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回乡偶记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二蛋    阅读次数:994    发布时间:2019-07-19

我每次回乡,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平时闲空回家,都没有和老爸老妈聊上几句话,好像我回家,就是除了看老爸老妈一眼之外,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今年更是如此,我别开娘崽俩独自回家(娘崽回了外婆家),就是想在年前亲戚中去了三位老人,要赶在大年初一给三个有亲人过世的家庭放放炮,这是我们这边无法改变的习俗,一边是代表对去世亲人的思念,一边是代表灾星已过,来年大吉,万事如意。

初一大早的,快到7点钟, 天才麻麻亮, 我和老弟及侄儿,由于没有车,三个人仅坐一辆摩托车就出发了,分三站走,先是路程最近的亲戚家,最后到路程最远的亲戚家,第一站不准备吃饭,放完炮就继走第二站,可我到第一站亲戚家后,心想老弟开摩托还不太熟悉,考虑安全问题,我就留下了,让老弟及侄儿走完二、三站,我就在亲戚家吃了两碗油茶,走路回家。没想到,我刚走路到家,侄儿到第二站后,直接叫他表哥开车回来接上她满妈及小侄儿和她妈及他妹妹,我也跟他们六个满满的一车人又赶往第三站儿子满妈的娘家。儿子满妈的奶奶是年前元旦节去世的,享年八十六岁。

儿子表哥开车很快,40多分钟就到了,我放炮完后,感觉满面是灰,就洗了个脸,闲着无事,趁着等开饭的时间,到村寨里走走拍拍的,对这个村寨很是熟悉,因为读初中的时候走路上学要经过,让我忆起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当年,由于贫穷,家里没钱,求学吃饭全是靠从家扛米到学校交,然后学校发饭票,凭饭票吃饭。就是这样,为了餐餐能吃饱,又能吃上个把月,减少回家的次数,常常扛着四五十斤米走四五十里路,走四五个小时,早上走到下午,快到这村寨的时候,就知道离学校不远了,快到学校了!可那时,对一个十多岁的小屁孩也不知道累是什么,有时实在是饿了,到了租房的寝室,狼吞虎咽地吞完老妈早上给包好的糯米粑或红薯或蕨粑,就躺到床上不知不觉的睡着了,睡的那个香啊,如今无法回味,心想这一生再也没有那个香了。

走走拍拍的,时间一下子过去了,中间不断有人来放炮,很是热闹,当我回来时,果然是开饭了,摆了四五桌!我喝了瓶啤酒,没吃饭,也没和同桌吃饭的聊上几句话,勿勿的吃完,散了几根烟,讲了些客气话,离桌到村寨里再次走走,走完了全村寨,这村寨有十四五户人家,不大不小,村寨里木楼很特别,不像其他村寨的木楼,一般村寨的木楼大多是四柱三间一梁,可这村寨的木楼大多是六柱五间一梁,甚于有一栋是七柱六间两梁,从这村寨的木楼建造结构,就能让人知道村寨的前辈们的辛勤与追求,辛勤的建起如此大房子,追求的是后继有人,儿孙有福。

可现在,村寨里最大的那一栋七柱六间两梁的房子仅剩一位独守空巢的老人,他的三个儿子都到外面谋生,外面也有了各自的房子,平时不再回来,仅是过年来看看他了。还有一栋六柱五间一梁的房子,从屋背后看,原先用砖建起的厨房背墙己快垮塌了,我以为没有人住了,可走到屋前一看,对联已更新,还有烧香敬纸的迹象,我猜这一家人可能是,过年了,为了祭奠一下祖宗,大年三十回来让一下神龛,又回城里的家过年去了,因为农村里的这个家,厨房已烂,生火困难,加上长年失修,一两天打扫起来很难,回到农村过年也是个累吧。我低头这样想着,猛然抬头,看到屋前有一棵人们所谓的千年矮,比我还高,吓我一跳,大冬天的,这棵千年矮还是那么绿绿葱葱,没有一片黄叶,这哪叫千年矮,该万年青,我想,我连续的给她拍了几张照,连同陪伴她的老屋,话虽然这么说,其实啊,我也不知道是老屋陪伴她,还是她陪伴老屋,抑或是相依为命。

看了这老屋,这千年矮,我也不知道她们是否有命,我心里麻目的走着,失去了思考,来到路边,坐在村民们摆来闲聊的木条板上,双手撑起下巴睡了起来,可时不时又转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让我无法入眠。一位老人,可能是视力不好,把我当成时常的聊伴,拄着拐杖,一摇一拐的向我这边走来,快走近我的时候,对我说,你昨天才和儿子去下司过年,今天就回来了,怎么不多住几天呢?我本来耳朵就有点背,我也顺着应了一声,嗯。后来,这位老人走近我和我坐了起来,向我解释他刚才说的那一习话,我才知道他错我也错了,一个是因为视力不好,一个是因为听力不好!他把我当成了上段我说的那栋六柱五间一梁老屋的老人,那老人大年三十被他儿子用车来接他到下司过年去了,他以为才去一天又回来,于是过来问问情况,聊着聊着,我方知道,平时两位老人总在一起,我身边的这位老人已是77岁高龄,就是那栋七柱六间两梁平时独守空巢的那位老人。

两位老人,大年三十,一个被儿子接进了城里的家,一个在空巢里等儿子回家!城里的家,村寨里的家,家与家有那么遥远,得用车接,得有人等!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1964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