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漫说捕鱼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杨传向    阅读次数:2018    发布时间:2018-08-02

北民湖人没有不会捕鱼的。

我的捕鱼生涯可从7岁算起。那时候我和同村的孩子到四里路远的胡家铺完小读书,去来要经过一条沟渠,一道小河,一片高田,一片溶田(低洼田),还有十几口堰塘。所过处都是有鱼的地方。那个时候稻田没有使用农药化肥,鱼不仅在河里塘里渠里能生长,在水稻田里也能生长。春暖水发溶田一片汪洋,我们把鞋脱了放在土布书包,卷起裤管赤着脚,走在被水淹的田坎上上学去,就可以看到从渠、塘里上水的鱼儿满田游耍。这时,很少忍得住不下田去捉。捉鱼时,常常湿了衣服或滑倒在水里,回来后免不了老妈的一顿臭骂。

进入夏天后,常常遇到天旱,我和我的伙伴们上学时行走在稻苗掩映的田坎上,一遇到有鱼腥鸟聚集的地方,或车水的车埠口,就要过去,因为那是必然有鱼的地方。看到鱼后,就折一枝杨柳的细柔垂条,把从田沟里、车埠口捉到的鱼串上。放学了提着一串鱼回去,家里人很喜欢。

渐渐长大了,我的捕鱼“野心”也在膨胀。比如有了10来岁的时候,常常跟着捕鱼的大孩子跑。特别是寒冬腊月,队里的大孩子每天都会跟着干堰的人跑。哪里堰干了,“集体的人”在前面捡鱼,我就参入大孩子的空里跟在“集体的人”后面捡野鱼。寒冬腊月,队里干堰有两种,一是在堤内干堰后便于挑泥巴积肥,再一种就是在堤外干湖与大堤之间的土坑。干土坑就是单纯地给集体捞收入,或者给农户分过年鱼。寒冬腊月下塘在泥里捡鱼很冷。常常天不见太阳,北风刺骨地吹着,塘边的湿泥上凝结着冰渣。即使这样冷也阻不住我们的兴趣和欲望。我们把棉衣的衣袖卷得尽量高,下身脱了棉裤,把内裤卷到胯丫。捡鱼时,腿和胳膊冻得紫红。但我们那个时候好像习惯了被冻的味道,也模准了被冻的规律。那就是你先下泥时,身体像筛糠一样地颤抖,但只一会儿,这颤抖就消失了,因为脚踏地没有了知觉,腿在深泥里后感到了一丝温度。特别是看到鱼后,兴奋的心理简直可以抵挡寒冷。而真正要命的冷是上岸后。上岸了风大是小事,主要是烤火时,身体简直忍受不了:那个几乎凝固了的肌肉在血液遇到温度循环时,因为要加快流通速度,所以就钻得浑身像万虫噬肉一样酸、胀、痛、痒,什么味道都有。不过大人告诉我们不要离火太近,要边烤边揉手搓臂,捶腿跳脚,把身体活动开。寒假里天天捡鱼天天这样,也就渐渐习惯了。

泥塘里捡鱼真正的麻烦还不是冷而是伤。在深到胯窝的泥里,冻得失去知觉的腿被蚌壳划伤了也不知道。常常从泥塘里起来,那挂满腿的菱角,密密麻麻地吊在腿上摘去得很小心,这些尖锐的菱角刺很容易断在肌肉里,人一恢复体温后就会火辣辣地刺痛。回家后,家里人要用针挑半天。但不少入肉较深的刺,看不见挑不着,就抹上煤油,不过最好是涂羊油。这东西一涂上,只一夜,菱角刺就会自然露出刺尾,以便挑出。所以那个时候,家家都备羊油。

下泥塘捡鱼的工具也简单,用一支一米多长的木棍,在一头钉两到三个长钉就行了。见到鱼后一撾,两三斤的都能撾起来。我就做了一支。

 

