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试论鲁迅杂文的人民性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李向上    阅读次数:4713    发布时间:2018-02-09

试论鲁迅杂文的人民性

 

内容摘要:人民性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的反映。鲁迅的杂文之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天空经久不衰,永放光芒,具有无穷的持久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他的杂文具有人民性。鲁迅以其杂文的短小灵活,及时、迅速、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甚至特意把“国民的劣根性”解剖给国民看,热切期盼国民自醒、自新、自强和争取自身的自由解放。同时,鲁迅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不遗余力地批判统治者对人民实施精神上、肉体上的双重压迫。

关键词:鲁迅 杂文 人民性 批判

 

正文部分: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文坛上涌现出了不少作家,也产生了不少杂文。可是,有不少作家和不少杂文都被历史渐渐遗忘,唯独鲁迅这位作家和他的杂文随着时光的久远而更加光彩夺目,引人注目,让人珍惜、学习和研究。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鲁迅的杂文具有无比深厚的人民性。

人民性是指文艺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的反映。鲁迅的杂文之所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天空经久不衰,永放光芒,具有无穷的永恒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他的杂文具有人民性。丰富、深厚的人民性让鲁迅的杂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了极高的地位。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文艺作品具有人民性是文艺作品获取永恒生命力的源泉。鲁迅以其时代性战斗性极强的杂文,及时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让人民警醒、自强、自救,批判统治者对人民实施精神上、肉体上的双重压迫。鲁迅在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时有一段话,我觉得就像是在说他自己:“他所爱,所同情的是这些,——贫病的人们,——所记得的是这些,所描写的是这些;而他所毫无顾忌地解剖,详检,甚而至于鉴赏的也是这些。” 【1】

一、个人特殊经历给鲁迅杂文的人民性准备了条件

“喷泉里喷出的都是水,血管里流出的都是血。”【2】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源泉。幼年家庭变故使鲁迅成为低层苦难人民中的一员,这样的特殊经历和磨砺让鲁迅始终站在基层人民群众的立场看人生、看社会,并为他今后带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情感、愿望搞杂文创作准备了条件。

(一)童年遭遇是鲁迅杂文人民性的生活基础

有两件事情是鲁迅终生难忘的,也给鲁迅今后的人生走向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1、祖父入狱家产被抄成为“无产者”

祖父突然入狱家产被抄的“家庭变故”给鲁迅苦难的童年。苦难的童年生活是鲁迅磨砺人民思想、情感的开始。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3】

鲁迅所说的“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就是1893年(光绪十九年)他的祖父周福清被判“斩监候”入狱8年。从此,鲁迅家由一个具有四五十亩水田的地主家庭,渐渐地变成一个一无所有的被称为“乞食者”,也让鲁迅开始饱尝低层人民群众的苦难生活和生死挣扎。

2、父亲病死失去依靠成为“无助者”

父亲病死的惨痛事实给鲁迅以沉重的精神打击,鲁迅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开始朦朦胧胧地思考生活在社会底层人民群众的悲惨命运。

“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的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4】

真是祸不单行。鲁迅家因为爷爷入狱而倾家荡产之后,鲁迅的父亲周伯宜于1893年冬―病不起至1895年秋冬病势日加严重,直至1896年10月12日(农历9月6日)去世,终年三十七岁。

(二)立志救民于“倒悬”是鲁迅杂文人民性的思想基础

“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5】让不幸的旧中国的劳苦大众都能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而不至于像他的父亲一样年仅37岁就在贫病交加中死去。这是鲁迅和五四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为此理想的实现,鲁迅苦苦探索。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鲁迅四处奔波,甚至远渡东洋求学。

1、日本学医疗治国民的“东亚病夫”

近代史上,中国陷入了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境地,为了富国强兵、救亡图存,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开眼睛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师夷长技以制夷”。在1904年9月到1906年3月鲁迅去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因为他认为,中国之所以遭受世界列强的欺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的体格太弱。“东亚病夫”真是奇耻大辱。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6】

2、弃医学文疗治国民的精神“愚弱”

鲁迅觉得医术只能拯救人的身体,文学可以医治人的思想。而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鲁迅就是想利用文学的力量改变中国的国民思想。然而,鲁迅为什么要把自己文学创作精力的大部分投入到杂文的写作上呢?

