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哑哥 彰显人性的光辉——读王彦博叙事纪实《哑哥》有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徐托柱    阅读次数:4905    发布时间:2017-04-30

对于安平,我最早的记忆,是圣姑台的传说。因为从我记事起,每逢初一十五,我就随着母亲跪拜圣姑的香炉。在哥哥结婚的那一年,我知道了安平沃堤村,还住着我的一位嫁到地主人家的姑姑。虽不曾来往,可是父亲那时骑着水管车去请亲的时候,年老的姑姑也到场了,给我们家捎来了很多旧粗布。她丈夫死了,单纯靠自己纺线织布揽些活,维持生计。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穿着姑姑拾给的旧衣裳改成了补丁摞补丁的衣服,也很惬意。毕竟,我感谢远方的安平,住着我的一位少有的亲人。这也许是我和安平最早的关联。

每当母亲跪拜圣姑的时候,我就想到了一位好心人姑姑。也许圣姑的香烟,同时也把我们笼罩,牵连着人间难舍的真情。后来父亲去过沃堤,却带来了姑姑的发旧的纺车和几个青釉色的瓷盘。

姑姑走了,也许被圣姑接走了。那几个古董的盘子,母亲却当成了喂鸡的器皿。我想姑姑从此以后在圣姑台上也会看到我。多年后,我慢慢懂得有些东西,正象母亲把那些珍奇的盘子当成了普通的器皿,当一天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它的珍贵。

母亲教育我,人就是受苦来了;活着,就要有人的言行和情感,别造孽,到了百年就会有一个美好的地方。我问母亲,去圣姑台吗?母亲说,也有比圣姑台更美好的佛陀世界。天啊,我想象不出,什么样的人才能通往呢?我们七八个兄弟姐妹,每天都受着贫穷的日子,吃上顿饱饭都很难。谁还在意我天真的事情,当然做圣姑台上的一棵仙草花,也是很美妙啊。

我要做什么样的人啊?要在这黄土艰难的苦中跋涉一辈子。哪里是头?从那时到现在,时常成为了我生命的思考和寻找的答案。

当我读到安平文联主席王彦博的叙事纪实《哑哥》的文章,我真切看到了作者的哑哥王彦朝,在我面前竖起了一面人生的镜子,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也照亮了我的灵魂。就在我从小崇拜的圣姑故里,我看到了一个好人的故事;就在我燃起香烟跪拜的方向,我和他相遇在黄土路上;然而作为一位同行的陌生人,他已走到了尽头。

我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从此刻开始,我将拥抱他的心,做最知己的兄弟,去彰显生命的真理。现在我只能通过文章《哑哥》,阅读他的人生,释怀那一潭翻滚在我内心的湖水的感悟。

2016年春天,我有幸认识了王彦博老师。那时我刚刚完成历史文化诗歌集《饶阳有座诗经台》的写作,听说他主编了《安平文学》,我通过友人把我写的几篇文章寄给了他。我们从未谋面,我从心里佩服他。我知道,他是一位有使命感的文化人,对安平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曾主动参加命名孙犁路,冠名孙犁学校,修建孙犁故居和纪念馆,打造全国诗歌之乡,建设了许多文化工程和设施,他的心血付出和功绩,有口皆碑,深受我仰慕。相比之下,饶阳作为毛苌传播诗经的故里,却没有一处纪念毛苌的文化场所,不能不令我失意乏味。我曾闭门谢客,专致于毛苌诗经台文化的研究。很少应酬交友。但是对王彦博老师不同,我却主动和他联系会面。他首先是我心目中的文友,另外也是我历史文化研究的老师。所以,去年“五一”过后,我们见了面,我亲自聆听了他做文化的真见卓识,令我受益无穷。

到今天为止,将近一年没有见过面了。也很想念。饶阳和安平地界相连,在地域文化上也有扯不断的文脉相通。正如我小时候安平姑姑拾给的补丁衣裳,穿在了饶阳一个丑娃的身上;正如我跪拜的圣姑台,点燃的香烟,也是安平人的敬拜。当我读完王彦博怀缅三哥的《哑哥》,我的心里一个难得的“好人”的形象油然而生,这个好人就是王彦博的哑哥王彦朝。

怎样才能算个好人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从王彦朝的身上,我首先看到的是做人的诚实善良。这种诚实善良,是黄土人顶立天地的法则,是根植安平这一方水土,也源自圣姑带来的孝德文化。王彦朝就是这样的好人。

王彦朝是作者的三哥。他从小聪慧,上学之前就认识了几百个汉字。大概上二年级的时候,在一次和小伙伴们游戏中发生了意外事故,失语失听,变成了哑巴。这也许就是母亲告诉我的所谓的命,从此爱唱爱笑的三哥变成了哑哥,开启了无声的世界。这是怎样的一个惨痛啊。生命的一个苦字,从八九岁的孩子开始煎熬。

