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文坛资讯 >> 域内 >> 正文

让世界听见:贵州多元文化的现代彰显
信息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彭芳蓉    阅读次数:3278    发布时间:2017-04-16

  

  贵阳七中“风铃”合唱团赴德国斯图加特市参加“2016年中德青少年交流年合唱节”比赛,获得金奖。

  十余年的坚持培育和政策扶持让“多彩贵州”这一品牌享誉世界,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贵州宝贝大部分都囊括其中,贴上标签,成为贵州文化对外输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传统文化与世界艺术融合共生能创造出意料之外的惊喜,这次戏剧节看似是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艺术家们走进安顺,实际上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传统傩戏和面具走向世界。

  贵州应该构建起开放的“大文化”理念,引进的不仅是艺术精品、文艺作品,更要引进先进的观念;从实践上看,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基于“大文化”理念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

  用“多彩”的名片向世界展示,向多彩的世界发出邀请。在文化交流这件事上,贵州一边讲好自己的故事,一边吸取精华吐故纳新。

  在过去的一年,仅贵州省文化厅对外交流处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项目就有20项,涉及澳大利亚、西班牙、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香港、台湾等地区。专业院团和文艺工作者们也齐齐发力,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艺术、阳明文化、红色文化等,以文本、歌舞、戏剧、影视等丰富的载体对外输出。同时,大量的人才和文艺作品的引进,也给贵州文艺创作和文化传承带来了新的灵感。

  外界看贵州,看到的不仅是青山绿水和多彩文化,更看到贵州人勇猛精进、不惧困难的精神;贵州与外界连接,连接的不仅是多元思想与先进理念,更将这丰富的养分与贵州当下发展进行有效连接,滋生新的动力。

  在文化发展的探索之中,贵州的对外文化交流早已不满足于单纯的相互展示,而是在拥抱世界的过程中对本土语言进行着不断更新。


  输出作品 传递贵州精神


  3月6日至15日,来自贵州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的8名演员为德国、西班牙、瑞士等国家送去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舞蹈等特色演出,他们是2017中国·贵州全球推广旅游推介会中惟一的展演团队。

  侗族大歌、苗族舞蹈演绎少数民族风情;黔剧、京剧、花灯剧演员口中唱出传统;傩面具与银饰上刻下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指尖流淌历史;光影与文字中闪烁精神……这些璀璨的贵州文化瑰宝,都在近年来的对外交流活动中轮番登场唱主角。

  走出国门途径多种多样,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此次的国外演出与旅游推介进行嫁接,以文旅融合的方式吸引世界目光。用中国国粹与国外经典文化结合创作,在去年的墨西哥“第44届塞万提斯艺术节”上也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2016年10月,京剧装扮的堂吉诃德和桑丘在墨西哥“第44届塞万提斯艺术节”上亮相,华美的唱腔、诙谐的念白、精彩的武打场面颠覆了世人对经典文学作品《堂吉诃德》的印象。贵州京剧院演出的《魔侠吉诃德》在墨西哥的舞台上赢得了满堂彩。贵州京剧院每年有多个对外演出项目,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十余年的坚持培育和政策扶持让“多彩贵州”这一品牌享誉世界,那些令人目不暇接的贵州宝贝大部分都囊括其中,贴上标签,成为贵州文化对外输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016年9月28日,在墨西哥国家级专业博物馆国立多元博物馆内,来自贵州的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带去苗绣、马尾绣、蜡染、银饰、木雕、剪纸等民族民间特色物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现场进行活态展示。这是由文化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墨西哥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文化处(墨西哥中国文化中心)、贵州省文化厅、墨西哥国立多元文化博物馆承办的“2016墨西哥·多彩贵州文化节暨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是文化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部省合作和“中拉文化交流年”的重点项目。

  多年来,政府的组织将贵州特色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带出国门,而国内乃至世界的时尚企业,也时刻关注着那些技法复杂、色彩绚丽的贵州民间传统技艺。

  当苗绣遇上时尚大牌爱马仕,绣在普通苗族妇女衣服上的绣花一跃成为世界顶级的奢侈品;当身着结合古老苗族盛装元素的时装模特走在国际时装周的T台上,展示的便是世界对贵州古老文化的向往,对千百年来的贵州传统工匠的敬意。

  贵州文化走出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成就,有工匠们世世代代的重复劳作,有文学艺术创作者们日日夜夜的苦思创作,有歌师们代代相传的古老技艺,才能借助政府提供的平台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呈现出的也并非仅限于作品而已,而是独属于贵州人的厚积薄发、敬畏自然、勇猛精进的价值观。


  汇聚人才 汲取先进观念


  “情绪再起来点!”“把那种狠劲儿说出来!”“音乐一停你就得收!”……一级导演宫晓东在聚精会神地指点着,生怕漏掉任何一个演员的表现,30多名演员在排练厅内呈扇形围坐开,捧着剧本对台词。

  这是大型历史题材话剧《此心光明》的排练现场,从3月中旬开始,宫晓东就和浙江省话剧团的10名演员驻扎在贵阳,与贵州省话剧团的演员们一起创作,共同排练。据贵州省话剧团团长常晖介绍,这部戏预计在5月下旬首演。

