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2015年度作家奖】雪域登天路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    阅读次数:2398    发布时间:2015-11-16

作者:贾政卿

贾政卿,字正卿,笔名楠柠、郑岩,男,汉族,1955年生,山西省原平市大牛店镇阳武一村人,大专学历,现在原平市总工会工作。当过农民,师范毕业后先后担任初高中政治、语文老师,1991年调到原平市总工会。喜欢摄影、爱写作,其作品发表于《文萃报》《半月谈》《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工人报》《山西老年》《忻州晚报》等报刊,并多次获奖。


西藏,充满神奇、美丽的地方!拉萨,让我魂牵梦绕的圣城!布达拉宫,芸芸众生日夜期盼的神殿……

远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我看到一本综合性政治读物《东方红》,书中有关西藏和翻身农奴的介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2014年夏天我们全家5人反复协商、取得共识前往心驰神往的雪域高原。为欣赏青藏高原的美景,我们一致决定选择坐火车。由于买不到从太原到拉萨的直达车票,我们的行程分割成五段。

8月12日早6点,我们从格尔木上车,开始了我们的第五段行程。在车厢里我们遇到不少外国人,令我们称奇的是许多外国人手里拿的是长筒望远镜。在金色阳光的照射下,青藏高原的草甸格外嫩绿,大小湖泊点缀其间,雪山高耸,低垂的白云片片,用宋丹丹的话说天是“相当”的蓝。当然了车厢内人人拿着长枪短炮,我是照相机,儿子是手机,趴在车厢左侧车窗见景就拍。“啊牦牛”随着大家的呼喊,我们扭头转向车厢右侧,只见一小群牦牛在休闲的吃草。“啊野马……野驴”、“啊藏羚羊”随着大呼小叫,我们的头不断地向左向右转。

后来,我们有经验了,只要前边传来尖叫声,就做好拍照准备。总之,一路上牦牛最多、藏羚羊最少,况且藏羚羊在远处时多,这时我们感悟到了外国人拿望远镜的原因了,看来外国人就是比我们超前啊。在中午时分,我们见到了最大的一群藏羚羊,离列车很近,简直就在眼前,有100多只,随着藏羚羊的远去,大家纷纷赞叹道不虚此行了。

由于青藏高原的景色美不胜收,我们根本顾不上躺下,一直在看、不停的拍照,正如邻座一个来自广东的女士所言:“太美了,应该躺躺,却不敢,生怕误了好景!”我们在青藏铁路线上狂奔了一白天,迄今为止,它是我看到的最美的铁路线!一路上,看到了广袤粗犷的可可西里、青藏高原精灵——藏羚羊这高贵的珍稀动物、时而凶悍时而变为几十支细流交汇向前的沱沱河、头顶白雪壮美的唐古拉山、不期而遇壮观的军演部队等以前只在地理书上、电视里描述的事物……

在这天的行程中,不能不说的还有动人心弦的一段景。列车驶过那曲后,不经意间,在铁路附近看到了敬礼的假警察,不免诧异:儿子说哪有什么假警察,那是真警察。仔细观察,确实是真警察,而且在他们敬礼的附近,建有蓝色屋顶的简易房,看来晚上战士们也是住在这里了。我不由心生敬佩和感慨:在这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是祖国的忠诚卫士们一如既往的辛勤守护,才给我们带来幸福美好的生活,理应是我们——每个乘坐这条天路的乘客给他们敬礼!

经过5天的奔波,8月12日傍晚,终于来到圣城——拉萨。

带着多年来对拉萨的无限憧憬,先睹为快,第二天一早,我迫不及待一个人出了宾馆上街溜达。街上已经有不少藏胞手拿经轮轻轻摇动,往市中心布达拉宫走去。我跟随他们慢慢前行,在从德吉路往北京路的拐角处,是功德林寺的外墙,有一块大石块,表面光滑油亮,几个藏胞轮流用腿或背在上面磨蹭,口中念念有词,看来这是块吉祥物。我走到布达拉宫附近,前来转经的藏胞和我们内地过庙会一样摩肩接踵,人人轻声诵经,目不斜视,围绕布达拉宫外墙按顺时针方向有序前行。迎着旭日,我瞻仰了布达拉宫它那巍峨的英姿。

14日一早我们在拉萨汽车站买了大巴票,前往后藏圣地日喀则。公路和雅鲁藏布江或左或右与影相随,一边是山,一边是江,有时大巴行驶在山腰,悬崖之下是汹涌的雅鲁藏布江,有时在河谷我们与雅鲁藏布江基本处于同一个平面,且温顺的江水紧贴公路边。当然了,6个小时的车程也有惊心动魄的时刻,有时会看到从山上滚落而下的石头令人心悸。中途大巴车还来凑热闹,一声巨响,吓得大家赶紧下车……还好虚惊一场,原来是车胎爆响!