涸泽而渔与下塘捉鱼,当然是最原始的方式。比这要进步些的就是使用工具。

若说起捕鱼工具来,可是晴夜里的星星,不知从哪里数起。

就我使用的工具来看,有鸡罩、花篮、撦子、篾籇、地笼、手网等。这是岸上(或浅水)渔具。

“鸡罩”是竹篾编制的圆形渔具。高一米多,罩下口围径约1.5平米;罩上口围径仅能插入胳膊。适宜在浑浊或水草茂密的浅水里手提罩鱼。其取名“鸡罩”,是它除了罩鱼外,还可以当鸡屋养鸡。农家做事就是有这个特点,一种工具往往多用。这个渔具罩鱼时轻便,便于迅速转换位置,罩下去入水快,鱼罩到后,惊慌地撞罩,把手插进去捉就是。我和父亲曾在杨嘎屋场附近长满丝草的浅水里罩到一条大黑鱼,鱼罩到后,拼命外逃,罩围的篾都撞弯了,父亲把整个身子都压到罩上,直到鱼耗尽了力气才捉上来。秤一称有21斤,罩这样大的鱼实属罕见,好多人都来看稀奇。这条鱼我们舍不得吃,父亲要我提到街上去卖。鱼装在腰子篮(长形篾篮)里还把身子弯了过来。到梦溪寺鱼行去时过黄渡河,同船过渡的人说肯定没有人要,太选主了,哪个愿意拿十四块多钱啊,都超过两百斤估价了。果然,在鱼行里虽没有一个人见到不打“白彻”(惊讶),却没有一个人买。第二天我又往津市提,过蔡口滩的河时,同过渡的一个人说,这鱼不敢吃,是神。他这么说的理由是:黑鱼是七星鱼,应了天上的北斗星。我一看,果然,鱼的头上有七个眼,一筷子头粗,恰如北斗星一样分布在头上。在津市鱼行放到天黑,遭遇和梦溪寺一样。可是父亲不姓邪,就留下自家吃了。剖时皮剁不断,吃时味很“木”。

“花篮”是细篾编制的柱形渔具,有大有小。大的长一米五,小的不足一米。粗五十到七十毫米直径不等。两头有入口,入口用细而尖锐的篾做成倒须,鱼只能进不能出。小型的花篮我家有五、六个,都是父亲自己编织的。老家的屋后多的是竹子,农闲时父亲就会砍几根老竹剖成细篾编一两只。每天傍晚时,父亲就要我背着一根长篙,他挑着花篮,找水草较密的渠、塘去放,有时候还放到湖里。花篮里面装些小鱼、蚯蚓、饭团作诱饵,用长篙把它压进水里,拨些水草盖在上面。第二天早晨收,收时用长篙钩回来,长篙上装了钩子。机会好一个花篮有两斤鱼。不过我的花篮有时候放出去了收不回来,特别是湖里的丢失比较多。因为遇到大鱼,花篮就会被滚走。

“撦子”这渔具的“撦”字在方言里可用读音为“坼”的字代替。关于“撦”之义,在与“拽”搭配起来后,《博雅》解释为“撦坼,启开也”,即“牵拉”的意思。其义在《高子遗书·会语十五》的“培养深厚,令四者之来,撦拽不动,方是性学”的例引里,就是“撦拽”之意。在北民湖区域,“撦子”作为一种渔具,大概是取其“推”“拉”的捕鱼方式而名之吧。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呈“漏斗”状的深网兜。网兜底边长约1.2m,两边长约1.5m。网兜的网眼从外沿到中心的密度是由稀渐密。最稀处可插三指,最密处却不能穿一指头。网兜安在一个T形架子上。T形架的短横杆安网兜底边,长竹杆至少4m或更长。网兜的两长边纲绳分别从短横杆两端拉出绷紧后,牢牢固定在长竹竿上。长竹竿是捕鱼时用来“推”“拉”的。

“撦(坼)子”捕鱼,可以在岸上使用,也可以在浅水里使用。以在水草茂密的地方使用和由水中向岸边推的效果最好。

使用时,选好区域,将撦子沉入水底猛推;推到位后,迅速将网兜端出水面(也可不出水面)猛拉回来。推拉的速度越快,网到鱼的机会就越大。鱼进撦子后,一拉就进入到深深的网兜底里了。

撦子最适宜捕小鱼小虾。当然半斤以上的鱼不是不可以捕到,但那要碰机会,或者使用撦子的人,推拉力气大速度快。

撦子这渔具,大人小孩、男人女人都可以使用。我家的撦子我用的最多。我常常背着撦子,提着小木桶,到离家不远的排水渠里撦鱼。这排水渠较大,东西走向。东延十几里,收几万亩农田排水。西入北民湖。是多雨季节澧阳平原稻田排渍消灾的主要灌溉工程。其渠截面梯形,上底宽20m左右,下底宽6~7m,两岸长满水草,无论春夏秋冬,都藏有小鱼小虾。在水浅的时候,撦子下水了,我可以直接推到水渠的对岸,每次拉回来,总有所得。记得一次,是深秋水瘦季节,我不到半晌,就撦到一桶虾子。这些虾子提回来后,母亲将其晒干,然后用一个布袋子装着,用棰衣棒棰一顿后,倒出来,吹出碎壳,就成纯虾仁了。这些虾仁可是上好的菜素和营养品啊!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4152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