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2015年度作家奖】我与延安​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    阅读次数:2025    发布时间:2015-11-09

作者:赵一泓

赵一泓,本名赵治安,男,临渭区三贤故里后人,曾用名安庆、一泓。陕西省作家协会、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文学写作起步于柴达木盆地,从事文学创作,曾出版纪传体散文《我这三十年》。其中,散文《故乡记忆》荣获中华散文网等部门举办的2014年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二等奖并被《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精品集》收录。散文《家乡的羊肉汤》被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家园 渭南新世纪散文精选》收录。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自小我便对她充满敬仰和神往,盼望着长大后能亲去延安,感受一下她神魔般的魅力和诱人的景观。

这个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那是1994年隆冬时节,省劳动厅抽我去陕北片三地市(延安、榆林、铜川)检查待业保险基金征缴及使用工作。由于通知延误,我没能跟上省厅带队领导,只好单独一人前往。

当时渭南没有直通延安的班车,搭车要到延安汽车站。

天公不作美。走时渭南已飘起雪花,据说延安地区雪更大些。几个同事深为我的行程担忧,我也着急不已,可省上电话一直催促,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冒雪前行。

记得西安发车是晚上八点半左右,坐上车后,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我心中一阵发怵,车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加之行程多为山道,车行驶的缓慢而艰难。迷迷瞪瞪中车辆驶入延安车站,一看表,才凌晨三点四十。下车后一阵寒风袭来,周身感到刺骨地冷,四下回望,偌大的候车室只有寥寥一二十在等车。冷得实在难受,我只好打起背包,一人在黑黢黢的延安城中漫无目的穿行,心中虽害怕但却感到神圣。借着路灯,我认识了好几条路,也认得不少单位。就这样,好不容易捱到天亮。当巍巍宝塔山出现在眼前时,我竟孩子般的激动,其虔诚之情状丝毫不亚于麦加朝拜的圣徒。

由于夜间自己已暗自探路,没费多少事,我很快便找到了省上带队领导的住处,位于市区南关的延安交际宾馆(延安时期称其为交际处)。当看到一脸疲惫,背着行囊的我出现在他们面前时,省局带队的王伟华局长大为感动,连声称赞渭南开发区人就是厉害!他原想着我可能夜晚前才能赶到。

随即,我们便开始了紧张的资金检查工作,我主要负责情况记录和检查报告的撰写。

工作之余,我顺便登了一下宝塔山、清凉山,并游览了城区的凤凰山革命旧址及杨家岭和枣园旧址。整个游览过程中,我心情一直处于亢奋状态,既为自己能看到延安革命圣地游览感到高兴,也为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伟大精神所感动。在延安的四五天里,我一直倘佯在幸福和兴奋之中,对美好明天充满憧憬和向往......

由于工作日程安排较紧,我只得恋恋不舍地告别延安。虽然这次游览了城内主要景点,可我仍意犹未尽,对延安一往情深,期待有时间再来延安游览观光。

这之后,到延安游览的机会明显增多,先是省厅举办《劳动者》杂志宣传培训班,再就是随单位同志一起到延安接受红色教育。每次来,我都尽可能地不厌其烦地游览每一处旧址景点,引得同志们一阵好笑。

即就如此,仍感不过瘾。于是2012年初夏,我和与我有着共同红色情结的好友利用休假又专程来了一趟延安。

这次是专门旅游的,因而时间充足,心情愉悦。

在延安的四五天里,我俩的足迹踏遍及延安革命圣地的角角落落,其游览精细程度不亚于专家学者。我之痴迷程度让好友叹为观止。几天里,我们攀登了宝塔山,清凉山,游览了革命纪念馆、杨家岭、枣园及凤凰山等革命旧址,此外,我们还参观了王家坪革命旧址(这一旧址我以前尚未到过,也算弥补了前缺)。在枣园终于找到了当年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台,令我好一阵激动(先前几次都因时间紧未能找到这一地方)!

最有趣的是我俩还实地观看了气势恢宏、场面震撼的大型实景剧《延安保卫战》,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战争场面的激烈和残酷。演出结束后,我俩还特意在实景地与特型演员拍照合影。

2014年金秋九月,省残联又在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举办了全省县(市区)残联理事长培训班,闻讯,我欣然报名参加。培训期间,安排参观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自己又重游了王家坪军委旧址。2013年我很荣幸地被陕西省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因而这次我还特意到延安大学文汇山凭吊了全国著名作家、陕北文学巨子路遥先生。以表达一个文学新人对这位文学前辈的崇敬仰慕之情......

自上世纪末调回陕西后,我已先后到延安工作观光旅游七八次之多,可每次到延安,我都如同一名初到延安的游客,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总觉得眼睛看不过来,怎么待也觉得待不够。

延安,总是那样让我充满激情!

延安,总是这样使我难舍难分!

什么时候,我能再来延安旅游观光!

哎!我铭骨的红色记忆,我浓厚的延安情结!!!

难忘延安!

延安难忘!!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9008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