如果命运不是这样安排,我相信王彦朝的生活会有另一种精彩人生。当我通读《哑哥》全篇后,我发现,凭他的灵秀,在安平大地将会绽放胡林村王家另一朵才华出众,不亚于五弟王彦博的生命之花。

作者很少表达三哥对自己的影响,很少用形容的辞藻表述内心的世界。作者的为人处世、文化修养和善恶理念,都在他朴素、平白和含蓄的叙事中体现出来,读着他的文字,就如面对面倾听着他的讲述,却表现出了极高的内涵思想。这也许是他的性格和职业习惯。

据我所知,作者从小文艺天赋很高,长大后考上了师范,做过教师,后来经过自己辛勤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从一个农家少年一步一个踏实的脚印,成长为一名科级干部,先后做过安平政府多个部门的一把手。足以见到当地最高领导对他的信赖和才华的认可。

在他的叙事纪实《哑哥》文章里,我看到了作者把哑巴的三哥装在了心里。他的每一个前进的步伐,我相信,他都是带着哑哥并行。作者的每一次成绩,也都背负着哑哥心中的梦。在作者的家乡胡林村,王家的家教家风,也影响了乡里乡亲。

读着哑哥王彦朝的事迹,我看到了哑哥始终有一颗好人的心肠。随着年龄的长大,他把挣的钱交给父母,他看到孤老主动去晚上作伴照顾,他看到邻居大伯水缸要干了,马上去担水,他看到哪家乡亲需要攒忙,就去帮活,而他从不惜力气,专拣累活做......这样一个靠眼力、心力自觉帮助他人的人,我们健康的人能做到几分呢?在他身上的诚实善良的品德,不就是一个好人的标准吗?也是古老的文化传统养育我们生命的乳汁。

我的母亲从小教育我交人交心。曾告诉我,认识一个人很容易,第一眼看他对父母的态度,就知道他的好赖心肠了。是的,我们是带着心肠来到这个世上的,要想我们的生活变得温馨慈祥,首先每个黄土人要有一副好心肠。我和胡林的王家三哥相隔几十里地,我想如果我们认识,肯定是最好的朋友、兄弟。

哑哥王彦朝只上过两年的小学,他用一生证明做个好人与学历没有关系;哑哥失语失听,做个好人与能说会道没有关系;哑哥身材精瘦,做个好人与自身的力气没有关系。哑哥从小接受父母的圣贤教育,所以我说做个好人,与心灵有直接关系。好人不是脸上的标签,不是嘴皮上画画,而是内心的改变,真正地让生命变得纯粹,美好,从而升华,超越一个普通的人。

做个好人,这是我们传统美德的传递,是生生顶着神灵的灯火,在我们的黄土生命发芽,从而成为圣姑台上一块块孝德的砖石,能够使我们生命达到更高的境界。

母亲也曾对我说,当人就是吃苦,吃苦会有好落成。我想哑哥吃得苦比一个健康人要更多,他的落成也会比别人更有收获。当他把苦吃尽、吃断,也就带着他的落成走了。他的落成是什么呢?人在背负苦难的同时,人的幸福也将如期而至。

他把生活当作了道场,专做善事,不造孽,修心养性,不断的升华了做人的品格,给自己的头颅修炼了灵魂的光环。我想这就是他生命的落成,一朵烙在骨子里的莲花印:以苦为乐,先人后己,甘愿奉献,无私无我......如果有天国,这样的人不去,那它还为谁设?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祝愿,也是哑哥生命最后的归宿。我相信。

哑哥,不修道已在道中。这是古老的传统文化做人的底蕴,造就了一个好人哑哥神奇的色彩。当然这来自良好的父母身教,也来自哑哥先天的纯洁的心灵。在他七十年来的岁月,敞开了一腔腔美好的情怀,留给了黄土一首首美德的赞歌。

哑哥十岁开始,就找生活的活路。他用他稚嫩的小手比划着要学梳马尾的技术,母亲怎忍心让他去吃苦。可是哑哥宁愿三年不挣钱,给师傅白干活,不要饭,也要把技术学到手。结果,第二年他就出了徒。这是怎样的心血和信念啊,不也是一种超常的才智吗?一个普通的常人也很难做到。当父母看到残疾儿子的成长,后来成了“哑人艺师”,那不比孩子做个大官还高兴吗?他用自己的能力,养活了自己,还拥有一颗好心肠,即使父母有一天合上眼,也会松心。

是的,哑哥残疾的只是器官,健全的却是人格。我读到作者写作这个地方的时候,我禁不住停顿下来,我十岁干什么呢?我十岁除了放羊,帮助母亲填填灶膛,还能干什么呢?我每当读到此,都会流下作者隐忍的没有流下来的那颗泪滴。

我记住了一个叫王彦朝的人,作者的三哥,一个聋哑人,一颗跳动的生命火热的心,他的正能量,深深感染了我,鼓舞了我,从而使我五十多岁的人不再蹉跎生命。从即刻始,我勇敢迈出美好的脚步,就是代表一个健康人向他的致礼——我的哑哥。

