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根植武强文化 留下美丽乡愁——读《武强文学》总第5期有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徐托柱    阅读次数:2391    发布时间:2016-08-21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文化。《武强文学》的出版,是武强文化事业的一件大事,反映着武强地域的文化,代表着武强文脉的延续和当今的水平,也有助于武强经济的发展。所以,我说《武强文学》就是武强地域的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

它是绽露的清荷小角,它是乡间的泥土芬芳,它是城市的文明画卷,它是精神的高速公路,它是萦绕游子的乡音,它是传播种下的美丽乡愁。

当2016年6月25日出版的《武强文学》总第5期,摆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一口气读了三遍,马上就形成了上述浅显的认识。

虽然我是异乡人,从小对武强并不陌生。首先来自我的家庭出身,是善良武强人曾救助过我抗战的奶奶和年幼的姑姑,是善良的武强人曾保护过我做地下交通员的父亲,这是将近百年的故事,留在我血液的烙印。父亲活着的时候,曾告诉我,感恩武强好人。

武强人的憨厚,正直,勤劳,勇敢,也是我后来喜欢武强人的原因。和武强人交朋友,从心里就有一种踏实感。但是,不能不说,也有一名武强人影响了我的人生。他就是刘金英老师。虽然不曾谋面,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新闻、通讯、文学作品,却带给了我青春的文学梦,伴随了我学生和青年时代。

刘金英老师,现在已年过花甲,还关心着家乡的文化建设和文学新人的培养。看他主编的《武强文学》,油然而生一种美好的情结和独特的享受。我心中的刘金英老师,你能认识我吗?

我读《武强文学》的第一感受,就是它的地方文化色彩浓厚,文章题材丰富包容。小说天地、散文丛林、文苑论坛、书画摄影、歌词诗赋等栏目编排相当完善,尤其名家名作和校园文学,是《武强文学》的一大特色。如果说其他栏目是《武强文学》绿油油的田野,那么名家名作就是这块田间地头放眼望去的玉树琼花,他们曾根植这一方水土,是对家乡文化传播和继承的对外延续,那么校园文学则是还躺在温室的种子或培植的嫩苗,有一天他们会沿着前辈的足迹,也将会成为文化田野新的风光和经典。

我看到还有古县故事和画乡春秋这两个栏目,更加突出了千年古县武强的文化底蕴,也丰富了此书的内涵。封面的设计装帧,图画也很精美,散发着古老的文化浓郁的气息。另外,书中的纸张和印刷质量很高,这在县市文学刊物中并不多见。同时,我感觉到了全体编委成员和武强各界,对《武强文学》这一精神文化成果的重视和厚待。不难看出武强人,对自己地域文化的精耕细作,每一个细节处处表现出对家乡文化的一种自信。很难得。

第二,每篇文章很有味道,可读性很强,富有厚实的思想情感,不娇柔,不造作,体现了武强人内心世界的纯朴、无邪。只有这样的文章,才会抓住读者的心,仿佛把读者置身在一块百花盛开的花园,又象献给读者面前的一桌文化盛宴,让每个读者细心地去观赏,去品尝,去体会,去感受,带动着读者自然而然地进入文中的角色,从而产生美好、善良、思考、希望和光明的情感的共鸣,同时也审视着读者的自己,提升和增强生命的正能量。

陈玉川的《乡愁,柴禾》,把我带进去了困苦的岁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长大的孩子,谁没有拾过柴禾呢?拾柴就是生命的记忆,是时代的符号。他让我们年老的人重温了过去的生活,打扫我们心灵的垢尘,让我们牢记决不能再让子孙重复那段苦难的日子,虽然布满了伤痛,陈老师确实在淡然的微笑中叙述。或许你是位年轻的读者,当你打开字字布满乡愁的文字,我相信,从此你会自然地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会引起对生活的反思。催发你和我一样感悟生活:活着,不是财富,名利的谋取,而是找到生活的正确方向。我想这才是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刘维新的《记忆》,是用诗来反映历史,用历史来承载诗歌的内容。我在写作《饶阳有座诗经台》的时候,曾提出了“诗中有史,史中有诗”的写作方法,用诗化的语言,运用到小说,散文,诗歌,史学研究等题材,反映更广阔的历史和生活内容。我愿意以后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这是我首先要肯定的。张建辉的《美丽的堤南村》,通过作者的描述,反映着现实和历史的交织,带给了我们一幅幅新旧乡村鲜明对比的图画。使我们走出了泥土路的人,时刻不忘家乡的养育,有朝一日,我们会去建设美丽的家乡。这是这篇文章带给我的情愫。

