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长篇 >> 正文

长篇小说 人世间 第六十三章 韩穆则岭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牛的草原    阅读次数:4365    发布时间:2019-08-09

不给偷盗公鸡的他一点教训,将来他还会偷盗你的牦牛。

——珞巴族谚语

 

1933年的秋天,尔撒把地里的庄稼收割回来晾晒完毕,装进一条条布口袋里,堆放在专门用来储藏粮食的小房间里。忙完这些每年必须做的事情以后,他打算歇息两天。

尔撒打开家里的木箱子,准备拿出账本来,把今年的收成记录下来。

他的目光在无意之中落在了装着撒马尔罕鹅卵石的木头小匣子上。他取出小匣子,打开了匣子的盖子,剥开大红色的丝绒布,把那块鹅卵石放在手心中,轻轻地摩挲着。

麦里燕看着老伴若有所思的样子,问道:“你在思摸什么呢?”

尔撒没有回答。

过了几天,尔撒和麦里燕带着冰糖、茶叶和用新打下的麦子做的花色馒头,来到了东乡韩穆则岭山下的免古池,看望世交阿巴斯的后代马伊思哈一家人。

马伊思哈的岁数和尔撒差不多,也已经50岁了。他看到好几年没有走动的尔撒和麦里燕来看望自己,感到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马伊思哈的妻子马丽艳和麦里燕是同一个名字,只是叫法略有差异。她的怀里抱着刚刚1岁的孙子马玉民,和麦里燕坐在一起,轻声细语地谈论儿女和孙子们。

马伊思哈的长子马海德与易卜拉欣同岁,和父母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其他的几个儿女也都成家了,各自单独居住。

麦里燕无比羡慕地说道:“新姐,你们的儿女都在身边,多么幸福啊。我们的尕娃一个也不在身旁,我的心里整天空拉拉的。”

马丽艳笑着说道:“你们的尕娃到外面去闯,说明有出息。我们的尕娃一个个呆头呆脑的,就会种地。”

尔撒和马伊思哈谈论的话题是国家和河州的政治形势、宗教问题。

尔撒向马伊思哈介讲述了尕司令三围河州城的故事。

麦里燕在一旁插嘴道:“我的占川跟上尕司令走了,到现在都莫有个音信!”

尔撒制止她道:“大老远的来了,不要提不开心的事。伊思哈,我每次来都想看一看那本传下来的手抄经书,但是都没有看上,不知道这一次有没有眼福?”

马伊思哈肯定地回答道:“有呢。走,我现在就带你去。”

马丽艳嘱咐道:“早一点回来吃饭。”

马伊思哈带着尔撒出了院门,沿着村道来到不算太高的龙家山前。只见山梁上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拱北院落,绿色琉璃瓦的金顶,中式的牌坊门,墙壁上是各式各样的砖雕图案。

马伊思哈指着拱北院落对尔撒说道:“这就是我们新建好的韩穆则岭拱北。”

尔撒说道:“终于建好了。大概建了5、6年吧?”

马伊思哈回答道:“建了整整10年。教民的收入有限,只好有一点钱就修一点。”

尔撒问道:“拱北最早是哪一年修建的。”

马伊思哈回答道:“听老人们传说,元朝至元六年,也就是公元1340年,阿拉伯人哈穆则巴巴率领40位弗格勒,从中亚到河州地区传教。明朝建文二年8月16日,也就是公元1400年,哈穆则巴巴无常,享年90岁。后人们把他安葬在龙家山,修建了拱北。老百姓为了纪念他,把龙家山改名为哈穆则岭,后来传来传去传成了韩穆则岭。

哈穆则巴巴生前主持修建了一桌清真寺,取名为大礼拜寺,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据说大殿里能容纳上千人礼拜呢。里面还挂有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敕赐的‘回避’‘肃静’御牌。

拱北的马阿訇就是哈穆则巴巴的后代。

马伊思哈和尔撒一边聊着天,一边走进了拱北。

拱北是穆斯林为伊斯兰教贤哲修建的陵墓,也是各种派别门宦的发祥地,一般建在深山空谷、偏僻寂静、人烟稀少之地。主体或核心建筑为各教主、老人家的墓庐。墓庐都是在砖砌的长方型拱子上面再盖一座墓亭,多采用砖雕、木雕、彩绘等工艺。墓庐一般称为八卦,一般有圆形、四角形、五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形状,大部分是砖混结构,有砖雕,砖雕主要以飞禽走兽和花草果实为主,表现形式有龙舞云海,虎行山岗,狮子滚绣球,百鸟朝凤,竹叶长青,春梅吐艳,鸳鸯戏水,还有花瓶、香炉、经文等形式。八卦顶部有宝瓶。