下午三点多,终于来到了日喀则。出了汽车站,饭也顾不上正经吃,我们坐上市内公交车直奔赫赫有名日喀则的标志——扎什布伦寺。天空飘洒着细雨丝,使神圣的扎什伦布寺更加神秘。庄严的扎什伦布寺建筑宏伟壮观,殿宇甚多,三个多小时,我们也仅仅是把主要殿宇走马观花看了一遍。有的殿宇上楼梯子太陡,接近九十度,幸好有结实的木扶手,否则我是上不去的。

15日上午,我们仍然乘大巴回拉萨。大巴行驶到曲水县境内,村庄多了起来,每幢藏式小二楼上的五星红旗、经幡迎风飘扬。靠近公路的院墙下,码放着整齐的牛粪堆。在大石头上贴着比巴掌大的如牛粪色的大饼子,上边扎有类似几何图案的小孔,这是什么呢?好奇之下,询问旁边的藏胞,回答说,那是藏胞晒得牛粪。能把牛粪做成艺术品,可见藏胞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追求完美、精致,所以才有五彩缤纷誉满全球的唐卡、无数散布雪域精美绝伦的寺庙。

回到拉萨已是傍晚了,兴致勃勃的我晚饭后又拉大家去看布达拉宫夜景!晚上的布达拉宫在柔和的金黄色射灯照射下,金碧辉煌中显示着高贵威严,雄伟壮观里呈现出玲珑剔透的灵秀,美丽而动人心魄的布宫夜景不能不看!

16号中午2点,我从哲蚌寺赶到指定地点,坐上了前往羊卓雍错的大巴车。

从拉萨到羊湖需要翻越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出拉萨沿着油路前行,很快就来到岗巴拉山脚下,之后就开始翻越岗巴拉山,这是一条漫长的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从山脚到山口长达25公里,其险要跟上五台山的路比起来有过之无不及: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山峦。

汽车在连绵不断的“之”字形、九曲十八弯的公路上盘旋。上到山腰回望下边,涛涛雅鲁藏布江逐渐变窄,两岸村庄、色彩斑斓的田地呈现出一幅美丽画卷。盘山公路“之”字形的拐角处,好多都是近90度的急转弯,大巴左拐右弯,不时惊得我紧抓扶手或前面的座椅,生怕一不小心,便滚到山下去。令人胆颤惊心的是我们这个司机开车特猛、特快,好像他是在高速路上行驶,我的耳膜也鼓了起来,完全是坐飞机起飞时的感觉。遇到急刹车,在惊出一身冷汗的同时,我多次冒出今天可能要把命留在这雪域高原的想法。全车30多人全被震惊了,大家纷纷要求师傅慢些,师傅却不以为然,振振有词说:“上坡路,慢了怎么上去?”在众人多次要求下,我觉得司机还是慢了一些。事后我常常想,为什么西藏旅行社出的交通事故多?在路况复杂的情况下,我认为司机开快车是重要原因。

谢天谢地,托释迦牟尼佛的福我们终于安抵山口。一下汽车,冷风飕飕,尽管我们在车上就穿好了衣服,还是挺冷。从5030米的山口俯瞰碧玉般的羊卓雍错,在蓝天白云下,四周山峦起伏,中间是弯曲、清澈、蓝绿白色彩艳丽的湖水,人在其中,犹如仙境。羊卓雍措湖与雅鲁藏布江只有一山之隔,直线距离仅6公里,湖面海拔达4441米,而江面海拔只有3500余米,两者水面高差近900余米。

半个小时后,我们在司机的督促下,上车下山,直奔湖面以与羊湖亲密接触。下山路上向左下方望去,山坳里是一个藏式民居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金黄色的油菜花、绿色的青稞及不知名的庄稼,这质朴、原始的风景婉如名家手下的油画!

夕阳在渐渐西沉,在恋恋不舍中,我们离开了多彩迷人的羊湖。在华灯初上的时候,福大命大的一车人安全回到了圣城——拉萨。我们来到了八廊街与妻子、女儿汇合。八角街是拉萨的宗教、经济、文化、民族手工艺乃至西藏的风土人情的集结地,也是旅行者到拉萨必去之地。这里一直都有成群结队顺时针快步疾走转经的藏胞!

