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几经沧桑斗姥阁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姜晓    阅读次数:1492    发布时间:2017-08-15

“木构虽然黄鹤楼,水光山翠四围收。得名但见云千叠,对景常衔月一钩。陈守文章知共赏,郑仙姓字叹空留。莫教风景闲中负,乘兴登临最上头。”这是清代诗人饶家林吟咏大方斗姥阁的诗句。读罢此诗,我对斗姥阁的命运沧桑的历程油然而生感慨。

斗姥阁(妙湛寺)是大方县城北边的一处寺庙建筑群,占地面积147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坐东向西,依山傍水,高低错落,布局美观,集儒、佛、道三家文化经典为一体,包括老君殿、韦陀殿、庆云楼、斗姥阁、大雄宝殿、放生池、阳明祠、玉皇泉、斗姥泉、斜山长廊、祖师坟、百子崖、送子观音殿、五观堂、回龙阁、北斗泉等,集殿堂、廊、亭、楼、台、阁、馆、崖、池、泉等丰富的建筑形式为一体,体现人天合一,堪称仿古建筑的“大观园”,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精品,是大方旅游文化长廊的一处景观,是黔西北高原古建筑群一颗璀璨的明珠。

斗姥阁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其间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时均曾有过维修和扩建,形成一处综合的建筑群。它有多座建筑,顺着山势逐渐升高。这处建筑,在清末和民国初年时期,被世人誉称为全黔之冠。从右侧的月亮门进入庙中,先见到一大水池。一汪清水将眼前的山水楼阁亭榭倒映其中,美如图画。池的中央建一亭阁,其下方有几个小石龙张着嘴,喷出碗口粗的水流,冲动龙嘴里的石珠,叮咚有声,然后跌落到下方镂空的圆石中,溅起阵阵水花,煞是好看。清时女诗人周婉如,在游斗姥阁时,曾赋诗写道: “石吐清泉绕万流,松杉风送韵啾啾。叮当铁马敲僧梦,嘹亮金钟动旅愁。斗姥阁高凭士赏,奢香墓古待谁修。低回二百年前事,把酒高歌且逗留”。斗姥阁建筑群有几处代表性的建筑。

斗姥阁庙门的两棵大白果树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传说是明洪武年间朱元璋送给奢香的,迄今五六百年了,长势依旧婆娑。阁楼红墙内外各有一株,春日柔枝滴翠,炎夏冠如华盖;秋凉满树飘金挂银,寒冬虬枝迎风傲雪,恰似一位仙风道骨太上老君。相传清乾隆年间,墙外的那株银杏树化为人形,自名“白恕仁”。到省参加科考,金榜题名后传捷报喜 ,而查无此人,报喜人因坐桥头 ,忽见银杏树上挂有一顶书生头巾,树脚放有夫子履,遂将喜报贴于树上,尔后遂称那株古银杏树为“白衣秀士”,成为大方八景之一。

阁中有一座庆云楼规模较大,为三重檐每重六翘角的攒尖式亭楼,全为木料穿斗,六柱落脚,盖小青瓦;头重正面,进门为四扇半窗门,其余五方均为木板窗砍以四扇窗棂组合,亭正南内为玄梯斜上二重,二重窗棂同头重;二重门北为玄梯通三重,三重窗棂与头二重同;据传:原建的庆云楼三重顶,为三亭组合,因遭雷击后,改建为三重盖顶,每重翘角均挂有铁马,清宣统二年,经大定知府陈庆慈缮葺后,邀请了方城知名的文人墨客、绅士巨商等参与落成庆典为楼取名,时逢风和日丽的金秋八月,庆典开始,天空突然出现了五彩祥云,人人举杯相互祝福,当时在场的名诗人书法家刘钊魂,以酒助兴,随及执笔写了“此心应如流水,何日再睹庆云”楹联,获得了在场人众称赞喝采,一致同声将此楼令名为“庆云楼”。

重建后的庆云楼,四面环水,正处塘心,四周是宽长各10米的水面,水深约米余。从韦驮殿前一米五走道轴线上,是一1.5米宽的石板平桥,直达庆云楼三米平方的墁石平台上,在靠近楼基石台正中,安置有高80公分,宽1米的龙盘石;龙盘石的盘龙,雕刻精细,造型生动,龙头在中昂起,口吐清泉;龙口中特刻有一石宝,在清泉喷吐中随之转动,发出悦耳的呵呵之声,游人觉奇,伸手去取石宝,但不管从何向,从何角度,都无法将石宝取出,深感神妙;龙盘石左右的护夹石条上,刻有清朝书法家何绍基书写的“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对联,龙盘石左右,各是三级踏跺而上。楼后与楼前的平板桥相同,系通往斗姥阁的通道。