亭子多建在八卦南面,紧连八卦,是人们拜谒贤哲的地方。亭子内也有木刻和彩绘。八卦附近还有照壁,多建在北面或南面。照壁主要以砖雕为装饰。

尔撒看到,韩穆则岭拱北的建筑布局和东乡的大多数清真寺一样,是三堂合一,即礼拜堂(大殿)在中间,经堂和水堂在两边,寺内正面为大殿,一般坐西向东,奠基较高,需拾级而上。大殿是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与阿拉伯式建筑融为一体,造形别致,结构新颖,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大殿内部宽敞,简洁、朴实,可同时容纳几百人做礼拜,没有动物雕塑、绘画,象征伊斯兰教不拜偶像,只拜真主。大殿前的柱子上面有卷棚,多是雕梁画栋,飞檐翘头,雕刻有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竹子,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四季,彩绘主要以绿色为主,配黄、蓝、白及少量红色。大殿顶部有宝瓶,宝瓶上面的月牙,象征着和平、吉祥,是伊斯兰教的主要标志之一。屋面多铺有阴阳瓦。

大殿正前方建有木那乃,也称宣礼塔、唤醒阁,呈六角形,有六个翘角,也有宝瓶和月牙,是用来召唤人们做礼拜的地方。木那乃越高,听到邦克(召唤词)的人就越多。

马伊思哈和尔撒向拱北管理者的马艾力道了色兰。

马伊思哈向马艾力说道:“艾力,这是我们家的世交、西乡尕阴屲的尔撒阿哥。他想看一看拱北珍藏的手抄经书。”

马艾力笑着说道:“这可是我们家的传家宝啊。只有纯洁者才能抚摸。一般人是看不到的。既然尔撒阿哥从远道上来的,我就拿出来吧,也可以除一除潮气。”

马艾力从屋子的大梁上取下来一把钥匙,吹拂去上面的尘埃,走到土炕的边上,打开了摆在墙角落里表面绘有花卉的箱子,小心翼翼地端出一个包裹放在炕桌上,然后再打开了一层层的丝绒布。

一本大书悄然静寂地在墨绿色的绒布上展开,散发着神秘古老的意味。

尔撒的表情顿时变得庄严肃穆起来。他屏住呼吸,怀着神圣的心情靠了上去。

这本手抄本《古兰经》的边缘有磨损,牛皮封面上有对称的压花花卉和圆形图案,中间7个圆形图案均以的经文点缀,压花图案为典型阿拉伯伊斯兰风格。封里粗织蓝布。长约1尺5寸,宽约1尺,厚约3寸厘米。每页11行,一共536页,全文是用阿拉伯文抄写。字体为阿拉伯文书法三一体(即苏勒斯·穆罕格格体),字迹清楚,笔墨流畅。所用纸张是一种叫作撒马尔罕纸的,书写颜料为黑色墨汁,彩绘彩绘颜料主要以纯金和青金石等矿物质颜料为主。全书线装,无页码,末页有掺杂着数句波斯语的阿拉伯语题记,书写者为奥斯曼。

尔撒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悉心辨析着经书上每一页的字符,图案,不时念诵着其中的阿拉伯语单词和句子。

马艾力介绍道:“《古兰经》形成于公元7世纪,后来由阿拉伯哈里发奥斯曼确立规范本,命人誊抄了7部,分别存放在麦地那、麦加、大马干革、库法、巴士拉、萨那和巴林。阿巴斯王朝时期,《古兰经》的抄写与流传已经相当普遍,光是10世纪阿拉伯大书法家伊本·班瓦卜一个人一生就抄写了64部,现在确定的只有两本,听说分别珍藏在爱尔兰的都柏林博物馆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博物馆。

这部《古兰经》是由先贤哈穆则巴巴从中亚带来的。我们推测很可能也是伊本·班瓦卜抄写的。”

尔撒惊叹道:“如果真是这样,这本经书可就贵重多了。”

马艾力继续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和讲述之中:“哈穆则巴巴出生在阿拉伯,在中亚的撒马尔罕成长。公元1340年,他老人家只身来到东方的大元帝国,发现这里有大批的撒尔塔人,但是,这些撒尔塔人已经有些淡忘宗教了。于是,老人家回到中亚的撒尔塔,邀请了40位伊玛目来到河州传教。老人家自己选择在最贫困的东乡传播教义。他精通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又很快掌握了这里的土语,依据《古兰经》的规定,成功化解村庄之间的多起纠纷。他在处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的矛盾时,总是首先严格约束穆斯林的行为,使他们更加符合伊斯兰教的规定,而对非穆斯林总是宽言相慰,晓以情理,受到了各族老百姓的欢迎,被人们尊称为‘哈吉大师’。

