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走“读”梵净山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邓有民    阅读次数:1037    发布时间:2017-09-29

我第一次上梵净山,是在1990年夏初,总共花了三天时间,印象特别深。那时没有索道,就靠一双腿脚攀爬。从黑湾河徒步进山,第一天夜宿桑木沟(又名铜矿场),睡大通铺,吃腌青菜下饭。大家心情快乐,精神饱满。饭后在客栈附近转转,风景绝美。坐大青石上,一抬头就能眺望到云遮雾绕的红云金顶,是乎并不遥远。可是一打听,才知道还有七八千级的石板路呢!

从黑湾河一路进山,已初步领略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奇异风光。翻出当年日记,有这样的记述:“下午1时许,徒步进山,山路逶迤,地面潮湿,头顶浓荫蔽日,路上景色绝美……时而木桥跨溪而过,时而石亭依山而立。野花幽香,佳木蓊郁,有好鸟鸣于树梢,像一位音乐大师,为我们进山伴奏。天气多变,分明是晴空烈日,转眼就细雨沙沙;刚刚雨霁初晴,倾刻又大雾迷途。道旁有翠竹林立,有古藤绕树,有大木横卧,有溪瀑映流……小石潭水清若无,鱼皆‘空’游可数;路上没有遇到金丝猴,但看见一大片珙桐树,正值初夏花开时节,翠绿的枝叶间缀满了洁白的‘和平鸽’。隐隐约约听到从幽谷深涧传来大鲵(娃娃鱼)的叫声,那一声声婴孩般的啼唤,渲染出梵净山的深邃与神秘……”这样读着,我仿佛觉察出了时光的倒流。那时,我刚二十出头,浑身是劲,初次远游,兴味盎然,特别是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我们一行十余人坐一辆大蓬货车从铜仁城出发,一路盘旋颠簸,经坝黄、长坪、江口县城然后到达黑湾河。由于进山公路没有通车,我们只好徒步,于是才有机会领略梵净山原始森林的自然风貌和神奇魅力。如今乘车进山的游客或许少了这分辛苦,但同时也错过了许多旖旎迷人的风景。

翌日一大早起来,还来不及吃早餐,就带上干粮出发了。那时没有挑夫和滑竿,行李都是自己拿。大家互相帮助,彼此关照,共同鼓劲,从山脚望山顶一起努力攀登。刚开始我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一口气跑了几百级石梯,把同伴都扔到后面去了。可是,上到一千余步,我便锐气渐消,速度趋缓,不得不走走停停,张大嘴巴吞吐着含氧丰富的空气,睁大眼睛饱览风光旖旎的美景。越往上走山风越大,云雾也越大,一阵过路雨后还能看到跨越山谷的彩虹。爬上三千步后,已经凉风习习,白云飘飘。有古树横生,盘根错节,粗大的枝干往往挡住去路。巉岩峭壁,有老鹰盘旋而上;石梯逼仄,山道迂迴,游人上下鼓劲加油,声相闻而人不见,大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这时,一朵乌云倏忽飘过头顶,洒下阵雨,让人疑心是否有妖怪出没,仿佛置身于《西游记》所描写的荒山野岭。一路上山,才发现梵净山自然植被的垂直带谱十分明显,这里已见不到山脚那些高大茂盛的常绿阔叶林了---最直观地呈现出梵净山生物多样性的特征。此时,被汗水湿透的衣服已经风干,灌满山泉的行军壶业已喝干。虽口渴身乏,也抑制不住精神的兴奋。特别是上到六七千步时,回身下望,云海翻腾,这景观只有在飞机上才能看到。一阵天风吹散脚下的云层,隐隐现出无数黛青的山头,恰与古人说的“一览众山小”意境相吻合。驻足远眺,云山雾海,蔚为大观。只觉得身体的劳累与疲乏都一扫而空,清凉的山风吹得头脑异常清醒,油然而生飘飘欲仙之感。再拾级而上,脚步又变得轻快起来了。

当全部人马都上到距离蘑菇石只有几百步石梯的一处山顶客栈时,已经是下午时分。同行中有好几人要求在客栈住下,休整半天,住宿一晚,养精蓄锐,明天一早登金顶。带队的人为了顾全大局,就说服其他人也一起住下来。客栈是一排砖瓦平房,设施非常简陋,客房内摆着硬板床(连铺),厨房里砌设着柴灶铁锅,肉食蔬菜米面等都是请人从山下挑上来的。晚饭时,几个男人聚在一起喝着苞谷烧(用苞谷酿的烧酒),对景而饮,交谈甚欢。我趁着酒劲,起身到客栈附近巡视。终于抑制不住兴奋,一个人爬到蘑菇石去了。夜幕降临,山风吹动杂草矮树丛哗哗作响,一种不知名的小飞蛾特别多,密密匝匝地快速低飞,冲撞得脸皮生痛。意兴阑珊,遂回到客栈。因为爬山的疲劳加上白酒的催眠,放倒身子就呼呼大睡了。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匆匆吃罢早饭,一行人望山顶蜂拥而上。金顶之险,早有耳闻,身临其境,亲眼所见,果然名不虚传。遂手脚并用,两手抓牢深嵌在石头里的一截铁链,半只脚身插进钢钎凿出来的石窝石磴,一手一脚艰难地往上攀爬。仄身金刀峡,头顶一线青天,脚底万丈深渊,稍不留神就有可能一失足而粉身碎骨。大家一个重一个如叠罗汉般小心翼翼向上爬着,连相互提醒和鼓劲的话都不敢大声说出来。我尽管年轻力壮,心里也难免打鼓发怵,但想到古人说的“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一念之间,便咬紧牙关,一步一升,终于爬上了金顶。顿时,我简直要长啸了!遥想当年玉皇大帝抽金刀剖开此峰,手起刀落,一分为二,那是何等的神功与魄力!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在这凌空绝壁危峰之上竟然屹立着两座古庙,一座释迦殿,一座弥勒殿,分峙金刀峡两侧,中间有石板桥相连通。移步桥上,祥云缭绕,竟有一步登天之感。此情此景,让我深信古人说的“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时才知道,同行中有几个人没能爬得上来。有的止步于蘑菇石,有的爬了几十步就屁股朝下慢慢地缩回去了。他们见我们下来,忙趋前打听在上面看到了什么绝世的风景?我们只管微笑,摇头,并非故作神秘,实在无法用语言告诉他们。

下山的时候,我的两条腿竟完全不听使唤,一溜小跑,想停都停不住。青天仿佛水洗一样的明净,白云流水般在石板道上漫过,鸟群藏在树丛背后只管啁啾不已,让人顿生依依惜别之情。途中遇到刚上来的游客都吃惊地看着我们奔跑而下。大约不需3点钟就到了前天住宿的桑木沟。待赶回黑湾河已是晚饭时分了。

这是我第一次游历梵净山。许多年过去了,当时情景犹历历在目,让我难以忘怀。梵净山索道开通后,我陪客人也去过好几次,但印象都不深。我常常想,作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梵净山,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书籍,要想真正读懂它,非逐字逐句逐页地细阅慢读不可。如果来回坐缆车,只肯花上小半天功夫,那只能算“到此一游”罢了。其实,古人深谙游山玩水之道,徐霞客游黄山,前后两次,第一次走了整整十天,第二次游了四天。那么,游梵净山,还是走“读”最妙。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3937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