晚上上床后,也许是上羊湖司机开的太快,也许是几天来的劳累,也许是感冒的原因,我头疼的厉害,好像要炸开一样,一直到凌晨4点,才平息下来,慢慢入睡。事后,大家才恍然大悟,我应该是高原反应。

8月17日,是我们在西藏的最后一天旅游日,我开始压轴戏——布达拉宫的游览。

布达拉宫整座宫殿是典型的藏式风格。布达拉宫脚下建筑群称为雪城,我进去后首先游览了雪城。我正看着,女儿发来短信让我赶紧进,称过了规定时间不让进就麻烦了。我一看我的预约券是9:20,现在已经是10点多了。果真如此,当我紧赶慢赶换好门票走到白宫的进口时,工作人员不让我进,说过时间了。我赶紧说好话,说我一个残疾人,年龄大了,走得慢,小伙看了看我,迟疑了一下,说好吧,赶紧进吧。

我在游览五台山后曾经说过,以后到了其他地方,再不看寺庙了,我觉得五台山寺庙的规模、建筑艺术的水平、宗教文化的造诣均达到了世界一流,各地的寺庙大同小异,没有必要看了。在来到西藏以后,颠覆了我的上述看法:不仅要看,而且它给你视觉、听觉以巨大的震撼。走进大殿,首先是建筑宏大,不仅空间大、高,而且殿连殿、屋连屋;其次是佛像造价高,一个佛像动辄就是几百斤黄金、白银塑身;三是阵势浩大的酥油灯,只要进的大殿,一排排酥油灯闪烁着黄色的火苗,许多信徒手持酥油罐或袋在虔诚的往里添加;四是庄严肃穆的气氛,尽管信徒、游客摩肩擦踵,却没有其他地方的喧哗和吵闹;五是舍利、肉身佛像多,无论是前藏还是后藏,都有不少喇嘛的舍利、肉身佛像。

令我惊奇的是在一个陡梯前,看到了一个单腿的残疾人,在妻子的陪伴下准备上二层去,不仅肃然起敬。

在西藏期间,我既希望了解西藏民情风俗、体验普通藏民的日常生活,也渴望走近藏胞、与藏胞进行深入交流。刚到拉萨的第二天早晨,我在街上闲逛时就发现茶馆很多,不少茶馆藏胞进进出出,看来生意不错。如果进去体验一下藏胞的日常生活是多美的事啊!16日早上,我在布宫排队买票后准备吃饭。在布宫西面停车场,北面是一排楼房,看到了几个藏茶馆,其中一个叫“雪消费社”的茶馆,其进出的藏胞很多,我决定进去试试。一进门左面是一个简易柜台,一个藏族美女身穿民族服装在忙不迭的给大家倒奶茶。我问了一下,一小壶奶茶4元、一碗藏面5元钱。交钱后服务员给了两个不同颜色的铁片,服务员让我坐下等待,说会有服务员送到跟前。我看了一下,顾客绝大部分是中老年藏胞,也有全家老少前来喝奶茶、吃早餐的,基本满座,只有个别沙发有一两个空座。在靠近总台坐着5个老年藏胞,我不知道他们懂不懂汉语,只好试一试:“扎西德勒,可以坐吗?”在边上的先生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道:“你好,坐吧。”在等待的功夫,我们聊了起来。从谈话中得知,这个老同志已经70多岁了,年轻时在北京上的中专,故普通话比我地道多了,从出言吐语可以看出是一个老干部。挨他坐的妻子不懂汉语,在与另一个女同伴用藏话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不时看一下我。吃饭中间,他几次给我添他们的奶茶,本来我的也喝不完,拦也拦不住。还别说,虽然这里的牛肉藏面有点粗糙,但对我们的口味,吃起来很香,比我们第一天在餐馆15元一碗的藏面好吃多了,油茶也非常好喝,且便宜、实惠。

吃完后,我起身与他们再见,老同志站起来送我,看来他们还要继续喝下去,我发现藏胞们在这里与南方人喝茶一样,是消磨时间、摆龙门阵的好地方。在西藏期间,无论是我们问路吃饭、还是让藏胞帮我们拍照,所有藏胞均热情指点竭诚帮忙。

在西藏短短的六天里,我们遇到几个藏族美少年,给我们西藏游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整个扎什伦布寺,到处是喇嘛,与喇嘛合影不仅是儿女的愿望,也是我们大人的想法。在参观后半程,我们碰到了两个小帅哥喇嘛,儿女又蠢蠢欲动,我出主意,让女儿与年轻的喇嘛交涉,结果一击即中,女儿问其中的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帅哥:“可以和我们合个影吗?”两人相视后点头,女儿又小声的问:“收费吗?”小帅哥很不理解地说:“当然不收啦!”误会人家啦……两个小喇嘛很配合,与我们拍了几张合影。其中的一个不失少年顽皮本色,不经意间做着鬼脸。

