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茶馆 >> 正文

鲁院第二十八届高研班开学典礼学员代表发言
信息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    阅读次数:12217    发布时间:2015-10-16

  作家要与现实相向而行

  邵  丽


  作为一个作家,经常会遇到读者的提问,问的最多的问题是:你为什么写作?我常常无言以对。这是一个轻易就能拿起来、却很难放得下的问题。事情就 是那么发生的,说不清楚为什么——从故事本身到我的写作,莫不如此。我想,所谓灵感,也许就是上帝之选,在合适的时间,把某些东西交给合适的人去做。这件 “东西”,肯定有它坚实的内核和内在的驱动能力,它是一件有生命的存在,作家仅仅是把它呈现出来,所能改变的,无非是表现的方式,尽管带着强烈的个人印 记,但不会改变它的本质和方向,事实就是如此。

  难道还有更合适的解释吗?我做不到,也不相信。很多人以为,小说家都是凭空编故事的人。这么说也许没错,但除非是用唯心主义的观点去解释这一 切,否则是站不住脚的。故事从何而来?从形式上看,它可能是一场白日梦,可源头不是这样的,它是生长出来的,先于文字和作家而存在。讲故事的人会死去,可 是故事不会,它会永远活下去,直到人类毁灭。

  所以,我觉得在鲁院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让我们发现故事,而且讲好这个故事。我是一个坚定的现实主义作家,我相信小说都应该生长在现实的土壤 里。很多玄幻和科幻小说,它们横空出世,却又非常轻巧地嫁接在现实生活上,甚至连茬口都不留,好像生活本身就具有千奇百怪的多维度空间,比如《三体》。但 是,我不禁要问,那些点石成金、死生穿越的人,他们面对的难道不是现实问题、解脱的不是当下的苦恼吗?它介入我们的生活,不是否定或者改变了世界,而是改 变了我们看世界或者处理与这个世界关系的能力,变换了新的角度。因而不管它有多么想当然,它都是现实的,是活生生的,是接着地气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与现实社会相向而行,毕竟,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作家都应该不辱使命,履行庄严职责,奉献更多、更好、更接地气的作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这个伟大的时代。


  珍惜来自文学的温暖

  李  浩


  重新回到鲁院学习,感觉亲切而温暖。我愿意回到真诚、直接、热烈而尖锐的讨论中来,我相信这会让我有大的受益,并且补益我一生。

  我看重那种学习的、求知的氛围,而这,是之前我在鲁院得到的;我看重反复的争论和敞开的交流,而这,也是之前我在鲁院得到的;我也看重来自于文 学的分享和温暖,而这,也是之前我在鲁院得到的。我这些话里没有虚伪和谄媚。我的确如此感觉,我也曾不止一次地表达过,在鲁院学习的日子是我的幸福时光, 也是我的写作得到悄然提升的时光。

  在文学中,我一直在狂妄的野心和对自我的深深怀疑中徘徊。我不止一次地说,我最怕的是,在我死后我的朋友们如此评价我:这是一个呆板的好人,他 为一件非他能力所及的事耗尽了一生。自2013年开始,我承认对自己的怀疑越来越深,甚至开始了松懈,开始了对自我的原谅——我一边抵抗它一边被它所融 解。当然,在2013年之后我依然在写作、在阅读,但懈怠有了,对平庸的抵抗也在淡化——我写了不少的小说、诗歌和评论,但它们同我理解的写作似乎距离遥 远。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困惑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在增加,在这样的时间段,我更希望能有机会和高手们过招,发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并借以激发我的斗 志;我也愿意把我的困惑我的不安向朋友们敞开,希望能从他们那里获得答案或提示。

  我对这次学习满怀期待。我把这次机会看成是再次取暖的过程。我珍惜来自文学的所有温暖。


  鲁迅文学院与我的改变

  王  凯


  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也无法两次去读同一个鲁院。时隔四年,鲁院和我们无疑都有了新的改变。或者说,鲁院和我们彼此改变着对方。每来一 批学员,这间教室的气息就会更丰富一层,就像一次次的地壳运动成就了高山深谷,就像经过了商周秦汉、宋元明清,然后才有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这也许是我 们对鲁院的改变,用那些看不到但确实存在的东西所作的充满了文学意味的改变。

