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与一张企业报的情缘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陈贵均    阅读次数:865    发布时间:2016-04-24

提笔写我与《开磷报》,自然首先应该从我与开磷说起。

我不是开磷人。作为开阳人,准确说,我也是出生于矿山(761矿)的,最初对开磷仅有的记忆,是源自邻居的同学,他的大姐一家就在那里。那时,开磷只是一个矿山。

后来,我认识了开磷人。当时,我们同属贵州的化工企业,因为从事共青团工作,在各种会议及活动中我结识了开磷的团干,邓竹林、杨进、王卫东、夏兵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开磷的印象,是有着一支朝气蓬勃,干练进取的团干队伍。

时光飞逝,美好的记忆始终在心里,而如今的我,作为企业里企业报的总编,在与《开磷报》的交流,与开磷新闻宣传队伍的工作交流中,延续着对开磷的关注,延续着一份企业新闻人的朴素情感。此时,开磷的印象,是有着一支以《开磷报》为主阵地,践行开磷精神,讲好开磷故事,传播开磷文化,展现开磷风貌,为助力企业发展汇聚正能量的新闻宣传队伍。

说到《开磷报》,仅从创办的时间而言,我所在企业的《贵州有机报》还比其早两年诞生。而这并没有影响到《开磷报》在我心中的地位。曾记得刚从事新闻工作时,我们的主任(总编)经常提起的,也是开磷报。作为省企业报协会中的佼佼者,这名气绝非一朝一夕,其背后是企业的重视,职工家属的关注,通讯员及记者们的辛勤笔耕,还有编辑们甘做嫁衣的默默奉献。

一张报,从版面策划到专栏设置,从消息到通讯,从图片到言论,跃然纸上的文字,是有生命力的。一张张《开磷报》,记录着开磷人奋进的点点滴滴,记录着感动开磷的那些人和事,散发着墨香,呈现着精彩。

至今还记得,90年代,在我们企业有着“远学吉化,近学开磷”这样一句话。后来,随着我的亲人,我的妹妹、妹夫、弟弟都通过技校、退伍和招工进入了开磷,也更拉近了我与开磷,也更亲近了《开磷报》。

我是相信缘分的。2009年,我接手负责公司新闻宣传工作,尤其是后来负责《中国化工报》贵州记者站通联事务后,与开磷新闻人的接触更加频繁,从部长到普通记者,我们成为了挚友,而我也常常会在编辑会上,拿着《开磷报》,与我的同事们或分享一篇通讯的经典,或为一篇激昂的评论点赞。在网上阅读《开磷报》电子版后,我也会经常写下评论。

我更是敬佩《开磷报》的采编人员及通讯员。他们与开磷同行,与开磷共成长,他们的笔下,倾注着对开磷的深厚感情,他们的镜头里,定格下砥砺前行的足迹。在矿山、在磷化工基地、在农资市场,在井下、在项目建设工地、在检修现场、在控制室,在开磷的每个角落里,都留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和所有的开磷人一样,负重攀越,勇往直前。

从《洋水报》到《开磷报》,从《开磷报》到《贵州开磷》,30年,弹指一挥间。三十而立,于《开磷报》而言,正值青春绽放最绚丽,激情洋溢最蓬勃的时候。30年的笔耕记录,《开磷报》为开磷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忆。30年,我所感受到的是开磷企业新闻人肩上的责任与担当,丝毫未减。他们对企业的爱,如山般厚重。

我不是开磷人。今天,在山花烂漫的春季,在开磷人一如既往迈步新征程时,在《开磷报》即将迎来30岁生日之际,写下此文作为一份礼物,送与我的同行。

“我们继承传统,我们创新未来,艰辛磨练意志,挫折信念更坚”,我愿与开磷人、与开磷新闻人,与《开磷报》一同憧憬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87983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