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大山里的牵挂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郭忠静    阅读次数:743    发布时间:2017-06-03

几年前看过电影《山楂树之恋》,当时就被身为地矿工人的主人公老三和静秋纯真的爱情所打动,很想找个机会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清镇猫场矿区,几年前曾听说过。知道它储量巨大,占贵州省铝土矿储量的70%,属全国最大的连片铝矿,是115地质队位于清镇市犁倭镇的一个矿段勘查项目。

前不久,我们有幸前往探访。

汽车刚驶出平坦宽敞的高速公路,便转入了狭窄的乡村公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尘土飞扬,放眼看到是荒山荒坡,枯枝败叶,一种沉寂的气氛弥漫心间,但这丝毫没有减弱我们奔赴矿区的激情。汽车颠簸着在犁倭镇李家冲一条2米左右宽的小路拐角处停了下来。我们沿着一条正在开挖修建的泥巴路向山上缓缓前行,脚下的碎石时大时小,时稳时松,一不小心就得手脚并用。时令虽已是初秋,但夏的热度却丝毫没有退让。白花花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泄在头顶,太阳帽一会就变得热气腾腾,摸摸帽檐都成了烫手的山芋。走了一会,顺着管老师手指的方向,远远看到一座醒目的钻井塔巨人一般矗立在对面一座山脚下,高约三十来米,差不多齐半山腰,四方体,七八米宽的样子,上小下大,用一块陈旧的墨绿色帆布随意罩盖着,黑漆漆的,看不清里面的情况。一条约10公分粗的锈迹斑斑的铁水管,像引路人一样从山脚一直伸向钻井塔。“我们每到一个地方,不管有多难都必须先通水,通水是钻井的保障。”地勘出身的管老师介绍。穿过几块庄稼地,七转八弯地来到了钻井塔跟前。钻塔前是一片枯黄的即将收割的玉米地,钻塔后背紧靠着一片小树林,整个场地静俏俏的,没有一点声音,就像一头劳累已久的大狮子,正在安祥地熟睡。钻塔所在的地点没什么独特之处,与周围很和谐、融洽。看我们左顾右盼一副迷茫的样子,同行的庄治贤院长腼腆地说道:“探矿的每一个钻点,可不是随意挑选的,必须根据数据分析选点,有时可能在半山上,有时可能在沟渠里,不是说哪里平坦就在那里打井。”我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走近钻塔。原本脚下的土地是干的,但越靠近钻塔地面越湿润,一股泥浆肆无忌惮把整个路面包围了,让我们无从下脚。“小心点饶着走,这是钻井时冲刷下来的石浆和泥浆,这口井已经打了好长时间,深度已经超过200米,但这只是很普通的深度,以前我们经常打超过1000米深的井。”庄院长自豪地告诉大家。

贴近塔身,仔细一看,只觉一个庞然大物横卧眼前,我不懂机械设备,但却好奇在这深山老林里钻井工人是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操纵这个庞然大物?于是围着钻塔转了一圈,只见整台机器上布满了机油,一股浓烈的味道时不时地散发出来,一支油亮的摇手柄牢牢地插在机器头顶,我们几个女生合力试了试,纹丝不动,地上零乱的堆满了上百根钻杆,一些岩石废料散落一地。我们去的时候,钻探作业已完成,三名钻井工人正准备进入钻井抽取水样用于最后的化验。我们的到来并未影响他们的工作,他们照例熟练地操作。我们试着接近他们,他们没有笑容,却满脸善意,看得出他们很乐意与我们交流,但似乎又觉得和我们几个女生谈话有点别扭,或许是因为他们一身“独特”行装吧。他们全身上下除了脸上有点光泽以外,从上到下,衣服、裤子、鞋子到处都沾满了油渍、铁锈和泥土,甚至连衣服袖口里面都是斑斑点点,脏吧拉稀,几乎找不到一处衣物本来的面目, “油遢壳”一般。三名工人大约都是四十来岁,油油乌的健壮男子,见我们的目光总是停留在他们身上,稍壮点的工人边干活边风趣地说,我们钻井工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是钻井的”。听了这话,我的内心像翻倒了五味瓶。“你们是哪儿的人啊?”我轻轻地问道。瘦点的工人说:“我是湖南的,他们是东北的。”“你们一般多久回家一次啊?”同行的小陶问道。“一般都是一年吧!”瘦点的工人说。“你们想家吗?”小陶又问。稍壮点的工人埋下头,低垂着双眼,哽咽了一下,停顿了一会儿,眼里噙满了泪水,苦笑着用一口地道的北方话说道:“想啊!但是没办法啊!要工作啊!”。听了他们沙哑的声音,大家赶紧转过头,我们害怕看到他们一不小心掉下的泪水,害怕看到他们因为想家而挤出来的扭曲的笑容。就如庄院长所说:“每天支撑着他们的动力,就是赶紧干完工程,早点回家!”

退出钻塔,旁边的杂草丛中用几块石头搭成的野炊炉灶边丢弃着几个泡过的方便面盒。工人告诉我们,他们一般三班倒,人手不够的时候就两班倒,饿了就泡盒方便面充饥。

此情此景,我的心里涌起敬意。

我们就要下山了。

不一会儿,就可回到温暖舒适的家,可回首看看大山上的地矿工人,他们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那个日思夜想的家呢?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1687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