鲁迅说“小品文就这样的走到了危机。但我所谓危机,也如医学上的所谓‘极期’(Krisis)一般,是生死的分歧,能一直得到死亡,也能由此至于恢复。麻醉性的作品,是将与麻醉者和被麻醉者同归于尽的。生存的小品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7】

正因为鲁迅看准了“必须是匕首,是投枪”的杂文,能达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创作目的。所以,鲁迅在他的一生中,特别是后期思想最成熟的年月里,倾注了他的大部分生命和心血于杂文创作中。据统计,鲁迅一生创作文字170万字,其中杂文135万字,占据百分之八十。他为争取国民“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而“挣扎和战斗”。【8】

(三)社会思潮影响是鲁迅杂文人民性的理论基础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病逝于1936年10月19日。鲁迅生活的年代正是旧中国生死存亡的大变革时代,人民生活在茫茫的苦海之中,夜的黑暗没有尽头也没有一丝曙光可见。1883年至1885年中法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3年讨袁之役开始,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军阀混战连绵不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陷入无尽的苦海当中,在救亡图存的十字路口,中华大地各种思潮迭起,作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中的一员,鲁迅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出路和命运苦苦探索着。

1、受维新派“新民”思想的影响

鲁迅人民思想的核心是“立人说”。在1907年前后,鲁迅受维新派特别是受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影响,发展并建立自己的“立人说”。

19世纪初期,无情的事实一再宣告了以儒家文化、专制政治和小农经济相互适应而构成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失败。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如何摆脱困境和寻找出路的问题。严复认为强国需要标本并治,最重要的是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梁启超认为只有新民,才能保证政治维新的胜利,才有新制度和新国家。他承认社会进步的首要的条件是人格的独立和思想的自由,承认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根源皆自奴隶性,而且知道不拔除奴隶之根性,中国就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这一切都与鲁迅《文化偏至论》等文章中的见解非常相似。立国先立人的思路显示了两代思想家之间的继承关系。

2、受五四运动“民主”思想的影响

在五四时期,鲁迅终于从维新派章太炎、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笼罩下彻底走了出来:

从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到鲁迅的立人思想,这是二十世纪中国思想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和现代思想的一个重大分水岭。梁启超的新民是手段,是为国家富强和政治维新而新民的;当遇到新民与政治维新相互矛盾时,就无条件地放弃甚至牺牲新民为代价。而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已经超越了梁氏思路而形成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体系,开始真正从人出发思考一切,以人为价值尺度来评判一切。这种终极价值标准和根本出发点的确立显示着鲁迅人学思想的成熟,同时也标志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现代性高度。

3、受西方“天赋人权”思想的影响

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以来的文化遗产本身足以使鲁迅获得对人的个体生命和自由意志的充分尊重。因为个体的自由意志和权利是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西方人学思想的固有之义。从鲁迅的思想情况看,固然尼采等鲁迅反复谈论过的思想家的影响是重要的,但文艺复兴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以来的人学思想传统对他的影响也同样重要。天赋人权说,社会契约论,都在鲁迅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阅读过孟德思鸠等人的著作,接触过斯宾塞等现代社会学家的思想。可以说,鲁迅接受的是文艺复兴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的全部的遗产。来自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的人本观念是他整个人学思想的基础。因此,研究鲁迅的人学思想,就不能不高度重视西方人学思想传统这一大背景,不能不注意这一大背景之下形成的中国近代的进步思想对鲁迅的笼罩。

二、鲁迅杂文人民性思想的体现

鲁迅开现代杂文之风。杂文在鲁迅的创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数据显示,鲁迅的杂文篇目高达900多篇,而小说、散文、诗歌、学术作品加起来才近200篇。杂文也是鲁迅战斗的主要武器,具有着极强的战斗性,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具有无法磨灭的价值。 

鲁迅的杂文为何能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枝独秀并占据“半壁江山”呢?因为鲁迅的杂文具有人民性。它为人民奔走呐喊,它揭露统治阶级给人民的自由是一纸《伪自由书》,它批判黑暗社会及其帮闲文人对待人民的言论自由“只准谈风月,不准谈风云”,即所谓的《准风月谈》......总之,鲁迅杂文始终坚持人民的创作方向,为人民文学的繁荣昌盛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一)解剖“国民的劣根性”让人民自省、自强、自救

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9】他为什么要“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呢?为了更好的解剖“别人”,即“国民的劣根性”,让国民走出“国民劣根性”的精神束缚,去努力争取自身的自由解放。

1、批判人民落后的思想

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人民养成了顺从、卑怯心理和奴化人格。于是,在我们的民族文化中,就有“不为最先,不为最后”的不敢冒尖思想,就有平均平等、损有余补不足、打击出色人物的小农意识,就有以我族为中心、安贫乐道、不思进取、精神自慰的精神胜利法,就有企求时来运转、坐等其成的侥幸思想,就有只求高邻人一等的“东方式嫉妒”心理,还有时常盼救星、盼青天的狭隘思想等等。对此,鲁迅以他的杂文为武器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判。

