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一条河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邓有民    阅读次数:1018    发布时间:2017-06-10

在崇山峻岭之间,有一片原始森林,这里阳光普照,雨水充沛,终年生长茂盛着奇花异草,栖息繁衍着飞禽走兽。寒来暑往,时光流逝,不知几年几月几日几时,从一株巨大的马桑木的根土间,隐隐约约涌出来一捧清水,若有若无地慢慢浸润于石罅草隙之间,濡以霜露,浸以雨雪,融以冰雹,呼朋引伴,逶迤汇流,终于汩汩跳跃,渐行渐远而成了一道浅亮的小溪。

小溪徜徉于茂林修竹之间,浸润于山石泥土之中,滋养草木花卉,泽被鸟兽虫鱼,与鹤鹳蜂蝶相伴,以麋鹿獐狍为俦,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清而不妖,浅而不浊。一日,山里来了一位猎人,他俯身掬水而饮,然后抬起头来说,啊,真是清凉甘甜呵!可惜水太浅,只够洗手濯足而已。小溪听后羞愧难挡,原以为自己源于自然,恩泽万物,也常沾沾自喜,感觉良好,不想今日被人一语道破浅薄,还有何面目见人?遂一头钻进草丛里。这时,一条蛇游过来,把水搅浑了,对它说道,怎么了?你回避在这深山老林、石缝草窠里有什么出息?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为什么不走出大山,去闯荡、游历、见识一番呢?小溪听后心为之动,遂从草丛里探出头来,迟迟疑疑、曲曲折折地向山外盘桓而去。

小溪发现自己天生就有“从善如流”的亲和力。瞧,那些草露水、岩浆水、溶洞水、山泉水都一路向它靠拢,还有山顶下来的融雪,天上降落的雨水,也都汇聚一处。它感到自己越来越有力量,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宽大深沉,也越来越迅捷。终于,它发出了响亮的声音,足以宣示自己的存在和快乐。它一路“叮叮咚咚”哼着歌儿前进,发现视线渐渐开阔起来,在日月星辰的照耀下,它日夜兼程地行进着。不论是大木巨石,还是悬崖深谷,都挡不住它的去路。它一往无前,所向披靡。哪怕是从万丈悬崖上跳下去,它也毫不迟疑,这种粉身碎骨的决心,义无反顾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叹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它为自己的勇敢而自豪,它喜欢这种飞奔而下的感觉:气势如虹,声如崩雷!下落而成的龙潭,深不可测,不仅可供人洗手濯足,还足以淹没其头顶,褫夺其性命。当它终于奔出大山,看到沿岸的田畴农舍,经过人烟稠密的集镇,在人们的交谈中知道自己的名字变成了 “小河”、 “大江”……,它更加雄姿英发,奋勇前进,波涛汹涌,势不可挡!可它不甘心一直走“下坡路”,也不愿意被人一眼看透,它把自己弄浑,让人摸不透自己的深浅,故作高深,洋洋自得。为了显示自己巨大的能量,它不再坚持一贯温顺谦恭的作风,它呼风唤雨,风生水起地要大干一场!它在狂风暴雨的簇拥下,发怒了,变色了,身体迅速膨胀,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下子吞没了沿途的良田沃土,集镇村庄,所有房屋、人畜、桥梁、道路、果园、乡村、城镇……,顷刻间荡然无存。在一片汪洋中,它威力无比,对一切拥有了生杀予夺之权。它已经不再是那条遭人嘲笑、任人嬉玩的小溪流了,它现在是大江大河!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世界。一切都在它的掌控之下,一切都要看它的脸色行事,它志得意满,太任性了。

当洪水退去后,它懒懒地躺在河床上面,面对满目疮痍、一片废墟的荒凉景象,它感到寂寞、疲惫和厌倦,因为既没有人来崇拜它,也没有人来谴责它。不久,人们从逃荒的路上回来了,很快重建起家园,恢复了生产,田园里重新长出绿油油的庄稼,村村寨寨又冒起了袅袅炊烟,到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人们依然利用它来灌溉农田,饮用人畜,浮动船舶,渔获鱼虾,洗涤什物,大家对它因为无知而犯下的大错也没有说什么。大禹、西门豹、李冰父子等带领人们还对它进行了疏浚和改造。它反省自己过去破坏和毁灭的暴戾行为,都是因为自以为是,不甘居人下,而又刚愎自用,加上狂妄、无知、躁动、浅薄与狭隘,才控制不住自己,最终酿成大祸。而每当自己处在低谷与深潭时,就会因位低而谦卑,因充实而平静,因涵养而深沉,老子说“上善若水”就是指这个时候。于是,它慢慢变得沉静起来,不断改变自己所处的位置,让自己总是处于低下,保持谦逊;它接纳清流也融汇浊水,它养育鱼虾也安抚蛟鳄,它藏污纳垢,涤荡芜秽,灌溉田园,利于舟楫,休养生息,润泽万物,人们赞扬它是“生命的源泉”。它的名字也逐渐演变---溪流、泉水、小河、大江、湖泊……

它越是处于谦卑的地位,内心越是沉静和美好。它一直向下,降低着自己的身姿,却发现自己并未因此变得矮小,反而越来越深广,越来越浩瀚,越来越充盈。它沿途都听到人们对“大海”的赞美,人们常说“海纳百川”。它还知道万事万物都以“海平面”作为基础来衡量高度,所谓“海拔”多少。表面上看一切都高出了海平面,其实大海的深度才是最“高”的,大海的宽度才是最远的。这样想的时候,它知道自己终有一天会成为深蓝而深邃的海洋。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4715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