元朝官府批准成立了哈吉司,让老人家统管这里的兵、刑、民和财等,后来设立了千户所,成为河州当时的7大千户之一,封为千户长,变成了东乡的撒尔塔王。老人家来到大元帝国的第10年,官府任命他为宁河工甲匠达鲁花赤,统领附近的10多处工匠机构。

明太祖洪武三年,老人家被朱元璋封为土司,同时得到了皇帝御赐的牌匾。

老人家无常以后,他的5个儿子分别在洒勒村、龙家山、那楞沟、洪济桥、吊庄传播教义。后来,因为时局动乱,联络中断,老四和老五的宗族变成了汉人,其他3个儿子承袭了哈穆则巴巴的遗志,继续传播伊斯兰教。据我的推算,我们宗族现在有一万多人,分布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苏联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是东乡的第一大宗族。”

听完了马艾力的介绍,尔撒和马伊思哈沉默了很久很久。此时此刻,他们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心中的万分感慨。

马伊思哈、尔撒与马艾力告别,走出了拱北,来到村子里转悠。

东乡的撒尔塔人世代居住在分散、偏远的山区,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走在狭窄的村道上,看着两边各式的院落和房屋,尔撒不敢相信,在大山的深沟里居然这样一座近似世外桃源的小村庄。

撒尔塔人的建筑主要有民居建筑、清真寺建筑和拱北建筑三种。

民居建筑风格简单,朴实,实用。式样不多,有窑洞、平房、瓦房、土棚等。

在一些非常贫困的山区,少部分人居住在窑洞里。窑洞有横穴式和上炕式两种。前者里面比较宽敞和复杂,大洞套小洞,洞内有洞。后者比较简单,只有门、窗、通气孔和土炕,或者门窗合一,进门便可上炕。窑洞的主要特点就是省料省钱,冬暖夏凉。庄院有一字院、三合院、四合院和连铺院等。

这里的人家大多数是一户一院,依山而筑,背风、向阳。房屋多坐北向南。院子的大门以东、西门为上,南门次之,忌建北门,因北同败。大门两边以砖砌筑,门楼上起脊,两角微翘,很有气势。大门为木制,双门扇,上嵌金属饰物,如铜环、铜扣、狮头、虎头。

院子里的房屋以平房为主。除门窗、柱梁以外,其余均由泥土夯实砌平。屋顶上铺了一层白土,用碌碡压实。一些有经济实力的人家盖的是瓦房,有阳撒瓦和阴阳瓦两种。阳撒瓦是指将瓦片仰天覆盖屋顶。阴阳瓦是指在阳撒瓦缝隙处再铺一层筒瓦,方便屋顶排水。

房屋以北房为主,间数重单忌双,多是3间,也有5间的。东西房为配房,也叫厢房,北房的两边还建有角房,东北角多设厨灶,叫窝阁。

北房叫上房,家庭的重大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北房的地基高于院面和其它房基,一般为一台阶或二台阶。房顶铺瓦起脊,两头砌有砖楞。脊岭的中间砌有狮虎型砖。脊岭的两头和砖楞的下端砌有凤头或鸡头型砖,喙头朝天。房子的正面为砖木结构。屋廊比较宽阔。檐前有飞椽和画栋。房门设在正中间。窗子设在门的两边。堂屋内大多有土炕,上面先铺上草席或麦草,再铺上撒尔塔人用羊毛擀成具有隔潮、保暖等功能的毛毡。

富裕人家的民居多采用木雕和砖雕的工艺。木雕多表现在插梁、飞椽、垫板、梁椽、挑席、斗拱、隔扇、墀头以及门窗的菱花、隔心、裙板、绦环部分。雕刻内容多为抽象的图案如旋子、六子、梅花、轱辘草等。木雕技法上有阴刻线,浮雕、镂雕等,为房屋增添了艺术感。砖雕分为捏活和刻活。捏活指先用加工配制的粘土泥巴,用手和模具捏制成花卉图案,而后入窑烧成砖。刻活指用刻刀在青砖上制成各种浮雕图案和花幅。砖雕多用于壁墙之上的各个部位,因物设图,巧施雕镂,拙朴厚实。

院子的中间多设小花栏。土地富裕的人家还有后园,一般是果园或菜园。

马伊思哈和尔撒一边走着,一边聊天,走到了村口。

“赛俩目,爸爸(撒尔塔语,叔叔)。你来了啊?”

尔撒闻声抬起头看到,马伊思哈的长子马海德和媳妇肩膀上背着一捆玉米杆,迎面向这边走了过来。

尔撒回答道:“赛俩目,来了两个时辰了。几年不见,尕娃长成男子汉大丈夫了!”

马海德又问道:“易卜拉欣阿哥怎么没有来?”

尔撒回答道:“他呀现在不在尕阴屲。全家人都搬到西宁去了。”

马海德羡慕地说道:“那好啊。易卜拉欣阿哥做城里人了。”

尔撒笑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4631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