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茶馆 >> 正文

中国新诗真的需要一份“伪诗榜”?
信息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    阅读次数:10214    发布时间:2015-09-19

  正如某些人为搏出镜率而不惜在媒体上危言耸听,以卖弄低俗、恶俗、庸俗为手段上位一样,也许这份“伪诗榜”反而成为对某些想出名的人的刺激,促使他推出更多能吸引眼球的劣诗。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伪诗榜”的发布,看上去很美,但最终恐与初衷相悖。故而不如交予沉默,让时间来淘洗,让后人来判断也罢。


  9月11日的《中国艺术报》上刊登罗小凤的《中国新诗需要一份“伪诗榜” 》一文,文章认为,鉴于中国新诗江河日下的趋势,是否可以参照最近“网络音乐产品黑名单”的模式,在中国诗坛也列出一份“伪诗榜” ?笔者初读这篇文章,感觉非常有创意,也有针对性和必要性。知识分子的责任即在于面对时代风雨,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担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中国新诗在 20世纪90年代后衰落至此,光英朗练之音多为靡靡之声所遮蔽,读之令人堪忧。但冷静下来细思,就列出“伪诗榜”这样的倡议,笔者还是觉得需要慎重推敲为 好。


  一、诗歌与音乐的生产模式有关键区别


  “网络音乐产品”虽然已经成为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但音乐的制作还是需要耗费颇大的精力的。从歌词和曲调的配合与调整,录音棚里的制作与修改,再到推上网络后给自己造势,都相当耗时耗力。故而即便是从艺术性到思想性都非常糟糕的网络歌曲,也不可能大批量生产。

  相对应的,与歌曲无论优劣都必须投入时间精力不同,诗歌创作的数量和速度则跟质量大体成反比。优秀诗歌的创作是机缘的产物,一方面需要天赋和底 蕴,另一方面又需要灵感闪念的刺激。事后更需要反复斟酌,所谓“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最后再从这些诗作中选出值得刊发的,优中选精,估计一年都难推出多少首。且不举海子、食指的《面朝大海》 《相信未来》等诗,即试看几首当代诗,就知道写出佳作的不易: “所有的路/都是——/不愿意站起来的纪念碑” (桑恒昌《总是这方热土》 ) 。又如: “站在山顶上的人/总觉得自己突然高大了/却不知道山下的人看他——很渺小” (孔林《山上山下》 )。又如: “躺在这里的人/曾经活着/但也许白活了//他不害怕下地狱/只害怕那些/该下地狱的人/又爬上天堂” (竹影《墓志铭》 ) 。

  然而,正如俗话所说“下坡容易上坡难” ,跟佳作相比,劣诗的写作速度真是跟高铁一样快。有诗评家讥讽某些“垃圾诗派”诗人: “我刚上个厕所回来,就见他们已经写完十多首了。他们写诗真是比什么还快。 ”劣诗跟劣质歌曲不同,它们可以以非常夸张的速度写出来。特别是没有思想性、艺术性,只为了搏出位的劣诗,批量化生产易如反掌。

  一个以写庸俗无聊诗歌为乐的诗人(如果这样也可以被称为“诗人”的话) ,一个小时就能写出十几首乃至几十首来。理论上说,他们生产诗歌的数量是无限的,好比“一只蚂蚁,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伪诗榜”如何能囊括那么多的“蚂蚁” ?如果这些“垃圾诗派”“下半身诗派”的诗人受此榜刺激,弄个集体“行为艺术” ,针锋相对地进行疯狂的恶搞型写作,一年造出几十万首诗,怎么应对?恐重纸累札,书不尽也。


  二、当心在传播上帮了劣诗的大忙


  诗歌虽然具有面对公众世界而发声的公共属性,但更具有如同私人日记一般的私人属性。与网络音乐作品从一开始制作就是为了推向公众世界不同,诗歌 有时候就是写给自己或者小圈子里的人读而已,不一定具备公共属性。你不理会这些劣质诗歌,它的危害性还小,一旦出个“伪诗榜” ,反而是帮它“做广告” ,在公众世界的猎奇心理的推动下,帮助这些劣诗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圈子,扩散到整个大众视野之中。

  正如某些人为搏出镜率而不惜在媒体上危言耸听,以卖弄低俗、恶俗、庸俗为手段上位一样,也许这份“伪诗榜”反而成为对某些想出名的人的刺激,促 使他推出更多能吸引眼球的劣诗。而21世纪文化史上最重大的变化,就是人类从纸媒时代进入到虚拟信息时代。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信息传播模式是人类历史上前 所未有的,它彻底颠覆了几千年来的线性传播模式,而变成了人人都是自媒体的非线性“扩散——对话”模式。要想在这种条件下实现以往纸媒时代的文化批评效 果,估计已经很难。


  三、谁有权发布这个榜单


  谁有权发布这个榜单?这才是最关键、最伤感情的硬伤。话语的权威性,来自于发声者的博学深厚的文艺修养、严谨刚正的治学态度、立论阐述的严密逻 辑性。如果“伪诗榜”是由客观公正的学术机构,经过广泛调研之后再发布的,且评委由昔日胡适、废名、苏雪林、金克木、李健吾、卞之琳、戴望舒、宗白华等等 一群巍巍高山般厚重不迁的学者构成,那么这份榜单的分量是不言而喻的。

  但我们现在的文艺所处的是什么样的一种语境呢?连在获奖前没在出版社出版过诗集的诗人都能问鼎重要奖项,结果从获奖者、评委到该奖都成了公众揶 揄的对象和网媒娱乐版的新闻内容。至于“专家”一词,有时都在媒体视野中带有恶搞性质,他们作出的判断,经常并不具备上述内在的权威性和外在的公信力。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伪诗榜”的发布,看上去很美,但最终恐与初衷相悖。故而不如交予沉默,让时间来淘洗,让后人来判断也罢。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1 条评论
最新评论

晴空一鹤 : 2015/10/14 13:12:28

所谓的新诗,我就没见过几首好的。无病呻吟,矫揉造作,什么话一分行就成了诗,什么人不好好说话,就成了诗人。这是诗的悲哀,文学的悲哀,也是真诗人的悲哀!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4370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