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从春天走向春天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龙立霞    阅读次数:837    发布时间:2016-04-06

当有人问起我的文学路,我的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信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或许正如巴金所言:“文学创作的道路永无止境。”

我的文学路的起点应该在哪里?是从第一次散文写作算起,还是从第一次阅读算起? 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散文写作,了然于心。只因机缘巧合,调职局机关协助办公室工作,与外宣考核挂钩,便有了写作的必要。2013年1月25日,我的第一篇散文《乡村网事》发表在《杉乡锦屏》总第149期副刊头条上。对于第一次尝到文学果实滋味的我甚是喜悦。这分明还是春天,我却感受到了秋实。我从什么时候开始阅读,了然无迹。只记得《孔雀东南飞》,一本简简单单的连环画,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看了数十遍。每次看完,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哥哥们总是乐呵呵地谩骂我:傻啦吧叽。我不以为然,兀自捧着那本心爱的连环画,看了又看。

如果是从第一次散文写作算起,我还得益于一个影响我散文写作至深的人——龙珍锋——还是2012年在偶里上班的时候,有幸听过他主讲文学创作的一堂课,那是他早已是文学大家,是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散文协会会员。他的这堂课,激起了我写作的无限渴望。正是因为他,我开始执著于散文。开始有了《乡村网事》的回忆,有了《新城脸谱》的遐想,有了《桥恋》的离愁别绪,有了《樱花情》的丝丝柔情,有了《万年青》的刚毅不阿……我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的文学路。

《新城脸谱》对我的影响也是至深的。写的是家乡的旧颜新貌,投稿后被《锦屏文艺》(季刊)2013年第一期采用,然后收获文学创作后的第一桶金——虽然只是寥寥三十元——数额不多,但内心温暖。当凝聚着墨香的汇款单辗转到我的手里时,我的内心开启了一扇门,怀揣文学梦的自己真正从沉醉的睡梦中苏醒过来,我脑海里印满了文学的字符,内心里充盈着写作的欲望。从《阅趣》到《礼物》,从《家乡的味道》到《致烈日下的劳作者》,从《竹篱上的藤蔓》到《卖鱼》,从《镶嵌在北京晨曦里的目光》到《那年那人那山》。记忆和现实交织的梦境,让我穿越时空,在过去和现在之间不断穿梭。细小的文字,像一枚枚美妙的音符,在我的脑海里舞蹈,交织成引人入胜的天籁。我的文字走向更宽广的视野和天地,也开始被《黔东南日报》、《贵州经济信息时报》、《劳动时报》、《中国国土资源报》等报纸副刊采用。

从春天走向春天,我用《新春冥想》开启了2014年文学创作的新征程,新年的第一稿发表在2014年1月30日《黔东南日报》文艺副刊上。这无疑是令人兴奋,激荡人心的。魔幻般的文字,在魔幻般的时空里,解构,重组,时刻变幻成《冰雪的变奏》,时刻变幻成《乡村随笔》,时刻变幻成《雨中小憩》,时刻变幻成《江上的白鹭》,时刻变幻成《静穆一夜》,时刻变幻成《不会飞的风筝》,然后镶嵌在我的脑海里,成就一篇篇深情之作。我开始体悟到“花开是一种声音,花落是一种境界,存在就是一种价值”的意义,我的文字也开始走进《杉乡文学》、《大地文学》等文学杂志的圣殿。就是那年,我荣幸地被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吸纳为会员。也就是那年,我的散文作品《邮政暖心》在由光明日报和中国邮政共同举办的2014“我心中的邮政”征文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发表在2014年12月29日《光明日报》10版上。

从春天走向春天,海梦在《白马泉》中写道:“于是,我明白了,在我立在水中的时刻,才是人生真正的开始。”2015年春的某一夜,我透过清水江倒映着城市斑斓光色的水面,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美丽的梦境,我写下了《河流》,并发表在2015年1月24日《潮州日报》百花台副刊上。从桥身下流淌而过的江水滔滔不绝地向上游的江水讲述属于它的故事时,也指引着我的文学创作永不停歇,一路向前。《河流》延伸之后,便有了《雪的断章》,便有了《江畔偶遇》,便有了《月舞》,便有了《那些花儿》,也便有了《清水江的吟唱》。我开始尝试写小小说,从《小小的春天》开始,到《大侠》落幕。《大侠》最终于2015年11月27日发表在《中国民族报》11版“民族文萃”上。同年,我荣幸地被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吸纳为会员。

“春带给我们万紫千红赶走了大地的残冬,春带给我们醉人的暖风吹动了花一般的梦……”关于春天的歌,总会让人深思。海德说过:“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会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当我默默写下“春天三部曲”——《喜春》,《暖春》和《闹春》,当我的散文作品《暖暖邮政情》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联合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主办的“纪念中国邮政开办120周年——我与邮政”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二等奖,我知道,2016年的春天,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61433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