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2015年度作家奖】人,该有一个样子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    阅读次数:3044    发布时间:2015-10-31


作者:邓招能

邓招能,别名小邓子,80后,贵州省威宁县人。2004年高中毕业就读于毕节学院,后因个人原因自动退学,当过几年协警,现就职于贵定县云雾镇农业服务中心,平时爱写作散文、诗歌。


在生活中,朋友们都喜欢叫我小邓或者小邓子。听着这个名字,你会觉得我年纪小、个儿矮。其实不然,我已到而立之年了,个儿一般。我可喜欢这个名字了,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听着舒服,有亲切感、易近人,一副脚踏踏实的样子。

和很多山村里的孩子一样,我也是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长大的。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大山脚下。家乡主产洋芋、玉米,没有其他经济作物。小时候要是吃上顿米饭除非是逢年过节,或者就是走亲窜友的时间。可我母亲生我下来就没有母乳,听爸妈说我天生就是“命贵”,是吃奶粉长大的,这对于原本穷困的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为了我快乐的成长家里变得更加揭不开了锅。儿时理解不懂爸妈的用意,还偷偷地窃喜。

上小学的几年里,每到冬季,老天就像是跟我作对似的,从我家到学校的茅路总是被冻的老滑老滑的,或者大雪漫过大腿,一不留心就会跌的生疼。有一天放学后,雪下的很大,我爸爸来接我,看见我跟在几个大点的学生后面,双手抓在地上,蹲着一点一点的往家爬,一点都不怕冷的样子,让他好感动。

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我和兄弟一起上学。这让爸妈负担更重了,我们的饭菜都是家里出产的,自己做饭自己炒菜,包谷饭加酸菜红豆汤,隔三差五的吃上点腊肉就是饱餐一顿了,两兄弟相互鼓励相互打气,三年初中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周末回家看见爸妈干农活很晚才回家,等做饭吃完,喂养好牲畜,多半是十点过了。面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操劳,冷热风寒的日子,爸妈的苦从来不放在脸上,都是一副坚强的样子,可是爸妈受的苦只有他们体会得到。

在我这个年纪,当时在村里上高中的没有几个。为了让我上高中,只好让弟弟受委屈了,在补习一年初三。爸妈许诺,也要让弟弟一起上高中。第一次到城里上学,总有说不出的感受。一颗怦怦直跳的心,总会有不听使唤的时候,才高一结束,我对学习犹豫了,或许是常言说的“儿大不服娘管”,总想着外面会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于是拿着浸泡过血汗的报名费独自一人闯荡到昆明。爸爸得知消息后,焦急的找到班主任,低下了抬不起的头。或许是命运的安排,或许是外面世界的残酷,我又回到了学校。从此换了一个人似的,埋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总想多吮吸一点。在心里面树立起一个学生的样子,爸妈还原了那副坚持的样子。

可是人生的道路不会按照别人设计的方向前进。

在上大学的时间里,自己的身体总是驾驭不住自己冲动的心。出去了!自愿离开了!我曾经的大学。出去的日子,有喜也有忧。再年轻的资本也抵不过知识的力量,没有知识经验做支撑,再强大的身体也必将碰壁。经过几年的岁月蹉跎,得到的只是年轮的增长。简直不成一个样子。

拖着一颗疲惫的心,只好回到了爸妈身边。爸妈老了很多。那是一个记不清楚日子的晚上了,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子好菜。爸爸请来了爷爷,一家三代人围着一张小木桌子吃了起来。爸爸亲自给爷爷添了饭,夹了菜。席间爸爸说话了:“孩子,你看,一家人聚在一起真好,你爷爷老了,需要我照顾赡养了,作为你爷爷的儿子,我真希望天天像这个样子。你也已经不小了,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了,你没有走上一条正规的道路(爸爸的意思是没有弄到一个拿工资的工作或走上什么生意道路),爸爸有对不起你的地方,请你不要责怪爸爸妈妈,我们没有能力给你创造好好的家庭条件。从今天起,你不论是种地还是从事其他职业,爸爸都希望你做出个样子来,你过好点你的家人就会少受点苦。”

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为了生活还得继续,我从做泥水工、进地干农活做起,低下头,脚踏实地地干起。苦了,来一口烈酒将它咽下。累了,甩开膀子把汗水泼洒。我坚信今天的付出,日复一日的付出,或许会换来明天的收获。

日子给我们的只是回味,过去的已经找不回。在平凡而充实的日子里,我没有得到想要的金钱,得到的或许是知识、或许是经验、或许是经历、或许......是为了积累人生阅历。是的,我们都在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前进,不能掉头。

静下心来回忆过的,人的一生不会完美。在这里,我不提倡每个人都必须吃过苦头,倍受劳累。然而一个人的空闲日子多了,在追忆日子的空间里,总会缺少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人,最可怕的是没有事情做。这样的寂寞、失落感会触痛到心底,揪心的痛!

人的一生,虽然我们做不出一个想要的样子来。但是,在心中,也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样子。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8180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