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在规则面前不能战胜自己,有老虎在等着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娄义华    阅读次数:2937    发布时间:2016-08-02

一家人乘兴驾车去北京八达岭看野生动物,结果出现令人叹息的悲剧。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女儿,命丧虎口。女儿从虎口逃脱,捡回一条命,受伤躺在医院。同去的丈夫至今惊魂未定,要料理岳母的后世,还要去医院照顾妻子。不谙世事的小孩子一下还未搞清楚这突如其来的一幕幕,本来是带他来看老虎等野生动物的,让他了解自然。可这一次旅行,注定要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永生难忘,成为一生挥之不去的痛。

这是一条血淋淋的新闻,每个看了动物园的视频监控记录下的视频后,都会感到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出现这样的悲剧,难道我们该去憎恨斥责野生老虎?这个畜生一点都不通人性,还是野性不改。本来就是野生动物,它本身保持着老虎应有的本色,人也是他食物链中的一个食物。多少年,老虎吃人的常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尤其是野生的,它保持着它本有的生存技能。

生命诚可贵,我们面对每个生命时,都要有起码的,崇高的尊重,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生命,每个人的生命才有终极的保障。在危机时刻,挺身而出拯救自己女儿的母亲令人肃然起敬,伟大的母爱再一次无私地展露无疑。

在这件事情中,讨论的角度很多,话题也很多,但公众应该给予这位逝去的母亲以尊重。有关的行政部门对这个家庭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关怀,让他们抚平伤痛,恢复正常的生活。对于动物园,也应该对这个家庭以人道主义的抚慰金。即便老虎是一级保护动物,但人的生命应该高于动物的生命。

付出了生命的惨痛代价,我们也应该引以为戒,类似的事件不要再发生。不难看出,这个悲剧的发生,是“母老虎”遇到真老虎,不守规则所导致。不管他们一家在车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位带着孩子的妇女却在危险区域开门下车,就违反了规则。

不守规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但时时都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出现。这个开门下车的女人就是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既同情又憎恨,这是悲剧的根源。

不管发生天大的事,也不要在老虎活动区域下车,进景区时园方已向进入景区的人签署了相关合约,一路上还有危险警示牌,这就是规则。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一个人对规则的蔑视。

规则是多种多样的,规则使我们的生活社会更有条理。人是离不开规则的! 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规则,参观动物园就得遵守动物园的规定:“中途不得下车,不得随意向猛兽投食,不能挑逗动物……”等等,我们人人都要遵守规则。这就是有关部门的规定,是人们共同遵守的制度。

在规则面前未能战胜自己,有一只老虎在等着你。你总以为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抱着侥幸心理下车,但你知道老虎啥时候打盹,啥时候在活动觅食?

你担任领导,遵纪守法就是规则,你踏出法律这个规则一步,贪污腐败,门口就有一只“老虎”在等着你。

你驾车创红灯,加塞,随意变道,抢道,酒驾等不文明驾驶行为,交规就是“老虎”。

你买票插队,翻越栏杆,乱穿马路,随地吐痰,随意在旅游区刻画,行为举止不文明……道德就是“老虎”。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不喜欢被规则所约束,崇尚无拘无束的自由,但规则保障和保护了我们的自由。在自由与规则之间,我们大家只要自由、不要规则,能行吗?如果行,那么我们会不会变成脱缰的野马?任何规则或者说规矩都不是单纯地为了限制谁的自由,则是为了维护每一个人的利益。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外在世界是一个通过界限来界定的世界,在现实的生活中,是通过一些具体的规则来实现的,比如法律、法规等。而正是这样的规则,使得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属于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而保证了我们每个人真正意义的自由。

千万要远离那些不守规则的人,因为雷劈他的时候,可能会连累到你。我们要做规则的守护者,不要做破坏者。要坚决抵制潜规则。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规则,社会由种种规则维持着次序,不管这种规则是人为设定的还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是规则,便具有制约性。因为规则都具有绝对的或相对的约束力。人的行为是一种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可以得到许可的行为,才是可行的行为,而不是一种完全的无拘无束的行为。这种许可包括自然界的许可,社会的许可,他人的许可。这就是规则的制约性的表现。在这种制约性中包含着个体切身的利害关系,因此规则的制约性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可消除的。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只有按照正当法规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动物。”也就是说,如果你不遵守规则,就和动物差不多。遵守了规则,战胜了自己,老虎就不会吃你,你就获得盔甲般坚实的保护。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4845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