了,所有的经典都被古人写过了,大批的文学队伍人士无法走出去,很难开辟新路子,出不出什么精品力作。如此说来,只能是弥补自己的孤独,玩点把自抠,除此之外,无任何好处之言!  

    

【编辑:向鹏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0341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