爱看别人的热闹,喜欢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以笑话别人来取乐,鲁迅批判这些冷血的国民为“看客”。他说:“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与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10】

2、批判人民落后的观念

对国民等级观念的顽固不化是鲁迅极为深恶痛绝的,他说:“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奉主子的文化,是用很多的人的痛苦换来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凡是称赞中国文化的,都只是以主子自居的一部分。”【11】鲁迅对国民的落后观念的批判是深刻的全面的,他说:“长辈的训诲于我是这样的有力,所以我也很遵从读书人家的家教。屏息低头,毫不敢轻举妄动。两眼下视黄泉,看天就是傲慢,满脸装出死相,说笑就是放肆。”

3、批判人民不良的心理

“将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事排除个别性、具体性、特殊性,做出普遍意义懂得整体概括,并加以简括的名称,经‘这一个’提升为‘这一类’的‘标本’,同时保留着形象、具体的特征,成为‘个’与‘类’的统一”这是鲁迅在进行论战时所采取的基本方法。在鲁迅生前的14本杂文集中塑造了许多精彩而典型的形象,如“二丑”、“叭儿狗”,挂着“铃铎”的“山羊”、“革命小贩”、“政治奸商”、“洋场恶少”、“革命工头”等等。他摄取了人物灵魂,勾画出社会世态,其形态是十分丰富多样的,这就是鲁迅探索改造“国民劣根性”的重要部分。

让国民抛弃不良心理,让他们的心态健康起来,才能获得人性内部争取民主、自由、解放的欲望和内动力。鲁迅说:“……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12】

(二)掀翻“人肉筵宴”给人民良好的社会生存环境

鲁迅人民思想的逻辑起点是中国人非人的生活状况和存在状态。对此,他运用了更多的杂文笔墨进行了无情地批判:专制政治权力、宗法制度和封建行为规范对人的自由的扼制。因此,人的解放在唤醒主体意识和解除精神枷锁的同时,还需要解放人的外部世界--改造恶劣的社会环境和解除不良的社会规范的枷锁,让人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得到自由和生存环境的改良。为此,必须反抗一切压迫和奴役,反抗一切非人的社会规范,让国民的外部生存环境获得根本性改善。

1、批判封建文化对国民造成的精神毒害

鲁迅杂文运用大量的篇幅对封建文化无意识对国人的迫害进行了深刻系统的揭露和抨击。在鲁迅的杂文中,封建文化无意识呈现为以下几个突出特征:其一,普泛性和渗透性的特征;其二,“软刀子”或“无主名的无意识杀人团”特征;其三,世代相传的“老例”特征;其四,以封建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特征。

鲁迅的杂文是思想式的、批判式的、文化式的和心灵式的,提供的是认识,让国民认识封建文化的“吃人”本质,而果断挣脱其对国民的思想束缚。运用形象思维,鲁迅的杂文提供了宏观的、大量的“社会相”,让国民清醒起来,勿要掉进这些“无意识死亡的陷阱”。

2、批判封建道德对人民生命欲望的扼杀

在《坟·我之节烈观》中,鲁迅批判节妇、烈女以及僵化的儒教道德。批判封建节烈观和夫权主义,谴责这种残害妇女的畸形道德。指出,多妻主义的男子没有理由将自己不能遵守的事强压到女人身上,呼吁男女平等,男女解放。《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批判封建孝道和父权主义,提出“父母对于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的思想。鲁迅指出,被“圣人之徒”所竭力鼓吹的“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是使社会退化的病根。鲁迅说:“假使古代的单细胞动物也遵着这教训,那就永远不敢分裂繁复,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类了。”从而揭露了“圣徒”们所谓的“忠”“孝”“烈”这类道德,都不过是为统治阶级献出的用以束缚人民的愚民政策,是虐杀妇女、青少年的精神枷锁,是“一味收拾幼者弱者的方式”。