  鲁院之于我也是一样。我记得鲁十五开学是在春天,满屋子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感觉像个刚下连的新兵一样陌生又茫然,但现在我起码熟悉10个,见 过20个,如果不出什么意外,接下来还会再认识30个,这让我找到了一点老兵才有的亲切感。那时候我是一个以写材料为生的机关干部,现在我成了专职的文学 创作员。那时候我其实并不知文学为何物,现在好像知道了那么一点点。那时候我回学校得在东单换乘五号线,现在我可以直接坐十号线不用倒车。那时候我36 岁,现在我40岁。那时候我头发不多,现在变得更少。那时候我还没想过要孩子,现在我已经成了一个晕头转向的奶爸。我知道,把什么事都算在鲁院头上是不客 观的,但我还是把它们都算在了鲁院头上,因为我始终喜欢鲁院的格调、氛围、气场、可爱的老师、好玩的同学、舒适的宿舍和美丽的校园,喜欢那些引人入胜的讲 座、研讨会、社会实践和半夜的闲谈,当然少不了那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毕业晚会。有时候,我觉得鲁院就像一个迷人的姑娘,而我总是挖空心思地要 跟她扯上点关系,并且愿意接受她带给我的所有改变。

  毫无疑问,鲁院带给我的改变有它独特的意义。我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我,至少鲁院是其中一部分原因。鲁院并不去教我如何把某一篇小说写得更好,事实 上几乎不怎么提写小说的事,这使得她具有了区别于对外经贸大学和蓝翔技校的鲜明特色。她不组织任何考试,不传授具体技艺,她只负责点明我的无知、打开我的 眼界、指引我试着去思考关于写作的种种维度和可能。从这一点上说,鲁院是独一无二的,她召唤我,我就来了,她值得我再来一次,而我也愿意再被她改变一次。

  四年前发言时,我曾祝愿每个人都能在鲁院这条坚实的跑道上起飞,四年过去,祝愿正在振翅高飞的同学们接受鲁院这架巨型加油机补充的文学燃料,飞向更为辽阔的天空吧。


  渴望新感悟新收获

  杨则伟


  记得10年前上高中的时候,我最喜欢骑着自行车从学校小门旁的城墙边走,西安大北门东顺城巷那一段路两边都是大树,春天里树叶的绿色最好看,阳 光也最讨人喜欢,骑着车子从绿色顶棚般的光影下穿过,我一定要戴着耳机听音乐,随着音乐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有一次等眼睛睁开了,我已经脱离自行车坐在地 上了。我不怕摔疼,也不怕路人奇怪的目光,就像那时候的我开始写小说,没人相信我真的会成为一个作家。我享受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就像我享受写作一样,其中 的甜蜜和酸辣只有自己体会。

  2006年我考入大学,那张录取通知书对我来说就相当于一张通向作家之路的敲门砖,我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写小说了。那一年,我出版了人生的第一本长篇小说,接着第二本……那个时候我纯粹只是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和对于写作的一腔热情。

  2010年2月,我第一次走进鲁迅文学院,成为第十三届高研班的一名学员。鲁院就像城市里的一片森林,我在这里呼吸的都是文学的空气,纯净、清 澈,滋润我的心。我聆听了更多更高水平的艺术讲座,结识了更多大有文学成就的作家,这让我和文学靠得更近。我的第三本长篇小说和第四本中短篇合集都是在那 时动笔的。

  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如今我已经是一名在高校从事文学教学工作两年的老师。我更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渴望在文学创作上能有新的体会,新的感悟,新的收获,写出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从一个带着文学梦想的孩子,到考入大学,参加鲁院学习,参加工作,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一本、两本……很多本,我越发成熟也越来越单纯,从一定要成为一个作家到只想写出好的作品,从在意别人的目光到努力把自己该完成的事情做完,最后发现只要慢慢地来,该来的就会来。

  对于即将来临的四个月学习,我充满了期待和憧憬。我更期待有一天,不管是老师还是同学,大家想起谈起我的时候,出现的不是我的面孔,而是我的作品。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4122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