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驻村文章之六:我的驻村经历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陈丽荣    阅读次数:1686    发布时间:2017-07-17

2016年3月21日,县里驻村干部的到村接任,宣告了我2015年驻村生涯的结束。由于工作交接仓促,乡里大多朋友下地忙指导百姓春耕了,根本没机会和朋友当面道别,我只能默默收拾行李。腾出住处。环视以往狭小局促到如今空空荡荡的宿舍,心中怅然若失。带着一丝失落和不舍,暗暗道声“再见”。

空闲间,偶然翻阅起自己的两本驻村日记,驻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似一幕幕电影在脑中插播回放,让我辗转难眠。从驻村前的懵懂茫然,到如今的“侃侃而谈”,我惊讶于自己奋进的一年原来收获颇丰。或许一年来对专业研究的搁置,一度让我质疑自己当时的选择,但积攒起的驻村经验却给予了我不一样的生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色彩。


入  村


“你就是省里派来驻我们村的队员小陈吧?”在化落村村委会,忐忑、紧张、期待的我,随着包村干部刘安勇,见到了迎接我的村主任张发良和村支书宋正怀。在那里,我获得了化落村村情第一手资料--各组群众、贫困户、重残户名单及信息。

简单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以后,我表达了想召开村党员大会的想法,一来自我亮相,二来认识大伙,顺便听听大伙对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症下药。村里包含预备党员在内有18名党员,在接到会议通知以后,陆陆续续赶到了村委办公室。大家对我的到来充满疑惑和不解。当得知我是省里派来帮扶的驻村干部时,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交谈以后,我得知制约村发展的主要症结在于地理环境恶劣,道路不通,群众文化水平低。

村里的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办公环境偏僻简陋,所谓的食堂更是徒有虚名,顿顿的白水面条让我招架不住,只能自己备上“老干妈”,才能勉强下咽。工作的繁琐,交通的不便慢慢磨灭了我们初来时的激情和新鲜感,但这才只是一个开始,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大到道路整修、计划生育,小到邻里纠纷、家庭矛盾,都需要村支两委来解决。看着村支两委忙里忙外,饱一顿饿一顿,我才感觉到基层工作的不易。累了,就在沙发上小憩;饿了,就在电磁炉上煮个面条、土豆、鸡蛋。    

群众利益无小事,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马虎,老支书都过60岁的人了,在这岗位上兢兢业业干了30多年,他说,当好一名村干部,不仅要有责任心,更主要的是奉献精神,村干薪水微薄,很难支撑起一个家庭。为了村里的工作不落人后,百姓办事方便,牺牲是必须的。与他们相比,我深感自身的不足,形势所迫,我必须得快马加鞭,赶上他们的步伐。


走  访


仅仅从村民组长口里了解村情民情是远远不够的,我决定和包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进行走访,了解村基本情况、经济发展情况,生产生活状况、住房情况、享受社保情况,也包括村民的诉求、发展遇到的困难等。

去往各小组第一天,包村干部会引路指导,其余时间都得靠自己磨练。虽然我自认一向胆大,但着实被一些突发事件惊到了。入寨,岔路多,易迷路,转了几圈找不到出口;走访户数多了,走访过的人家,回头又忘了,会再次叨扰;骑着低音炮、大马力摩托车的小年轻们,在狭窄的乡村路上扭来扭去,耍帅扮酷;更恐怖的是,被寨子里面突然蹦出来的三四只土狗追着跑,吓得魂飞魄散……

入村之初,出身农门的我面对陌生的村民,竟然不知从何谈起,村里留守的大都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说的都是本土话,交流起来极为困难,好在包村干部的“翻译”,才让交谈成为可能。我这才真正认识到,如何与农民沟通交流,怎样和老百姓拉近距离是个大学问,好在有包村干部的穿针引线,一提到近几年来地矿局帮扶村民种植朝天椒、修建养殖场、水库…便会立刻打开村民的话匣子,透露出对地矿局的感激和期待,进而,他们会主动提出急需解决的难题。想要哪些方面的帮扶措施。慢慢的,我从无话可说到可以和百姓拉家常,讲笑话……走访慢慢变成一件较为容易的事情。走访过程中,渴了,路边拔个萝卜,塞口山泉;饿了,啃个地瓜,吃块饼干;累了,草坪路坎,躺起歇息……


融  入


开展工作,首先要从整顿村委会开始做起。一直以来,村委会办公大楼内部破破烂烂,没有围墙,有村民为偷村委会东西,连窗户都打烂了。村干部因为缺少工作制度,工作时间散漫,文件书籍堆在一起,整体乱糟糟的。由我和村干部牵头,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7万元帮扶资金,作为改建村委会办公大楼的费用。1个多月的重新整顿,村委会大楼旧貌换新颜,我们用多余的资金为村委或添置了沙发、办公桌椅等硬件设施,也完善了文件资料、宣传栏、工作制度等软件资料。我们将驻村工作组分为小组,轮流值班,保证每一个群众来办事都有人接待。

在大伙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争取了各级和驻点有关单位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共投入资金数万元,协助村两委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村里13名重残村民无偿获得了残疾证、低保、免了社保;部分村民获得危房改造资金,建起了新房;18户贫困户靠生猪补贴购买了预备过年的猪崽;养殖大户的黑山羊、土鸡生产规模得到扩张;高龄老人得到米数包、油数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留守儿童得到细致关怀,不再孤苦无依。

化落组王家麻窝示范种植大红桃300亩,种植完成了;公路沿线的莲花白种植基地建成了;跳花坡至龙马公路段、关乎113户近400村民的通组毛路改建了;新塘组返乡农民工养鸡示范基地示范带头作用见效了……原有的271户贫困户降到了126户,低保户117户降到了38户。

因为村里的巨大变化,百姓亲切的称呼我为“陈书记”,下村搭摩的,跑车的村民会主动请缨;赶集日赶集,卖山货的村民会主动硬塞一把核桃,一把生板栗;到户饿了,在家的村民会奉上煮熟的土豆,红薯犒劳;回乡天黑了,路旁的大娘会留你住宿……群众和我都不再拘谨,而是像亲人、朋友。从他们感谢的声音中,从他们满意的笑容里,我得到了最大的奖赏和鼓励。


感  悟


有人说,驻村是为了“镀金”,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其实不然。驻村期间,要克服性别、身体、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诸多困难,尽职尽责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履行使命,服务群众的同时,我磨练了意志,丰富了阅历,充实了人生,提高了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素质。深入农村、融入群众,我才能真正体会到基层工作生活的艰辛,才能体察到民情,才能加深对群众的感情。在村里,用真心对待群众,用真情感化群众,用实际行动犒劳群众,不但为我们驻村干部树立起了良好形象,而且打造了地矿帮扶的好品牌。

实际工作中,我时时处处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倾听群众诉求。一是勤走访,只有掌握村情民情,才能收集问题,分析原因,解决难题。二是对群众的政策咨询或疑难问题做到有问必答,消除群众顾虑,并把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政策、法律知识译成制成宣传栏,使群众懂法,懂政策。三是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入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只要是群众诉求,都要当成一次以心换心的机会,切实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点点滴滴建立起与群众的感情。


尾  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当驻村越来越接近尾声时,老百姓强烈的不舍,村干部欲杀鸡送行的举动都是我诚心对待群众,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结果。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好口碑。赢得驻村点群众的心,受到群众的拥护,是我驻村以来最大的收获,只愿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能为贵州省同步小康驻村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6819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