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与拍客兄弟中洞苗寨一日游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梁开江    阅读次数:935    发布时间:2018-03-16

腊月二十日,贵州三都拍客好兄弟罗朝兵到访寒舍。他的到来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只是家庭清贫招待不周,深感歉意!

次日,罗兄弟说要去探访中洞苗寨。我正有此意。中洞苗寨系闻名中外的“世外桃源”,被称为亚洲人类最后一批穴居部落,位于贵州省紫云县格凸河畔水塘镇格井村。我家虽然离中洞苗寨不远,曾多次要去探访,但由于这些年一直在外奔波,家乡反而成为异乡,因此未能如愿。这次幸得罗兄弟到访,相约探访中洞苗寨,甚是高兴。

早上,我们吃过早餐,两人骑着一辆摩托车开始上路。路面很窄,再加上天气很冷,不敢开快。一路上也无暇顾及喀斯特地貌带给我们的美丽景色,只想着快一点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我们经过一村又一村,一寨又一寨,终于在下午两点走到了公路的源头。由于罗兄弟开车,实在冷得受不了了,便停下车拾柴生火取暖。稍微暖和些后,罗兄弟拿出手机导航,看看还有多远。导航显示我们要去的位置在我们的后面,看样子我们已经走超过了。我们正在研究怎么走,这时前面走来一位苗族大叔。我礼貌的向苗族大叔问路。大叔告诉我,我们已经走超过了,得返回到后面那个山坳,那里有停车场,花五元钱有专人看守车,然后徒步去中洞苗寨。

原来如此!

我们回到山坳,果然看到一个停车场。边上一个小房子里坐着一位五十上下的女人,想来便是看守摩托车的人了。我们跟她说明来意,给了她五元钱。她叫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梯路上山,然后下山,再上山就到了,大约四十分钟左右就到。

去中洞苗寨的路,约1米宽,全是用石头砌的,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往上走;道路两边是茂密的树林,树叶有黄有红有绿,偶尔还看到一些未融化的白雪,像是夹道欢迎我们的到访。

好不容易爬到山顶,顿时眼前一亮:一个巨大的月牙形洞口呈现在不远处的半山腰中,洞中隐隐约约看到一些木建筑,仿佛巨人的眼睛般与我们对视!

那就是中洞苗寨了吧!罗兄对我说。我点头说是。真是太不可思义了!我们两人都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罗朝兵赶紧拿出摄影机,对着洞口猛拍。我也用手机拍下镜头。上山的辛苦一下被眼前的风景抹得烟消云散。

我们拍完照,没有坐下来休息,而是疾步飞奔,恨不得马上到达对面的中洞苗寨。我们沿着石梯一步一步往下走,大约走了20分钟,来到中洞苗寨的山脚,这里有几十户人家,房子全是统一修建的,结构完全一致,经打听才知道是政府修给住在洞里的苗人住的。但是,由于苗人住惯了洞里,出来住不太习惯,所以大多数搬出来住的又搬回洞里住了,剩下少部分住政府给修建的房屋,所以有的房屋门口也是杂草丛生,显得有些荒凉。

罗兄弟的摄影机拿在手上,每走几步又是一个好镜头。我是文学爱好者,我感受不到一个拍客对大自然的兴趣爱好与拍摄技巧,但我相信文学和摄影艺术是相通的,作品首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

下午两点,经过四十几分钟的艰难徒步,我们终于到达神往已久的中洞苗寨了。洞口是一丛丛绿色的竹林,把洞里遮掩得密不透风。微风吹来,竹枝微微摇摆,像是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这就是人间最真实的世外桃源。

我们到的时候,洞里的人们都干活去了,只有一个五十多岁大叔和他爱人在门口忙活。大叔正在摆弄树根和怪石,树根和怪石放在门口两边,摆放得井井有条,很有艺术视觉。他们对我们的到来似乎已经习惯。而我们也不惊动他们,朝洞深处走动着,上下左右一个劲的拍摄。 洞很长,洞两边是苗人房子,有的顶上盖着毛草或胶纸,有的顶上没有盖东西,看得出生活还是刀耕火种。节奏是缓慢的,没有洞外人的忙碌。

中间有一个球场,听说前两年里面有学校,最后政府为了善于管理孩子的成长和学习,都要求出来到外面的村子读了。再往里走,有个水池,水可以供洞中几十个人吃用。有球场,有水池,屏障……大自然想得实在太周到了,给了舒适的环境,还给资源,真是个伟大的创举啊!

估计罗朝兵拍得差不多了,这时也是快四点了,他开始去和那位摆弄怪石的大叔搭讪,询问洞里的情况。大叔说,他们已经在洞里住了几十年了。他的阿爸那代为了躲土匪搬进洞里来住,住习惯了也不想出去住了。洞里冬暖夏凉,很舒服的。罗兄弟问洞有多长多高多宽,大叔说洞长200多米,高50余米,宽40余米。目前有十八户人家住在里面,都很和睦融洽的。然后他指着一户人家的门口说,墙上那张照片就是这个洞里面所有成员。

我们来到这户墙上有照片的人家,看到中洞苗寨的集体合照。好幸福的一寨人,他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完全感受不到他们生活的困苦。或许,人间的幸福不一定是我们洞外人追求的物质和金钱,而是互相帮助,和谐共处,携手走过一代又一代。

我倍受感触的是,墙上一张张闪闪发光的学生奖状。一个生活在如此原始的状态下的儿女,却是如此刻苦优秀!想想我们生活在窗明几净的楼房的孩子,还有理由不努力吗?

下午五点,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中洞苗寨。这次的探访,让我收获颇丰。

走在返回的路上,我总感到有一只眼睛在目送我们。是否在告诉我们,让我们把所见所闻的一切向外界讲述,传播。这里才是人间唯一的净土,这里的未来一定更辉煌。


(编辑:东乡哥哥)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3196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