第三,《武强文学》很接地气,很多篇章就像生活开出的朵朵莲花,璀璨着作者,也照亮着读者,我爱这样的文字内容,喜欢这种反映生活的纯净和纯净的思想内容。什么是文学的真谛?只有反映真谛的人生,才会实现这一目的。

孙世强的《今生有爱》,生动活泼地叙述了秋生农家小院发生的故事,犹如上演的一幕幕喜剧,就像奔腾在心中美好的浪花,这里有母爱,也有父爱,也有秋生和海虹的男女之爱,写的那么纯净,那么美好,特别是秋生和海红的见面场景,也把我带进了久别重逢的青春岁月,似曾相识。当你读到这一段落的时候。我相信,你的脸上情不自禁会挂着微笑。啊,后生的爱情,真的这样,默默为他们鼓掌。

同是农村的题材,李永恒的《我要离婚》,却像一曲锅台炕沿的变奏曲,写出了新的农村生活带给老人新旧观念的冲撞火花,社会在巨变,每个人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我想,每一人首先要从内心改变,抛弃自身的不好的东西,去寻找美的、善的,去充实生命,这样才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不是吗?一个平时安分守己的老母亲,想穿上一身漂亮的衣裳去扭秧歌,和曾是刻板的教书丈夫,发生了啼笑皆非的故事,从而使每个人开始反思,在社会的巨变面前,如何走出生活的迷茫?这正是作者带给大家的回味。小说的结尾,我不能不说,作者的高明含蓄,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写作手法。把生活的答案,留给读者去思考,去解答。

魏东侠的《一块坯》砸人的故事,从闪子被砸到自砸,表现了真实的乡村邻里、同事、师生的人际关系,很具黑色幽默,呼唤着人生的诚实、正念的力量,王艳的《大儿子和小儿子》,通过两个儿子瞻养母亲绝然不同的态度,在鲜明的对比中鞭打了丑陋的不孝忘恩负义,歌颂了人间的亲情美德人性的回归。还有其他的几篇小说,也很有特点,读作者们的文章,放佛看到就是浮现在我们脑海的熟悉的人和经常碰到的事,很有生活基础。以小见大,很得体。

第四,真情实感,朴质文风是这期《武强文学》的显著特点。可以说每一篇文章,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和思想的修炼,写的有根有叶,有魂有肉。作者来自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反映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真知。有的通过自传,有的用第三人称,有的咏物言志,每一篇文章,都来自生活情感的真实,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在散文和诗歌,表现的更加直接和显著。

韩洪涛的《父亲家风》写出了父亲的坚强、诚实、敬业、感恩、严谨、向善、自立的高贵品德,这是社会细胞美好的基因,成为了我们生命永久的怀念,延续一代代的乡愁。梅若瑄的《丰碑》,为屈原而作,写出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惠及一代又一代“热爱祖国”的炽热感情。刘誉盛的《那树迎春花》更具亲情爱心,写出了对爷爷的纯真思念。马永钦的《等待栀子花开》集叙事、抒情与一体,也独具哲理。刘瑞的《母亲的秫面大角子》伴随着作者的成长,因而母爱的伟大记忆如新。还有很多生活气息很浓的诗词歌赋,读罢就像捧起一朵朵鲜花,能够净化我们的心灵,昭示着生命美好的正能量。如果不是热爱生活,不用细微的感情去扑捉生活的美好,是很难写出这样的优秀文章。每个作者,都有着自己观察生活、感受生活、表现生命独特的眼光和思维。从而使这期《武强文学》绚丽多彩,是难得一本文学精品。

我知道,《武强文学》刚刚起步,很多作者也会在不断地摸爬滚打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走向成熟,必将开辟一个个新的里程碑。武强县能够涌现出这样的文学创作群体,足见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文化强县的重视和对作者人文的关怀,立足武强,开门办刊,留下武强人的根魂,这是一件盖世的功德,是为武强人做的一件大好事。当然,与武强作家协会这一帮人的团结协作密不可分 ,与名誉主编张世德、主编刘金英,带领下的这个编委会每个成员的贡献密不可分,他们是武强文学的领头羊,是他们甘于寂寞,吃苦爱劳,无私奉献的武强精神,播种、培养着文学芳草地的一朵朵小花,一棵棵小草,直到有一天这些文学新人长成参天大树。

我为《武强文学》创作的作家们感到幸福。同时,我也相信,一个地方的经济要发展,文化必先行。这才是硬道理。最后,我祝福武强,祝福武强人民,祝福武强作家们写出不愧人民和时代期望的文学作品和涌现更多的影响力创作者,祝《武强文学》越办越好 。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6117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