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多彩贵州行之五:诗意黄岗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刘显沐    阅读次数:1033    发布时间:2017-12-05

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在贵州省黎平县黄岗侗寨寨门前,戛然而止,延续的是寨内俭朴街道。寨外,宽阔的高速公路,呼啸而过的高速列车。寨内,群山环绕,木屋黛瓦,古朴幽静。寨门似乎成了今日的繁华与往日古朴、现实与梦幻的交汇点。

村口,两座雕龙画凤的侗乡风雨桥,横跨溪流之上。向东,溯溪而上,河北为大寨,人口较多,河南因数次免于火灾,房屋较老,故称“老寨”。而寨门附近新建房屋,就是“新寨”。

夏日午后,黄岗一遍安静。略显老旧的吊脚楼,依山傍水而建。吊脚楼,两三层高。底部或为储藏室,或饲养家禽。木质楼梯或明或暗,折返到二楼,二楼宽敞明亮,是家庭生活中心,三楼或居住或休闲。小瓦木墙,几根木柱支撑整个楼房,房子的横柱,楼板,橼子及瓦条,都是榫卯相连,看不到任何金属钉的痕迹。外看,似乎楼房不够结实,行走其中,如履洋楼,稳固如山。晾房则分布于田间地头,水中溪边,寨前村后,见缝插针。样式上也是吊脚楼,或单立或几栋相依。一楼完全空旷,便于通风。二楼,并排建有两间木屋。一间是三面通风的晾晒房,支起高低不一的架子,其上晾晒稻谷、豆子等农作物。待完全干燥脱粒后,放入隔壁有墙的木屋,储存在房内大小谷仓中。寨内楼房大多古旧,木质建材已经发黑,裂纹密集,房顶上的细瓦黝黑发裂,门前石雕已经溜圆光亮,铺路的石板间布满绿绿的青苔,尽显寨子的古朴沧桑。

规模不大的黄岗侗寨有五座钟鼓楼确实令人意外。分别称诰落,当老,扒西,亮井和包几,每座鼓楼代表一个宗族。原来为四座,树大分枝,近年河南的40多户诰落人自建了包几鼓楼,独立门户,但重大活动还是以诰落鼓楼为主,仅在包几鼓楼行日常之礼,显示中国人根与枝叶的关系。钟鼓楼都为干栏式,全木质,榫卯相连,成六边形,高在15-20米之间,雕梁画栋,中间为火塘。

一座鼓楼为一个支系 (家族) 或一个姓氏的象征。五座钟鼓楼,叙说着黄岗五姓人艰辛的迁徙史。吴家是寨中大姓,先祖籍贯广西梧州,因家族争斗,躲避仇家,先至江苏,再经湖南,到贵州宰高,育有三子一女。老二,老三打猎中发现黄岗是个好地方,后老三到黄岗居住,繁衍生息。陈家原是汉族,来自湖南,打猎为生,久居黄岗而入籍。芳家也是汉族,先祖大概在清朝咸同年间迁来黄岗,约为150年左右,娶侗家女儿为妻或媳,后逐步丢失母语,彻底地方化了。石家于解放前两三年从芭扒侗寨逃难到黄岗。梁家本是龙图的侗族,解放后移居至此地。侗家人没有文字,口口相传。说不清黄岗具体的开寨时间,今日,看山脚至绵延几座大山的千块垒砌梯田,可想而知,如此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完全人力情况下,没有数十代人的努力,是开垦不出来的。

钟鼓楼不但是家族团聚之地,也是改土归流前的议事之地。古时,柳江支流四寨河流域组成民间组织“千三款”,“七百苗寨”是属于“千三款”的小款,如今的黎平县的黄岗、岑秋和属于从江县的弄盆、当苟等或苗或侗或苗侗杂居的村寨,组成“七百苗寨”,黄岗是“七百苗寨”的首寨。

“款”是各族先人的自治组织,规范和治理社会就是“款约”。“款约”就是“款”内的约定及最高规范,如“田地不准买卖,田都是公共的,你住在那一块,你就有权利管,管得好你吃,管不好你不吃”,“共同抗外敌,搞好团结”,“住在哪个片区,就不让别人来侵占山林田土,阻止不了,七百苗寨一起上”,“不准偷盗,挖墙拱璧,抢劫,闯入别人屋子”等等。细思起来,如此治理方式及款约,有“乌托邦”的成分和萌芽,是当时高原人抵御天灾人祸和抱团取暖的最好方式。

