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感谢父亲的那顿竹鞭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黔西南州委政策研究室 甘杰学    阅读次数:2437    发布时间:2018-04-05

父亲是一个非常严厉的人,小的时候,他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动怒,不高兴就骂人,生气就打人,挨父亲的打骂是家常便饭,时至今日,实在记不清楚被父亲揍过多少次,但是,唯独有一次,父亲确实是往死里狠狠的揍了我一顿,让我至今仍然惊恐万分。

80年代是国家实施应试教育的年代,尽管如此,小学期间,我的学习成绩没有让父亲操过心,一年一个级,年年“三好学生”,很快我就以村小第一的优异的成绩被区中学录取了。

90年代初期的木咱中学,瓦木结构、沙石墙,低矮的教室,破烂的木窗上没有一片玻璃是当时学校的真实写照。到了冬天的时候,教师提议,班里每人出一块钱,买白色的塑料亮纸用钉子钉上就用来抵御刺骨的寒风。到了春季,同学们就把塑料亮纸撕掉,部分调皮同学趁老师板书的时候就从窗户跳出“悠闲”去了,特别是英语课,一节课下来,40多人的班级里只有20多人坐在教室里。

班主任老师叫毕元祥,教我们的语文和音乐,毕老师每节课都要给我们讲一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以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他的语文课文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同学们都喜欢毕老师的语文课。当然,我们更喜欢毕老师带有黎明一般嗓音教我们唱歌,每当到音乐课的时候,除了毕老师能在课堂上教我们一些比较“流行”的歌曲外,还可以欣赏到毕老师用脚踏风琴、手风琴、口琴表演,我对毕老师的敬意由此而生,那时候最流行的歌曲,如小虎队的《爱》、费玉清的《一剪梅》、罗大佑的《恋曲1990》、张雨生的《大海》等等,毕老师都会认真的教授于我们。

到初二的时候,我与班里的一些同学开始不求进取,遇上赶场天就逃学到外面“划甘蔗”,由于家庭困难,我是不经常与他们进行“划甘蔗”的活动,但是经常出入那种“划甘蔗”的场面,那是因为在一场胜负出来后,赢家往往要将所得的甘蔗分赏给我们这些“陪考”的人吃,后来,这事传到我的父亲的耳朵里,我被父亲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被父亲教训后,学习上我任然不思进取,白天上学循规蹈矩,瞒天胡想,晚饭后就装模作样开始复习功课。那时候没有电,父母农活操累,八、九点就上床睡觉了,等父亲熟睡了,我就溜出来同村里的小伙伴在夜黑风高的夜晚去偷人家的水果,什么柑橘、李子、桃子等能光顾的都“雨露均沾”,然后将战利品分享后悄悄地潜入家里睡觉,不偷东西的晚上就相约几个村里同龄男女伙伴串门户宵夜,刚开始我怕父亲发现,必须十一点左右返家睡觉,早早的起床就去挑水,然后就去背上书包上课去了,一晃半学期过去了,我暗自庆幸自己的行为没有被父亲发现,愈发的胆大起来,开始彻夜不归,学习之事放诸脑后。

1992年,我中考预选线上线,我的同学都在拼命抢抓学习时间,在此一搏,也有同学选择在这时候搞一些同学聚会,以此拉近同学感情距离,5个同学相约在我家里,正当打牌喝酒酣战之时,父亲干完农活回来见此情形,放下农具,往我脸上就是两巴掌,同学们慌乱之际四处逃散,我的自尊心受到前所未有的打击,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晚饭后,父亲把我们四姊妹叫在跟前,严厉地说,你们几姊妹读书,一年的费用就四、五百元,好多人家都供不娃娃读书了,你们要是在中学考得起学校你们就读,考不起也不要怪我这个当爹的,我是没有能力供你们读高中的,特别是你,父亲提高嗓门,将竹鞭指在我的脑门上。

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成绩、家务事得到父母高度赞赏的大哥在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年代,目标定在“非省外中专不读”,在初三补习了两年后,还是没有考上省外中专,安龙一中向他抛出了橄榄枝,由于中考成绩优秀,免学费就读高中,但是考虑只免一年的学费,还有书费、租房费、生活费等开支,父亲没有点头,大哥伤心之极外出了。之后,父亲把培养目标放在我的身上,希望能我能考上学校,光宗耀祖,于是在学习更加严格要求我,晚上要守护我做完作业后才休息。现在想来,父亲为他当时这个决定可能有些后悔,要是大哥有机会读高中的话,一定就此改变他这一生的命运,但是在当时的那种条件下,父亲是无能为力的,他必须要兑现他的若言,假如大哥读高中考上大学,姐姐和我也读高中考大学,还有一个弟弟怎么办?在当时的条件根本不可能,那时候还是没有助学贷款,没有免费的义务教育,哥哥没有考上学校成了父亲最难过的事。

父亲是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识字人,能写一手好的毛笔字,村里有“红白喜事”人家经常请他“当头(总管)”,很会“划拳”,酒量也大,在那个食物相对匮乏的年代,经常“当头”是很遭人羡慕的。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673892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