15日,我们从日喀则返拉萨的大巴车上偶遇了一家藏族人,十几岁的小姑娘考上了上海的西藏中学,在爸爸妈妈的护送下去上海读书。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秀丽的小姑娘,在我们的请求下大方地与我们合影,藏胞非常友好,她妈妈拿出一个手编的篮子。里边放有熟肉、鸡蛋,在她们吃的同时还送给我们藏鸡蛋,妻子也回赠了巧克力、点心等……

16日上午,我一个人游览哲蚌寺。中午,我随着人群沿着庙里比较陡的石板路慢慢下山。因为路不好走,我只好左手扶着石头砌成的墙体往下走。突然,我的手好像被电打了一样剧烈疼痛起来,又像被蜜蜂蛰了,且远比蜜蜂蛰的疼,无意识地我轻轻叫了一声。这时,走在我前边、也是下边的几个藏族小孩返回头来,指了指墙头上的草,急切的问我:是不是让草碰到了?我看了看,好像没有碰到过,我回答说也许。其中最大的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说,被它碰到很疼,确实如此,我觉得越来越疼。这个孩子关切地说,如果用鼻涕抹一下会好一点。我一上午喝的水少,那来的鼻涕!我问会疼多长时间?孩子们说,可能要明天才好。我谢过孩子们,让他们先走。一直到2、3个小时后,我才觉得不怎么疼了。回到山西后,在网上查询,才知道,我碰到的应该是荨麻草,也叫蜇人草、咬人草、蝎子草等。每逢想起这回事,孩子们那关切的眼神、友善的面容就会在眼前闪现。

是神奇的西藏、壮美的山川、诱人的风情、别样的神韵,召唤来众多的朝圣者,引来了不怕千难万险的驴友们。在西藏的十几天里,我钦佩驴友们的精神,羡慕他们的经历。尤其是16日晨在布宫广场排队买票时,与驴友们的交流更是千载难逢的美事。

自驾车来西藏的可以说比比皆是,在布宫西边的停车场,车牌来自全国各地。西藏不比内地,我们曾经观察过,青藏公路看到的加油站寥寥无几,这么长的路,要穿过无人区,他们肯定要比我们辛苦的多。

当然还有比他们辛苦的,有三个陕西人,两男一女更牛是开摩托来的。他们是从成都走川藏公路来的。从成都到拉萨走了7天。路上住过藏胞家,吃过藏胞饭,住的可以但吃不惯藏饭。我问汽油怎么解决,其中的女士说,随车用塑料卡带一些,牧民家里一般都储存有汽油,他们也是装在塑料卡里,只要碰到及时补充。她们在路上曾碰到过两个女大学生,步行进藏,搭她们的顺风车走了一天。

使我佩服的进藏英雄还有骑山地车的驴友,我们在返程的火车上遇到一个四川的大学生。他从成都骑山地车到拉萨,走了26天,现在回成都是为了与父母一起给自己过生日,他说很快还要回来,准备在拉萨开一家自己的店。在沿线各站及每列火车上,我们都遇到过带山地车乘火车的驴友。

16日晨,我在排队买票的队列里,还遇见一个湖北的大学生,是我见过的最牛的一位进藏英雄,他是徒步进藏的。当然了,他有时也要搭顺风车,使我钦佩的是他还去了尼泊尔,而且也是以徒步为主。据他说,尼泊尔民风淳朴、吃住行价廉物美,住标准间一晚合人民币20多元,他在尼泊尔游玩了20多天,才花了人民币两千多元。

几年来,因为我有进藏情节,凡是遇到去过西藏的生人熟人,我总要刨根问底问个遍,在最后,所有人都要加一句:第一次未尽兴,以后还要去!第一次坐飞机没有坐过火车的,表示下次一定坐火车;坐过火车的,说要自驾车去;自驾车去过的说要骑山地车或摩托车去,从川藏线走过的下次要走青藏线,没有到珠峰大本营的信誓旦旦一定要去试住一宿……总而言之,大家被西藏的神奇、大美所吸引,人人都想去第二次、第三次。

12天的雪域之旅一眨眼就过去了,年近六旬的我从海拔800多米的山西原平出发,在天路上经过3639公里的飞驰,来到海拔3650米的拉萨,再登上迄今为止我到过的海拔最高的5030米的岗巴拉山口,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再见了,布达拉!再见了,高原精灵——藏羚羊!再见了,壮实、淳朴美少年!

亲爱、善良、厚道的藏胞,扎西德勒!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8190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