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木香花(外一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江苏黄云峰    阅读次数:895    发布时间:2015-11-05

老宅院内的木香花开了,开在春三月。

藤枝纵横交错。虽然,母亲年年都要剪掉不少杂枝,但它越剪越旺,旺得铺天盖地,细细挺挺的枝裹着厚厚的绿,遮住了半个小院。

花开时,朵儿米兰花大小,每束十数枝,每枝十多朵,花儿层层叠叠,密密匝匝,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挨着、挤着、偎着、簇着、搂着,竞相鼓出蕾儿,绽出瓣儿,冒出香儿。

柴门似乎有点自私,月下紧闭,想锁住木香的馥郁。无奈有些调皮的朵儿,偏要枝出院外,将香气款款送到路上挑逗行人。路人禁不住木香的引诱,索性偷偷地将其中出萃的花儿折走一枝,带回家中,将那粉白粉白的香插进案桌上那翠绿翠绿的花瓶里,让木香厮守在闺阁内。

每每回家,我总喜欢在月前雨下赏花。雨中木香朗润、洁亮、稚嫩,是一种鲜活的美;月下的木香,犹如披着白纱的新娘,飘飘袂袂,那是一种朦胧的梦。孩子们则喜欢在阳光下玩花。儿子常在花阴中津津有味地看小人书,小女儿和小外甥则在花蓬下嘻闹。两个小家伙常到坐在花下织毛线衣的妻跟前告状,相互指责对方揪花了,碰花了,踏花了,直到听妻说要打他(她)时,才得意而归。

一次,妻见我称赞花怎么香怎么浓怎么美时,说:“我怎么没闻到你说的那样香呢?”我说,那是因为你在花下坐久的缘故。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是这个原因。没有太阳,你就不会体会到太阳的温暖;有了太阳,你又会忘记太阳的温暖。没有眼睛的人,多么渴望光明;但是,能见到光明的人,谁又去重视过眼睛?

木香花是弟弟的岳父培植的。弟弟移到我家老宅已经有几个年头了,年年总是一树花,一树香。弟弟对木香花并不满足,常抱怨花期太短:一年一次,每次月余。除此外,就是长枝绿叶。

常枝绿叶有什么不好?用枝叶搭起天棚,棚下放张凉床,白天可遮荫避暑,夜间可挡宿露,总比在屋里(太闷)、在院内(太阳太毒)好吧。

每次到乡下闻到花香,听到鸟语,心中怡然自得。感谢花,感谢弟弟栽花,但更应该感谢早已作古的弟弟的岳父。是他留下了这棵花树。一个人活着能给后人留下一点美,能做一点值得后人怀念的事,哪怕是一件,也是值得赞叹的。倘若人人都能如此,世间该多美好。

啊,木香花!


银屏牡丹


有位诗人说,如果花儿能语,定会说出话来赞美大自然的造化。

您,银屏白牡丹,不用说话,那动人的笑靥已经翻译了春天的绝妙;不用开口,那勾魂的芳姿,早就叙说了种种美丽的传说。

诗人曾说您是大自然留在仙人洞上的题壁绝句,那绝句既神奇,又得意。作家却说您是一片飘逸潇洒趣味隽永的散文,虽然委婉清淡却浓缩了银屏山的现实与幻想,感情和理智。哲人说,银屏山是一个如诗如幻的梦,您独将一枝纯真洁白伸出了梦境。可是孩子们却说您是一朵好玩的白云,从蓝天上悄悄地跑下来,和好奇的银屏山玩得忘了回家。还记得我的比喻吗?我把您比作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厌倦了蓝天的虚无,爱上了实在的银屏王子。

啊,银屏牡丹,群山皆绿,惟您独白,您显示了自我和自尊。群山之绿,是您铺设的未来憧憬;惟您独白,表示您的正直无垢。有人说,正是白,您得罪了武则天,才被贬谪在银屏山。也有人说,您原本红色,因哀悼不畏强暴的银屏寺主,才变成了白色。还有人说--,可是,您却告诉我,白,是银屏山培育的,没有银屏绿,也就没了您的一枝洁白。

啊,银屏牡丹,您是那样的神秘,又是那样的普通。开花时,您不容闲花野草拒绝;谢枝时,苍松翠竹想挽留您也枉费心机。您是自由的,又是规矩的。任何干扰绝不会乱了您的方寸,也不会泯灭您的芳心。您就是您自己,谁都知道,您那雅洁的花瓣里,蕴藏着夏爱的火热。应该说,银屏山没有您,便会黯然失色,有了您,才能声名大振。

一天,您悄悄地跟我说要走了,我心里顿时浮出一块浅色的冰。您不能不走吗?可是,您说走是必然的,但香魂还在。您遗憾的是走得太孤独。您说,偌大的银屏山为啥就您一棵牡丹,倘若您真的魂归黄泉,那观花楼还观啥?那护花墙还护啥?您多希望更多的自己出现在银屏山。我安慰您说,多,固然好,可是,真正多了,您也就被冷落了。甚至别的您,也不会享受您今日的待遇。您默然,哑禁,那神情永远刻在我的脑海里。

您终于走了,银屏牡丹,虽然,您的香魂还在,可是银屏山寂寞了,原来仙人洞前门庭若市,如今洞里洞外尽可网雀。不过,观花楼又在粉饰,护花墙又在增长,可以断定,明年赏花人会更多,只要您不死。即使您真的永远离去,请相信我会拾起落入荒漠的心,帮银屏山托起一个绿色的太阳。--不,白色的您来。


【编辑:向鹏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0351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