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关于回家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秀爱    阅读次数:742    发布时间:2016-01-08

有一次,我乘座的火车即将达到终点站时,列车广播里传来一支萨克斯歌曲,声音由远而近,由弱而强,柔和温润,清亮悠扬,富有感染力和穿透力,使雨后的清晨显得格外寂静。向邻座的乘客打听,才知这是美国著名演奏家肯尼•基创作的《Going  Home》(《回家》)。音乐缠绵缥缈,给人无限美好的瑕想和向往,让人触摸到了家的味道。突然想到自己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家了,心中默默念想起老家的父母,您们在家乡还好吗?

遥想童年时光,我既贪玩又淘气,乡村生活虽然艰苦,却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乐趣。与同村的小伙伴玩泥巴、捉迷藏、猜谜语、唱山歌、滚铁环、骑竹马、摆龙门阵等,成为年幼的我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有时玩得入迷,天黑了仍不回家,只有听到父母反复叫喊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吃饭。免不了被父母训斥一顿,仍不以为然,心里还留恋着没有做完的游戏呢。

在村里读完二年级后,父母将我转学到镇上读书。小镇离家十来里,学校没有食宿的地方,每天上学只能早去夜回。之后的四年小学生涯,我每天都要往返于家和学校一次。通常是早上五点左右起床,吃上母亲早已做好的饭菜,然后将没吃完的饭菜放进瓷缸里,带到学校当中餐。等到下午放学时,肚子闹起了空城计,就与同村的学伴急匆匆地往家里赶,步行一个半小时左右,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奔向灶台,舀起一碗饭菜就狼吞虎咽起来。那时最大的心愿是:希望父母把老屋搬到镇上,放学回家的路不那么长,该多好啊!

读初中时,我寄宿在镇上的学校,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然后跑步、晨读、上午课、下午课、晚自习,直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才睡觉。那时身体正是发育期,体力消耗大,饭量也大。特别是上午第四节课,当学校食堂的菜香飘进教室时,不争气的肚子就咕噜咕噜叫起来,身在教室的我心猿意马,耳朵专注于食堂的锅碗瓢盆声,却对老师的讲课充耳不闻。好不容易熬到下课铃响,我便拿起放在课桌里的碗筷箭一般地冲向食堂。然而学校食堂的饭菜量不足、油水少,家里经济又不宽裕,没有多余的加餐费,我在学校通常处于饥饿状态。于是天天盼周末,可以回家吃一顿饱饭,睡一个懒觉。由家返校时,就从家里背一袋米,炒一罐菜或油辣椒,还要在父母手中拿到揉得皱巴巴的生活费。每年清明和中秋节学校放假,为尽快赶回家,在上完晚自习后,我与同村的学友踩着月光,打着火把回家。回到家时,父母已经入睡了。

十五岁那年,我到县城读高一。开学那天,父亲挑着棉被和大米,我背着书包和生活用品,乘两个多小时的中巴车到学校报名。由于家中农事繁忙,父亲连晚饭都没吃就赶车回家。当我目送父亲的背影在街头变得越来越小时,突然一阵孤独和无助感袭来,令我鼻子发酸,眼前呈现一片迷雾。初到学校,我感觉一切都很陌生,上课之余,就特别想家。好不容易等到教师节放假,就与同班同学约定走路回家。我们沿着崎岖小道,从中午到天擦黑,走了近六个多小时,行程约七十余里。回到家时,我双脚发软,头昏眼花,一屁股坐在板凳上。正在抱柴做饭的母亲看到我疲倦的样子,抱着我痛哭了一场。依偎在母亲胸怀里,听着责怪声,我感受了回家的温馨和幸福。

大学期间,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不再特别想家,只有在生活费吃紧时,才会给家里打电话,简单的寒喧后,便开口向父母要生活费。由于学校距离老家七百多里,交通又不方便,每次回家既要坐火车,又要转三次中巴车,在路上颠簸数十个小时才能回到家。回家成了一件令人很纠结的事,即使寒暑假必须回家,都会遇上两头黑现象(早上天没亮出发,晚上天断黑才到家)。同村的伙伴都纷纷辍学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数是老人和小孩,老家的生活显得枯燥单调,缺乏生机和乐趣。于是在家呆不上几天,我就以走亲访友为名,在外地游玩中度过了假期。

工作后,经常忙于单位的事务,我回家的次数就明显少了。随着我年龄的增大,却没有结婚的迹象,父母开始对我的个人问题从关心转为担心起来。每年春节和清明节回家时,父母和亲戚都会问我的婚事情况,苦口婆心地劝告要先成家再立业。我的各种解释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这让我陷入尴尬境地。那时节,究竟是回家,还是不回家?俨然成了我难以选择的问题。每次在父母的多次催促下俏然回家,都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回到家后,可以在熟悉而陌生的乡间小道上呼吸清新空气,享受几天山村散漫而闲暇的美好时光,让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即使背负着父母对婚事不厌其烦地警告和责备,回家也是蛮值得的。只是看见父母幽怨又企盼的眼神时,才会使我感到一些内疚和自责。

调到省城工作后,我顺利完成结婚生子,也算是了却了父母的心愿。建立了新的家庭,回老家就变得更加稀少了。母亲常告诉我:吃饭离不得老屋场。意思是不论你走到哪儿,都不要忘记自己的老家。有时父母来我家住不上几天,就唠叨着要回家,问其缘故,他们说担心着老家的爷爷奶奶,还想着地里种下的庄稼。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家兄弟姐妹四人都分居各地,只有春节才回一次老家,回忆起那些我们曾经演绎过喜怒哀乐的地方,想念起老家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一切都显得那么珍贵而美好。

在国人的心中,回家是亲人的团聚,也是了却一份牵挂,更是一种文化!君不见,每年春节等传统佳节,中国有近亿万的民众,不畏严寒,千里迢迢,从四面八方赶回家。在海外的华人华侨眼里,祖国就是他们的老家,回家成为一种寻根文化。当海地地震、曼谷暴动,利比亚、叙利亚危机时,中国派出专机和轮船,让千万身处危险境地的海外同胞安全回家。

回家,是一个温馨的词儿,它让分居各地的人们重新团聚,消除对亲人的挂念。既是给疲惫心灵以慰藉,也是为忙碌的人们放一次假!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5274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