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文学是我最后的皈依(序)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潘亨勇    阅读次数:812    发布时间:2016-03-03

 公元一九九九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我在看完了小说选刊上一篇小说后,心里莫名其妙地激动: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一个狂妄的念头在大脑中产生:我要写小说!我能写出小说选刊上这样的小说!这个念头一产生,我的头脑就像一台加足了马力的车辆无法停下来。然而看者容易做者难,开始动起笔后,才感到力不从心,我深切地体会到写小说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耗费了几个月的业余时间炮制了四五篇所谓的“小说”反复读了若干遍,总觉得和《小说选刊》上的东西有差距,我的故事的内容和那些小说都差不多,但我写的东西就是读不出人家的那种感觉,而当时我生活和工作的小镇上又没有和我一样对小说这么狂热的人,我把我写的东西给当时当地一些号称喜欢文学的人看,没有一个人能提出可以让我信服的批评,这时我看到《小说选刊》上鲁迅文学院举办高级文学创作函授班的招生广告,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将一篇习作寄去一个月后,幸运地收到了鲁院的录取通知。按鲁院的要求一年交六篇习作,第一次我就把四篇习作全部寄过去,很快我就收到了指导老师的批复信,当时我的指导老师是一个叫张晓峰的评论家同时也是一个散文家,张老师在信中说:你的东西已经有一些文学的味道了!你的生活底子很厚,但你目前的写作还显得很稚拙,你完全是凭你的天赋来写作,因此你写出来的东西生动有余而流畅不足!张老师的点评切中了要害,对我来说真的是醍醐灌顶!随后他又给我推荐了一些作为搞文学写作的人必看书目,在以后来学习中,我将鲁院编写的教材反复研习了几遍,经常与老师交流沟通,渐渐找到一些感觉,写作上也有了一些进步。

第二年我继续参加鲁院高级创作函授班的学习,当时任鲁院副院长的井瑞老师看到我的《遥远的三叉湾》后非常高兴,他亲笔给我回了一封长信,至到现在十五年过去了我还清楚记得那几句话:“亨勇同学,你的反映乡土风情小说《遥远的三叉湾》写很抒情,也很有意境,其实你的这篇东西也可以当作散文来读,因为小说所描写的环境和人物都非常有真实感,想必也可能是你童年生活的书写,同时你塑造的苏轩然这个人物实际上只是一个代表乡土文化的符号化人物… … ”最后井瑞老师说他要将我这篇小说给我推荐一下,于是在第二年鲁院在编辑学员作品集时,将该篇小说选入了短篇小说集《等待秋天的向日葵》。得到了老师的赞赏,我当然非常高兴,创作越发有了激情,第三年我仍然继续参加鲁院高级创作函授班的学习,这一年我的两篇短篇小说《副伤寒》、《与君一席话》在鲁院院刊《文学院》相继发表,因而被评了2002年度优秀学员。这些鼓励把我引入到文学路上迷不知返!

从那时起到现在十六年来,本人在省、市、县各级报刊了发表的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散文、评论杂谈三种类型的东西,粗略统计下来应该有百余万字,十六年走过来倍感文学这条道路无比艰辛,我也曾经有过很多的迷2002年我曾向我的指导老师,作家出版社高级审编朱琀青诉说过我的迷惑:处于当今这种充满各种诱惑,无数人都在趋炎附势、什么都可以用货币来度量的时代,喜欢文学实在是一件不合时宜,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生活在欠开发、欠发达省份的偏远乡村又还残存着一些梦想的一个青年来说,我不知道我除了喜欢小说外还能喜欢什么?朱老师回信说:一个人有一种爱好――而且是一种美好的爱好,并为这种爱好不懈地追求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有梦才有远方。是的!这些年来写作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当然这只是业余时间,本职工作之余的事情。

这些年来在文学的路上,认识了许多的朋友,得到了很多老师和朋友的关心和支持,我在写作中获得了很多快乐!光阴似箭,十六年弹指一挥间!不知不觉即将步入天命之年,因些本人将这些年林林总总在各类报刊上发过的一些短小、杂乱无章的东西,进行一个粗略梳理和分类,编一个小集子,也算是对这一阶段的作一个小结,我是一个愚笨执拗、撞着城墙也不知回头的人,我不知在这条路上我能走多远,但既然选定了这条路我就要走下去,管它天荒地老!正如朱老师所说:有梦想才会有远方,因为是文学是我是最后的皈依!


【编辑:蔡三乐】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1425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