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闲话孙悟空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任廷湖    阅读次数:3092    发布时间:2016-10-24

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在我国家喻户晓,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书中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等众多人物形象。北京大学白化文教授认为:《西游记》的副作用极小,是一部鼓舞人积极斗争、永不灰心、为达到目标而百折不挠的书。书中重要角色孙悟空勤学上进、知恩图报、嫉恶如仇、意志坚定的个性留给人们难以磨灭的印象。毛泽东极力称赞除恶求善的孙悟空:“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无论耄耋老人还是牙牙学语的稚子无不对孙悟空情有独钟,赞赏有加。

首先是孙悟空勤学上进的精神。孙悟空在花果山贵为猴王,美酒佳肴不断,按说应该知足常乐,但他知道知识与本领的重要性。没有本领,尽管一时占山为王,众猴与他为尊,终不过是一片浮云,终不过要被当猴耍的。他历尽艰辛,拜菩提祖师为师。学艺期间,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挑水运浆很是勤奋。因聪慧好学,师傅十分看重,每当传授一技,悟空当即运神炼法,会了筋斗云,也学会了72般变化。

时下,有自认为功成名就之人,主动放弃学习机会,单位搞培训以诸多理由拒不参加,就是到场,也不过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无数事实证明,社会在进步,不学习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在任何领域都难有立身之地。如果孙悟空不学本领,他就不能打败盘踞家乡花果山多年的混世魔王,只会落得浪迹天涯,有家不能归的凄凉境地。也有被父母荫蔽之人,认为家财万贯,书无需多读,有父母家业在此,何须动手动脑苦苦折磨自己,反正不学技能——饭还是有吃的。也有自暴自弃者,自认为脑子笨,学不到本领,放弃了求学的大好时机。或者因家庭贫困一时没有完成学业就投入社会熔炉中。因灾、因病等待救援,享受低保无可厚非,而四肢健全也混入申请低保的行列,不能不说是向生活低下了你高贵的头颅。须知,事物是运动变化的,唯有知识与技能才是永久的。高尔基出身贫苦,幼年丧父,只上过两年小学,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他通过顽强自学,掌握了欧洲古典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成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其次孙悟空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就要离开菩提祖师了,悟空甚是不忍,满眼堕泪,念叨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后因犯事被困五台山获高僧玄奘解救,获得自由后对师父玄奘不离不弃、忍辱负重,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力保师父玄奘西天取经成功。取经途中,他为师父牵马化斋,甚是殷勤。他痛打白骨精,却多次被师父怪罪,动用重刑“紧箍咒”把个悟空折磨得死去活来,甚至要赶他走。而悟空却说:“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作骂名”始终不愿离开。后玄奘写了贬书,非要赶走悟空时,悟空还噙泪给师父一拜,叮嘱八戒、沙僧好生照看师父。据报道,某地一小伙为救轻生同事跳入河中,救出同事却不幸溺亡。而让小伙家属十分气愤的是,明明是救人牺牲,但获救同事和另外两名当事人对小伙家属和警方咬定他因感情问题而轻生,直到多人提供证言,三人才改口还了小伙清白。因见义勇为受伤,受益人人间蒸发,见义勇为者还得为治伤奔走呼号,这就叫英雄“流血又流泪”。将生养自己数十年的父母弃之不顾,任其自生自灭者并不鲜见。对传授知识和教育我们的老师不知感恩,“尊师重教”在某些地方得不到体现。作为学校,感恩教育任重道远,作为社会,我们有责任呼吁人人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须知,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感恩更是一种责任。

再次,孙悟空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人。还以 “三打白骨精”为例说明。玄奘凡胎肉眼不识妖魔,对幻化成美女、老妇人、老公公的白骨精怜悯有加——根本不知道要他性命!却说孙悟空火眼金睛一看是妖魔作怪,“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因为三次痛打白骨精,被他师父严加惩罚,把《紧箍儿咒》颠倒足足念了二十遍。“可怜把个行者头,勒得似个亚腰儿葫芦,十分疼痛难忍,滚将来哀告。” 一路西行,凡遇害人妖精,不管是否有“后台”,不由分说举棒就打,多少妖精闻风丧胆。当前,有人已失去了“路见不平一声吼”的胆气和豪气。例如,在商场里,在公交车上,在菜市场中,当看见窃贼正在偷盗顾客时,绝大多数人都会沉默不语,极少有大胆敢高声喊出来:“小偷,抓住他”的人。另外,反腐倡廉,也需要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让腐败分子无容身之地。如果人人都像孙悟空一样一身胆气和火眼金睛,那些违法犯罪分子一定会望风而逃。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个性鲜明,他勤学上进、知恩图报、嫉恶如仇、意志坚定的性格特点给人们许多启示。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2442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