昔日首寨,今日冷清。村里人说,逢年过节,务工的后生们都回来了,大歌不歇,酒宴不断,热闹非凡。侗族传统仍在,黄岗及关联的寨子节日很多,除了春节,端午,中秋等共同节日外,有正月初七、初八黄岗抬官人,二月十五坑洞摔跤节,三月十五宰高摔跤节,五月五双江端午节;六月六粽粑节,六月十五黄岗喊天节。还有遇七月初七,七月初十,七月十五,七月十八,八月初一等都是节,多得叫不出名称。周而复始,年复一年,众多的节日,是侗家人的美食、服饰、歌舞及文化的展示,也是侗家文化及精神生活的升华。

房前捶打侗布的大嫂,笑眯眯地叙说侗家人的生活。黄岗人除了必要的工业品外,其余的都是自产自用。耕作水田旱地,施用农家肥,粮食天然长成。用石舂碾米,石磨碎米,柴火蒸煮,植物染色,食品香甜可口。自种,自纺,自织,自染和自缝服饰,黄岗人爱黑,以黑为美,追求纯黑的洁净。黑色或深蓝的服装,挑花和刺绣的胸兜、肚兜,银色头饰和手饰,就是黄岗人的时装。

大嫂瞟了一眼身旁帮忙的大哥,自豪又骄傲地说,侗族女人是家里的事实核心,是日常生活的主力军。摘棉,拉球,纺线,织布,蜡染到制衣,是妇女的工作。种田,收割,晾晒,舂米,做饭,摆宴都是女人的日常。因为有了女人的坚韧温柔,才有侗家汉子坚强耐劳。大嫂健谈,玩笑地对着同行女伴说,把男人留在侗寨,假以时日,“三高”立刻下来,肚腩变成腹肌,关键是学会唱酸(女)人的侗歌。

大嫂说的侗歌是侗家三宝之一。节日时刻,婚丧嫁娶时点,劳动休闲之余,都会唱侗歌。“饭养身,歌养心”,侗家人把“歌”看成是与“饭”同等重要的事。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会唱歌的歌师是为社会所公认的最有知识、最懂道理的人,受人尊重。于是世代都以“会唱歌,会歌多”为荣,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大哥是歌师,说起侗歌两眼放光。侗族大歌有鼓楼、叙事及社俗等多种,不同的时间地点就唱不同的大歌。黄岗是附近的首寨,更是喜欢大歌,人人会唱,久而久之,黄岗就成了侗族大歌的发源地之一。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侗族大歌,是黄岗人心灵的歌声,是自然的声音,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和谐之声,歌唱自然、劳动、爱情和友谊,歌唱美好的心灵,唱出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风尚和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侗族人缺少文字记载,大歌就成了侗族人重述“过去”的主要形式,口口相传,记录了侗族文化传统,诠释了侗族来源及本质,确定了侗族族群边界。流传于黄岗的侗歌《祖公落寨》记载了黄岗先祖沿河迁徙的历史及与兄弟侗寨和兄弟族裔的关系,侗歌《九十九老人议款》中唱道:“众人商议定,派人各处侗寨传,著名侗寨都传到,著名老人都请完,邀请百位老人来,把这纠纷断”,记载了款的活动方式。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繁衍生息,侗族大歌逐步遗忘与现实无关的“过去”,添加与未来相关的“现在”,用歌词记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未来的憧憬,用大歌将坎坷山路唱成平坦通途,用歌声将苦难逼仄转换成诗意幸福。

侗家人热情豁达,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极度感染人。望侗寨,假如撇去暂时的物质困扰,用超现实的眼光看黄岗,这里就是一个尚未被尘世打扰的“乌托邦”:袅袅的炊烟,高耸的鼓楼,悠闲的水牛,水中的粮仓,肩挑重物的男人,染布晒衣的女人,收取谷物的老妇,哼着侗歌的孩子,空旷幽静的广场。

当然,物质上的困扰是撇不掉的。大家都说寨子美得像首诗,像幅画。但如果应着大嫂的笑语,又能有几人能舍弃城里舒适与富裕的环境,留下来过恬静与清贫的生活?问几位壮年村民,是否会用时下流行的商业化的办法,让村民致富吗?答案是否定的。希望原汁原味地保留祖宗的传统,不希望过度商业化。如今,也不会死守贫穷,在逐步改变落后面貌,村民开始致富。诸如申报非遗和扶贫项目资金,引进社会资金,扩大侗家农副产品及传统服饰产量,输出侗歌人才,组织特色艺术表演。听后,钦佩之意油然而生,在物化严重的社会里,有一群人还在坚守,这应该是民族的大幸和未来。同时也坚信,新时代里,黄岗人及侗家人,一定会融合现代文明,保持传统,建设家乡,用侗歌唱出黄岗美好绚丽的明天。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3328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