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领袖的风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路广照    阅读次数:542    发布时间:2017-04-14

有这样一位领袖——

当还是封建君主式的强加愚昧地统治的时候,当有人从西方借一个“上帝”而崇洋治国的时候,他毫不犹豫于皇位的高贵和租界的“自由”。他,只有自己、只有自己的工农,拿着大刀、樱枪、靠着小米加步枪的武装,发誓推翻君主、发誓推翻“上帝”。

这位领袖正是我们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他的一生都在探索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道路,并将探索的结论付诸于行动。

他走进了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的乱阵之中,所遇见的都是血红的吃人的大口,他知道这意味着他的祖国在受苦难、在沦亡。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以领袖的风采在乱阵中战斗着,他的战友都在此倒下去了,但领袖之光唤起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再次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又继续战斗了。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他明白地知道,那些头上有着各种的旗帜、绣出各样好的名称:始皇、朝臣、义军、维新派、革命军......;身上有着各样的外套、绣出各式好的花样:统一、造反、起义、变法、革命......。但他摇起了头,他不喜欢那些旗帜的色彩、不信任那些外套的长久。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他和他的战友都同声立了誓: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他们的心都在胸膛的中央有着一个共产主义,他们都在胸前放着一面护心镜——《共产党宣言》。正因为如此,他们就为这样一颗深信的心在胸膛中央作证而作证,用鲜血作证、用生命作证,连同毛泽东同志自己的六位亲人,也为国而捐躯!这就是凛然浩气、无私无畏的领袖的风采。

为了这一个党、为了这一个主义、为了这一声的宣言在中国的响彻,他和他的战友零点起步足下先、星火燎原勇向前,艰苦奋斗近三十年,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起属于为之奋斗的工农大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中华苏维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人民万岁!人民万岁!!(用湖南话念)

他微笑了,微笑之中带着一种深思熟虑。虽然封建主义、官僚主义、帝国主义的一切一切都颓然倒地,然而新中国只有一部尚未充实的思想体系,只有一面刚刚树起的共产旗帜,几百年的苦难磨躏,几十代人的拼命厮杀,使得中国已不堪目睹。奋斗之后的胜利并不是最后的胜利,要巩固、要建设,否则刚刚建立起的新中国将再一次地失去。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他沉思了,推翻一个旧中国容易,但是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医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她又走进了建设时期所要出现的各种矛盾之中,他似乎感到了和平时期的不平和的潜伏。

于是他掀起了各种运动,向各种不正势力和倾向投出了标枪。与此同时,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

尽管建设成就日新月异,尽管当时似乎出现了共产主义已经快要实现的迹象;尽管人民已将这位“创世纪的凯撒大帝”视为神,尽管他终于在矛盾之中衰老、寿终。但毛泽东思想仍然被共产党人所接受,仍然被他之后的领袖家们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下来,因为那是总结了半个世纪的思想精髓,是借鉴了中外古今的治国举措和领袖艺术的概括。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其回忆录《白宫岁月》中这样写道:“毛泽东思想的存在本身就是意志的巨大作用的见证......没有任何外在的装饰物可以解释毛泽东思想所焕发的力量感......毛泽东思想的确发出力量、权力和意志的颤流......”一位领袖如此受世人所瞩目、所敬佩,不正是那领袖风采的体现吗?!

中共中央《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表明:“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的继承人邓小平同志以他的思想为主线,在对他作出了公正的评价之后,再一次以一个领袖的风采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巨手,提出了一系列使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设想,并付诸于实践。今日的中国已明显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并已日渐显示出威力,见效于祖国大地。

走自己的路,不依附于旧的力量和外来势力——这是建国时期的领袖的风采。

胜利之余不骄傲,继续巩固、建设和发展——这是建设时期的领袖的风采。

辩证的评价和继承前人的事业,大胆地开拓前人未开拓的事业——这是新时期的领袖的风采。

有了这样一位领袖,才有了这样一种风采,更有了共产党人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所独有的一种风采。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之际,我们缅怀和崇敬领袖的风采,我们更加歌唱和赞美领袖的风采。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5010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