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专题策划 >> 茶馆 >> 正文

文化传承需倒“境差”
信息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萌 思    阅读次数:11173    发布时间:2016-10-22

空间的横向跨越,会带来时差;而时间的纵向演变,则会带来“境差”,即历史与现实的环境差异。不会倒时差的人,该振奋的时候迷糊,该睡觉的时候亢奋,生理容易紊乱。而不会倒“境差”的人,该传承的时候叛逆,该创新的时候保守,心理必然迷茫。

在文化传承上,倒“境差”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面对中华先祖传递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倒不好“境差”,我们很容易误传错用。

第一种错用:拿着“遗产”当终点——死板。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从未停止过,但有多少真正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普及化成果?又有多少能够真切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传统文化的研究都高深莫测,成果存在于图书馆,存活于学者圈,佶屈聱牙、民众难懂。停留于经典器物、典籍、礼仪等文化载体的静态研究,却不关注文化本身的动态演绎,最终研究出的只是死知识,而非活智慧。这样的研究等于把先贤智慧样品化,再深入再精确,也是对而无用,难以体现传统文化的应有价值。拿着遗产当终点的结果就是: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却在我们的死板膜拜中只消耗、不创造,结果越传越微弱、越传越走样,把传统文化给玩儿死了。

第二种错用:拿着“遗产”当卖点——肤浅。当下各种国学热、复古潮、曲解史实的历史剧等乱象纷纷出场,有的或许意在通过市场的力量推广传统文化,更多的则是借传统文化之壳捞金获利,浮躁的心态导致错位的追求,包装、作秀的分量超过了对传统文化真谛的领悟,很容易打造出文化幌子下的口水鸡汤,看上去华丽优雅,实则营养匮乏。机械背诵古经就领略了古智慧?穿上古装就有了先祖气概?复制古礼就体现了禅心?偶像化先祖就表达了敬拜?扪心自问就有答案。拿遗产当卖点,不但是把利益排在了道义前面,违背传统文化“以义取利”的代偿规则,而且把传统文化肤浅化,恰是曲解祖意的做法,与祖宗背道而驰。

第三种错用:拿着“遗产”当废料——忘本。有那么一部分人,没有悟透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怀疑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甚至干脆下结论:传统文化在当下不适用,该修改或淘汰。于是乎,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承载着炎黄后代的基因信息,却开口洋腔、满脑西方,忘记了自己的祖宗是谁,叛逆自己的民族属性,漠视自己的传承责任。这样的人挺可怜,因为他们的命种变异了。叛逆祖宗,背弃源起,自然失去了文化传承的资格。

怎么才算倒好了“境差”?

广义历史包括昔、今、未三个时空,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传承的,是能够贯穿昔、今、未万变而不更改的智慧之宗——文种。唯有把握文种,明确自己的中华民族后裔身份,才能与古智慧接轨,不至于因时空的变换而迷茫。从物中、从经中寻找祖宗的身影、心声,追寻祖宗在创造、创作时的境界、心态,从而聆听祖宗对我们的寄望和教诲,我们才能和祖宗对上频道,对古智慧“来电”,走在以悟性引领感性、理性的路上。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3654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