  《此心光明》是由贵州省文化厅、浙江省文化厅、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合力促成,共同资助浙江省话剧团和贵州省话剧团联合打造的大型历史话剧,除邀请宫晓东作为导演之外,还邀请到总政话剧团一级编剧李宝群撰写剧本。

  贵州和浙江是国内阳明文化研究的两大重镇,通过两省合作,引进顶级导演和编剧的方式,打造如此一台大型历史剧目,这样的尝试无疑在本土文化发展、院团作品打造以及本土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提供了大量机会。

  多省合作为贵州艺术创作闯出新路,也有不少艺术家依托政府平台进行着大胆尝试。

  2016年8月,一个一半是傩戏脸谱一半是欧洲面孔的巨形面具在安顺云山屯村诞生,产生了一场世界艺术与贵州古老文化穿越时空的对话。在2016年中国(安顺)屯堡面具节上,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非洲的艺术家们共同组成创作组,以国际面具元素以及屯堡面具元素为主,共同创作了这个大型面具。

  面具是傩戏这一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标志,展示着屯堡的独特魅力,与世界各国的面具文化有互通之处。以面具为纽带,多个国家的艺术家们齐聚安顺进行雕刻、戏剧等多种艺术的驻地创作,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等栏目对面具节进行了报道,在国内引起不小反响。

  据面具节总导演、艺术总监唐煌介绍,这次面具节不仅邀请到法国候鸟艺术联盟的艺术家们进行驻地创作表演,也邀请了湖南、四川、广西、安徽、甘肃及上海等地戏剧团体带来剧目,在面具嘉年华和面具戏演出等项目中进行表演,而安顺傩戏、德江傩戏等古老艺术自然也不会缺位。

  唐煌认为,以面具为主题开展艺术活动,是我们将古老文化放入世界艺术语境中的有效方式,“就像中外艺术家共同创作的巨型面具一样,传统文化与世界艺术融合共生能创造出意料之外的惊喜,这次戏剧节看似是全国各地乃至世界的艺术家们走进安顺,实际上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传统傩戏和面具走向世界。”


  树立理念 构建开放平台


  艺术精品、非遗项目、阳明文化、长征文化……贵州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从2016年6月开始陆续登台,汇聚了省内省外多个优秀艺术院团,邀请到国内知名文化专家、学者,或展开舞台表演,或进行学术讲座,或每周定点呈现,或巡回地市展演。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教育厅、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多彩贵州文化产业集团主办的2016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热度一直持续到10月底,这是贵州文化交流请进来与走出去的集中呈现。

  在过去的一年,贵州的多个专业院团都有不少创新举措。贵州京剧院将经典剧目《布依女人》改编成戏曲电影;贵州省黔剧院将院团故事搬上荧幕,制作情景喜剧《欢乐黔剧》;贵州省花灯剧院作品《盐道》已于3月中旬正式开启巡演之旅。

  创新带来活力。无论是贵州京剧院、贵州省黔剧院还是贵州省花灯剧院,或是正在排演新作的贵州省话剧团,过去依靠政府搭桥的交流项目已经不再能满足转企改制后各大院团的生存需求,求新求变带来的新鲜感,让传统艺术重回大众视野。

  如今,贵州京剧院常年辗转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演出,黔剧院、花灯剧院及话剧团也都摸索出各自对外输出或多省合作的发展路径,这是多年来不断提升演员素质,不断打磨艺术精品,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积累的成果。

  同样是求新求变,贵阳孔学堂已将“请进来”作为国学在本土传播的重要手段。每个周末传统文化讲座请来的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专家学者,与贵阳市民共同探讨国学;漫画中的孔子形象妙趣横生,在世界各国的艺术家笔下展示着各国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世界的孔子国际漫画大赛”在贵阳孔学堂举行时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新年期间的孔学堂庙会上,孔学堂自主经营的“礼乐风景”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其中大部分产品都从台湾故宫引进,在文创产品的创意和设计上,也与台湾有过深入交流。

  与艺术院团的厚积薄发、贵阳孔学堂的融合发展相似,贵州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这块瑰宝也以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在2014年的第二届乌镇戏剧节上,法国艺术家Julie Peters用蜡染和皮影戏表演了一出她与贵州苗族文化之间的故事。在演出结束后,Julie告诉记者,她每年都会深入贵州村落,结识土生土长的苗家人,聆听原汁原味的古老传说。

  无独有偶,早在2005年,澳大利亚女博士英倩蕾就来到贵州黎平,找到侗族大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吴品仙,跟她学侗话,唱侗歌,在当地住了一年时间,完成了10万余字的三龙侗族民歌的博士论文著作。

  正如安顺屯堡面具节总制作人、项目总监唐康所说,贵州丰富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看似藏在深山等待挖掘,实际上早已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传递到世界各处,这些被吸引到贵州村落间想要一探究竟的外国朋友,足以证明贵州文化魅力无穷。

  省文化厅厅长徐静认为,从理念上看,贵州应该构建起开放的“大文化”理念,引进的不仅是艺术精品、文艺作品,更要引进先进的观念;从实践上看,在建立文化自信的同时,基于“大文化”理念构建一个开放的平台。如果说贵州的开放带来了文化开放,那么文化“走出去”也带动了贵州的发展,两者互为补充。真正要实现文化的走出去、请进来,必须强调“文化+”的概念,将文化渗入到贵州发展的战略考量当中。


  【编辑:与文为邻】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5008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