3、批判封建专制对人民的迫害

封建专制统治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甚至杀戮是鲁迅杂文一贯批判的主题之一,他多次谈到“看野史杂记”的体会:“偶看明末野史,觉现在的士大夫和那时之相像,真令人不得不惊。”,“试将记五代,南宋,明末的事情的,和现今的状况一比较,就当惊心动魄于何其相似之甚,仿佛时间的流驶,独与我中国无关。现在的中华民国也还是五代,是南宋,是明季。”这些话说明鲁迅对中华民族热情之深,希望中国进步的心之切。但这也决不是无端的悲天悯人,因为尽管废除了帝制,成立了“民国”,但作为社会本质的封建专制主义并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国民依然忍受着封建专制的剥削、压迫甚至杀戮,连基本的生命权都无法保障,就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所提到的和刘和珍一样的进步青年,一个接着一个被反动统治者残忍杀害。

4、批判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和欺压

鲁迅《花边文学》集《倒提》一文中提到,租界上禁止鸡鸭“倒提”,有人因此而感慨洋人厚待鸡鸭,虐待华人,华人不及鸡鸭。从这种感叹中,鲁迅捕捉到了一种奴性的病态心理,写道:“人能组织,能反抗,能为奴,也能为主,不肯努力,固然可以永沦为舆名,自由解放,便能获得彼此的平等”,然而我们却不想念自己的力量与本质,等着别人来“解全悬”,“其甚者意‘以为莫作乱离人,宁为太平犬’,不妨变狗,而合群的改革是不肯的,自叹不如租界鸡鸭者,也正是有气味的。”文中批判国民奴性的同时希望国民能够醒悟并自救,但对帝国主义“厚待鸡鸭,虐待华人”的愤怒和批判之意更为突出。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鲁迅杂文具有无比深厚的人民性,鲁迅用他的杂文始终如一地反映着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愿望,他始终以杂文作为武器为人民战斗不息;鲁迅用他的杂文始终如一地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的杂文继承了人民文学的创作精神;正因为鲁迅杂文的人民性使鲁迅的杂文在现代文学史上取得了很高的地位,特别值得我们后来文学创作者借鉴和学习。

 

注释:

1】鲁迅,《集外集》,《〈穷人〉小引 》,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2】鲁迅,《而已集》,《革命文学》,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3】【4】鲁迅,《集外集》,《著者自叙传略》,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5】鲁迅,《坟》,《我之节烈观》,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6】鲁迅,《集外集》,《著者自叙传略》,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7】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群言出版社,2013年版。

8】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9】鲁迅《坟》,《写在〈坟〉后面》,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10】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11】鲁迅,《集外集拾遗及补编》,《老调子已经唱完》,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12】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群言出版社,2015年版。

 

参考书目:

1】 严复,《原强》,《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严复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康有为,《康有为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3】梁启超,《新民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4】梁启超,《新大陆游记节录》,群言出版社,2013年版。

5】梁启超,《古议院考》,群言出版社,2013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群言出版社,2013年版 。

7】周启明,《鲁迅的青年时代》,群言出版社,2013年版 。

 

  谢

我的成人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学习,因为工作、家庭,更重要的是因为母亲的病,拖长了学习时间,从1992年一直拖到2017年,共计25年之久。在此期间,我学到了不少书本知识,更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中无法学到的东西。尤其让我心灵感到安慰的是:母亲的病在我四处求医和精心照料之下,竟然痊愈,并能将生命延续到现在。我想,这比我拿到100本学科文凭还要重要。

然而,在这25年的学习当中,更让我终生难忘和感动的是在兰州大学文学院三个多小时的论文答辩辅导课:

我们学员一进教室,一位精神抖擞态度和蔼的教授早已经端坐在讲席上,正等待着来自全省各地的求学者的到来。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像能看穿一切的一双眼睛,让我首先预感到了这位教授学识的渊博。这时,我觉得自己是“众山”中最小的一个,在仰望着站在“泰山之尖”的这位教授。根据自我介绍,我们学员才知道这位教授就是樊得生。他向大家问好之后,马上进入正题,先是通讲,再是面对面的一一辅导,最后是论文样态拍照并保存到手机。对于每一个环节,樊教授都是认真讲授,毫不懈怠。

辅导课结束时,我们才发现,这位敬业精神极强的樊教授是拄着一双拐杖来往与各个教室的讲堂上的。于是,学员们都不约而同的把充满敬意的目光投向樊教授,好像在用目光说:樊教授,我们没有理由把毕业论文写砸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学员好像从樊教授的身上得到了无穷的精神力量。这力量足以写好这次毕业论文,这力量足以搞好今后的工作,这力量足以克服人生路上的困难。为此,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我的导师樊得生教授。在我无从下笔写作毕业论文之际,是樊教授点明了我:“你最感兴趣鲁迅的杂文,何不把鲁迅杂文集通读几遍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也感谢甘肃省教育考试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自学与深造平台,也更加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编辑:东乡哥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6595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