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乡村如何“扬帆”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郭翰    阅读次数:560    发布时间:2016-03-09

刚刚来到家乡的村口,几声犬吠打破了沉思的宁静。看看久违的村庄,似乎有些陌生,也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田陌上晃动着几个人影,断断续续的还有一些声音传入耳际。

这个黔西北小乡村,二十年前,我们曾在这里生活。这里的一草一木似乎都还是那样亲切,也透露着深深的记忆,因为我们离不开这个小村庄,更离不开属于我们的那一份童年。

虽然经过自己的苦心努力,不断通过学业“有成”住进了城市,但从心中永远没有背叛过自己的村庄,偶尔站在城市的高楼上,还会眺望一眼家乡的方向。可谁知道,这种期盼是回不去了,唯有新年的时候,家人团聚,我们也才会珊珊到来。可是呆不上一个星期,我们也会陆续离开。这就是心中的故土,也是常常在梦里出现的地方。

想起这片乡土,不觉让我思考起很多。

上世纪以前,这是一个封闭难入的地方,没路,没水,粮食不够吃半年。家家都是炊烟袅袅,家家也都是茅屋几间,可最怕下雨,也最怕刮风。因为这些自然现象,都会破坏人们心中那些“高大”的“楼房”。有的甚至大风一刮,就会只剩下被熏得漆黑的几棵土楼骨架。这就是无数年来,我们心中的那一份“乡愁”。

改革开放伊始,九十年代,人们开始嗅到外面发展的机会。有点“远见”的人都开始向外流动。那时的人口“流动潮”,可以说是至今无法回归“原生态”的关键时期。不管是男女,不管是老少,提到沿海,就想到是一个金银珠宝遍地的地方。

因为我们还小,无法跟上这些时代潮流,就只有静下心来,再苦再累,也得拼搏着希望能够读书有些“路子”。 于是,很多童年的玩伴,至今20余年过去了,也没有见上一面。

每年的春节到来,偶尔会看到泛着灯火的乡村,沉浸的大山里,也会响起一些烟火,很多年轻人回来,也都会带着一股朝气,就会带着亲人“放烟花”。沉静的夜,突然闪亮了许多。也因为这个“讯息”,便会知道,外面的人回来了。要是平时,除了鸡鸣,就是偶尔的犬吠。

虽然如今,很多地方算是通了乡村公路,楼房也多了起来。可这些现代气息的道路,带来了乡村的另一种“时尚”。走到路边,随处看到坐着一堆人不是“捉鸡”(地方一种赌博方式,玩纸牌),就是打麻将。偶尔有驶过眼帘的轿车,晃了几天,也就会从这个“热闹”的乡村消失掉。乡村,也就变得如平时一样的寂寞。

因为他们都得回到自己需要的地方去,那就是比这个乡村还要热闹的城市里。 这就是如今的故土,也是如今发展的乡村。虽然楼房也多了,来回往返的轿车更是多起来了,现代气息的时代感也在乡村传递,可总依然找不到乡村需要的那一种“连续集”。走出去的人虽然多,可谁又来“保卫”乡土的活力。

政策倾斜,体制转改,农业产业提速。但是,真正走过乡村的每一个角落,还是找不到一点肯定的由头。偶尔和村里的人聊天,他们说得最多的,依然还是对踏出乡土的人肯定,更是对如今农村“空楼”进行了担忧。有的老人甚至说,万一有天自己过世了,会不会找不到人抬去安葬。    

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农村似乎越来越漂亮了,城市人也在强调要返哺“乡土”,可是到而今,又有谁真正的来过?我们的价值观,常常成为了指引别人前进的方向,而我们自己却又在偏偏随着时代的“洪流”,找寻的,还是自己的安全之所。

很多孩子留守在乡村,读书、教育、发展成为了小桥流水的画面,而真正走入了现实里,又是那么艰难。 可以说,熟悉乡村,真的需要熟悉人们生活劳作,太多的理论,常常都是一些假大空。

走入乡村里,我们不是看着乡村的楼房有多漂亮,而是应该看看楼房里住着的都是什么样的人?除了老人,除了孩子,还有青壮年呢?他们的医疗,他们的保障,除了土地,是不是也享受着生活的幸福?

这次回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很多妇女在农村,因为夫妻离散太多,有的放弃了家庭,要么出去打工,有的甚至跟着别人跑了。回来的男人,有时带着孤苦的孩子,站在自己的门口,无神的眼帘中,透露着无数思考的沉重。而也有一些青年人,出去了就在外面组建了家庭,甚至至今音讯全无,留下了妻子儿女独守乡土,还有年迈的父母。家人看着公路的远方,想着山边的那么个人,或许在这个家庭里,一切都成为了“楼空”。他们虽然没有我们思考得多,可生活里,他们也会是和我们一样相同的感受。

虽然近年经济放缓,也导致了很多外出务工者回流,可回流到故土的,他们也是没有一个方向。仅仅依靠这从小长大的土地,他们已经失去了耐心,发展产业,他们也感觉路遥不知马力有多大?萦绕在心里的霓虹,依然还是他们向往的地方,可是又能走到那里? 农村上亿人口,每年春节流动成了不少议论的话题。然而,一年又一年,他们还是这样重复着自己的“故事”。

如今,新年过了,他们又要回到找寻生活的地方。 国家重视农业的发展,农村的变化。要让乡村“扬帆”,要让农业“起航”,可而今,研究乡土,是不是应该研究好农村“人才”怎么“聚”?城市农村市场怎么“合拢”?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1119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