上世纪八十年代,哑哥原来的工厂倒闭了。他找五弟王彦博商量,他要沿村卖艺,决不能把千辛万苦学来的手艺丢了。他要传给周围很多乡亲致富,写到此时,我突然想起我的家乡饶阳县影林村第五生产队,也曾组织人们跟着安平人梳过马尾,或许那个师傅也是从哑哥那学过来的手艺。

我看到,当时作者把写下“王彦朝加工技术简介”揣到哑哥的衣兜,难得的兄弟之情便跃然纸上。这一幅画面,是人间的真情,难舍难分,是无声的世界有声的叮咛。

作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很少用形容的辞藻,却给读者留给了无限空白的思想和感情,让读者自己去填充、去体验和想象。这也是我喜欢王彦博老师写作《哑哥》的艺术魅力。

哑哥从1983年到2017年的30多年的时间,把手上的绝活,先后传给了家乡周围30多个村庄,不仅获得了农民“哑人艺师”的赞誉,也使自己生命获得了价值。他膝下无儿无女,他把自己劳动所得的收入,救济乡亲,帮助日子紧巴巴的大哥渡过难关。他的乡里之情,兄弟之爱,犹如吹进庄户人家的春风,让人想起来都是心头的温暖。好一个好人王彦朝。

母亲在我小时候对我讲过,我是奶奶从圣姑台上栓来的仙童,我感觉难以为情,好像说神话。我想象的仙童是什么呢?他的道德很高尚,他的头脑很聪慧,他的胸怀很宽容,他的眼睛很透明,他的言语很和善,他的脸庞很端庄,他的牙齿很整洁,当然他的心灵更美丽。

而自己怎么会配呢?我矮矮的个子,丑陋的脸,两颗大牙露在厚厚的嘴唇。虽然这是我童年的往事,也许是母亲鼓励我抬头做人,我把它默默存放不被人所知的生命深处。五十多年后,当我读罢《哑哥》,我感觉哑哥王彦朝才是我心中的仙童模样,是从圣姑台上也许更远的仙境,落地的一棵金莲,走到哪儿,哪儿光灿。

哑哥从20岁到30岁参加多次治理海河。他每次参加劳动,总是最早上工地,最晚一个离开。他推得车头最大,装的土方最多,他挣的工分最多,他帮助工友的次数最多。最后每当任务完成,他得的奖状数最多。

一个失语闭耳的人,干起活来不惜力气,处处超过一个正常人的成绩,你不觉得神奇吗?况且他的心肠那么善良,每当工友生病,他都比划着手语会问寒问暖,到了晚上还要主动陪伴。和他共过事的人,谁没有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呢?这就是胡林村王家的老三,一个叫王彦朝的哑巴。人们的令爱,谁不会竖起大拇指赞扬呢?这是上天的礼物,赐给王家的一块旷世的珍宝。全村的人们都爱惜他。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当他吃遍苦水,心灵变得越纯越美,上天就会有一种回报叫做生命的奇迹。在我反复阅读《哑哥》的时候,我感悟了人生这样的意识。因为哑哥也验证了这样的神奇,我想这是他做人的功力。一个哑巴,多才多艺,还整理发掘了民间艺术,扎制孔明灯,还精通了敲锣打鼓,他的粉笔画和书法曾经上过河北省电视台,一度令广学博文挂着“部长”头衔的文化人五弟王彦博汗颜。

天啊,好一个哑人,无师自通。他把残疾的身躯变成了健康的意志,他把缺陷的开始变成了完美的结局。这就是哑哥用生命书写的人生的奇迹。啊,哑哥,你入驻我灵魂深处。

他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却有一个文化人的涵养;他没有要成为什么样人的伟大,却胸怀了一位黄土人的善良;他没有悲怨生命的残疾,却走出了一条超越健康人的道路。

我相信,凡是读过《哑哥》的人,都会升起一片片美好的感情,情不自禁地对哑哥这样的好人喜爱、尊敬和赞美,而且每一位读者也会自觉地去做一个好人,一个头顶举着神灵的好人。其实两千多年以前的圣姑,也是平常生活中的好人,两千多年后的安平,也出现了无数的好人,正是圣姑台这座孝德的文脉,在胡林村也出生了一个王彦朝,他们唯一不同于常人,是有一颗超越常人美好的心,不断地成就了好人中的好人。这就是人性的力量,感召着我们后来人,去承传,去接力,去彰显人的本性真诚善良,走在这悠悠的黄土,留下一路好风光。

哑哥王彦朝2016年9月27日去世。他七十多年生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黄土人善德的形象,在他无声的世界,唱响了一首美好的乐章。我感谢安平有这位王门兄弟,感谢王彦博老师叙述纪实《哑哥》,带给了一次我生命的深层思索和升华,我也愿母亲交给我的心莲和哑哥结缘守望,给祖祖辈辈敬拜的圣姑台,增添这一方水土新的景色。

斯人已去,更多的是怀念。我的哑哥叫王彦朝,是我生命永远的记载。


【编辑  张兴梁】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3439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