斗姥阁是轴线上的一处中心建筑,由正殿及左右庑殿(厢房)组成。正殿依地形建在高达1.5米的基础石台上,全高18.36米,三层三檐12翘角攒尖顶;底层为7开间,每间九柱落脚,四翘角,面宽36.45米,进深10米;二层从底层上中起,对角线为6.65米,三层对角线为4.75米,阁顶置葫芦宝顶;底层后墙及左右侧为护墙封闭。正殿中门是雕花隔扇门,左右靠护墙各一间,以木墙与正殿隔开,为主持道士住室,各间均为砍窗雕花窗棂,前为挑檐走廊,廊道宽2米,六楹柱,柱上有半圆雕撑拱,殿的中门额上,斜面前俯的黑色直匾上,是阴刻行书“斗姥阁”三字,门前左右楹柱上,书有“天外诸山入抱,座间九姥齐年”对联,殿内正中,是1.3米高的壁龛,龛上塑有斗姥娘娘贴金坐像;殿前从院中为宽约2米的九级踏跺而上。

庑殿建在正殿左右两侧约1米高的基础平台上,各面宽为10.5米,开间三,进深5米,全高6.5米,硬山顶盖小青瓦,石灰塑脊,除向院内一方开有双合扇门及雕花砍窗外,三面为护墙封闭,均为五级踏跺而上,院内为条石铺墁,正前是护墙,护墙左右开有月门。两厢庑殿,均为茶座憩室,左厢门联是“琴棋观世界,诗酒作生涯”;右厢门联是“花心镜里放,清趣闲中来”。清末民国初年时期,大方民间有组织“耆老诗社”和“千秋会”,亦常到茶座憩室评诗论赋,弹唱文琴。院中正殿前左右,系以条石安砌的花台,高约80公分,栽有两株金桂和银桂,树杆直径约20公分,高约3.5米,树冠为伞状。这两株桂花,特别珍贵神奇,每到金秋八月,进入院内,特别芳香,最奇妙的是在每张叶片背面,都有若干油室(黑点),取一片认真细看,每个油室(黑点)里都是一个“贵”字,令世人无不称奇,可惜现已无存。

阳明祠,建在斗姥阁后的轴线上,面宽8米,高5米,为三列两开间,进深4米,全系木料穿斗建成,上盖小青瓦,石灰塑脊,无门窗护墙,仅在后背才以木板墙封闭作为东壁,木壁上以正楷直书王阳明“三书安贵荣”全文,再加透明油漆涂盖保护。小小一个大方城,何以同大名鼎鼎的哲学家王阳明联系在一起?据说明朝正德初年,王阳明被谪官为龙场驿驿丞,时值奢香的八世孙安贵荣袭任贵州宣慰使,奉诏从征香炉山之乱后,加功为贵州布政司,这时贵荣动意,欲减龙场九驿,阳明先生闻知,曾三书劝阻,贵荣深知利弊,予以采纳而九驿畅通。乡人为纪念阳明先生劝减九驿之功而建阳明祠。

百子岩也叫千佛岩,是斗姥阁后山上的一处建筑。全高14.5米,双檐八角攒尖;底层面为四方形,空间直径为12米,空高为8米四翘角;二层对角线6.6米,四方翘角,园形花窗,上盖小青瓦,石灰塑脊,顶塑葫芦。底层以灰浆三合土(石灰、黄坭、糯米面)堆塑成高低凸凹不平的山崖状,直达楼面,楼的吊鼎面下,凌空塑为“天体”临边四角,开有东、南、西、北四天洞,天洞与侧面可从外透光。其下堆塑的山崖上,塑有大小不等的人像数百个,形态各异,造型生动,姿态万千且逼真传神。这些塑像的形像,总揽了人间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亦有贵贱区分,贵者为官为绅,“贱者”拾粪浇园,各行各业,无不表现,可称为当时社会万像的总汇。

据今年八十多岁旅居成都的大方乡贤姜福远回忆:1948年,石勋到大方当县长。将寺庙的和尚尼姑赶出去,拆庙打菩萨,斗姆阁第一次遭到劫难。

解放后,斗姥阁先是被改成造纸车间和榨油房,后又变成大方酒厂的发酵酿造车间。缘其有一眼趵突泉日夜喷涌汨汨清泉,其水静置后可悬浮一分硬币,且水满而不溢、味清冽而甘甜。其水之甘洌与“农夫山泉”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革期间,“破四旧”、“灭资兴无”等,斗姥阁再次遭到劫难。

斗姥阁重建,是方城黎民百姓的福祉。春来花开满树,百鸟婉转,流水潺潺,善男信女,穿红戴绿。夏日荷花亭亭玉立,如美女出浴。秋桂飘香,银杏撒金。冬日木鱼声声,诵经声终日不觉,香火延续。斗姥是北斗七星生母,“二十八宿镇乾坤,十二宫辰安天下,四圣天君把天门,三元三品三官帝,四圣四府四天丁。周无诸斗府,河汉众星真,生天生地生万物,保家保国保皇民,百万雷兵常拥护,五千甲将尽随行”,真正是神威浩荡,法力无穷!庇护大定子民物阜民丰,幸福和谐,岁岁年年柳暗花明。让奢香故里繁荣昌盛,日新月异,让远方游人心旷神怡,舒心惬意。


【编辑:向鹏程】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7351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