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一条小河的记忆之儿时的乐园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遵义 巩章玉    阅读次数:6727    发布时间:2019-08-20

“弯弯拐拐鱼涧沟,平洋大坝火烧舟,心想找口米汤吃,也要走到通济沟。”这是我儿时刻在记忆深处的顺口溜。鱼涧沟是今天的湄潭县鱼泉镇,火烧舟是今天遵义新蒲新区新舟镇,通济沟是新舟当年的农丰大队,今天叫金钟村。通济沟就是我的家乡,每每想起这几句顺口溜,我心中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出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也会为自己生长在那个大山脚下的小村而感到自豪。毕竟,这几句顺口溜道出了家乡地势的平坦和粮食出产的丰富——毕竟在别的地方没米煮饭,甚至吃不到一口米汤时,也要走到通济沟才能吃得上啊。

通济沟是一个山沟,两边都是山,中间一条小河穿流而过,河两边都是一层一层的良田,山的上半部是森林,下半部都是熟土,山脚下就是一个个小山村。

通济沟有一条小河,是儿时我和小伙伴们的乐园。说它是河,那是儿时铭刻在脑海中的记忆。儿时的记忆中,那河“很宽很深、还淹死过几个人”,其实那河宽的地方仅有一丈多,窄的地方一大步就可以跨过去;印象中那河的水也很大,终年哗啦啦地流淌着。至于那河叫什么名字,我还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我知道,这条小河的名字在老家是分段叫的,虽然很小,但是名字还是很大,依次可以叫枫香堰、水肚堰、青龙堰……“堰者,宽阔的挡水堤坝也。”在民国政府的县里当过师爷的蔡公公摇头晃脑的述说着。这对于深居山乡没见过乌江黄河长江的“井底之蛙”似的老辈们来说,这条小河就是河了,对我们这些不会水的孩童们来说,这条河就是一条可以淹死人的“大河”。于是我想,既然家乡自古就叫通济沟,想必这条河的正规名字就应该叫“通济沟”——一步可以跨过去的“河”,想必叫“沟”也并无不妥罢。

通济沟虽小,但确确实实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春天,小河格外的清亮,在河边玩耍,可以看见微微摆动的水草尖上爆出的一丁点儿嫩绿,看见久违了的鱼儿在水里穿梭,看见螃蟹骄横地迈步。这时也是河边的猪草长出来的时候,我们在乍暖还寒的水中洗手洗脚,卷起裤子抓小蝌蚪回家养,真是其乐无穷。

夏天,这小河就成了我们学游泳的好地方。河水只有齐腰深,我们把用松紧带做裤腰的裤子的两只裤脚扎紧,再找来两根木棍呈“十”字交叉状撑在裤腰处,再把裤子全部打湿后,提着裤脚一下子倒立在水中,裤管中的空气立刻把裤子鼓了起来,活像两个小山,一个可供学习游泳的“救身设备”就做成了。站在浅处,再把身子伏在裤子上,人就沉不下去了,这时再学着狗刨,嘿嘿,居然就可以往深处“游”去了。就这样,我们“自学成才”,成了游泳的“高手”。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慢慢地丢开了裤子,就可以在水中游来游去了。烈日炎炎,太阳晒得人们睁不开眼,我们一有空就泡在水里,一会儿游泳,一会儿打水仗,好不快活。

“七上八下九归洞。”秋天是鱼儿们往上游走的季节,也是我们抓鱼解馋的好机会。我们抓鱼,有好几种办法。一是先对河水进行分流,浑水抓鱼。方法是先选一个平时看见鱼多的河段,在上游用泥巴筑起堵水“堤坝”把河水挡住;再在旁边用手挖一条沟,让河水从旁边流过。河水分流了,这里就形成一个小塘,我们就拿着木棒、棍子或是扁担在水里胡乱的急速搅动。河水一会儿就变得浑浊不堪。鱼儿们受不了,就纷纷浮上水面,扬起头呼吸新鲜空气,这时我们举起打猪草的背篼,顺势舀去,背篼里就即刻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大鱼扑腾的声音。不一会儿,小塘里的鱼就会差不多被我们舀干净。第二种办法是用背篼抓鱼。因为河深了或是河水不便分流,就只有用背篼来抓鱼。具体的办法是,一个人在小河的狭窄处把背篼靠紧边上放好,背篼口子对着河水流来的方向,这个人手持一根三尺多长的木棍等候着;另一人手持长长的竹竿,从离背篼一两丈远的地方开始用力边不停地打水边往背篼这边赶。鱼儿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吓,定会往背篼这边奔来。这时稳住背篼的人左手按住背篼,右手持木棍不停地上下晃动(免得鱼儿从旁边溜掉)。等到赶鱼的伙伴快靠近背篼了,稳背篼的人迅速丢掉木棍,双手急忙一起用力把背篼举起来,背篼里立刻就会发出大鱼小鱼“哔哔啵啵”的撞击声。第三种方法,就是晚上去河里抓“呆鱼”。夜里的鱼一般不会游动,我们拿着手电筒,挽着裤脚从下游下河,往上边走边找,不时可以看见呆呆地停在水中不动的大鱼小鱼,呵,鲤鱼、鲫鱼、青鱼、油棒鱼、赤尾子、二胡子都有。碰到小的,双手一捧;碰到大的,就拿随身带着的没有底的烂背篼罩下去,再慢慢去抓。那时由于农村贫穷,抓了鱼回去往往会被大人数落,因为家家都没有多少菜油猪油。但吼归吼,吼完之后大人都会把鱼拿来做成鲜鱼汤或糖醋鱼为我们解馋,要是抓得太多了,母亲还会把鱼晒成干鱼或做成酸鱼,为我们改善生活。

冬天的小河出奇的静,河水缓缓地流着、波澜不惊,连一个小鱼吐出的泡泡都看不见。但她还是是我们的乐园,因为一是可以在河边比赛扔石头打水漂玩,二是可以在河沙坝边烧火烤,在火堆里炒包谷籽烧土豆红苕,可以在宽敞的河沙坝上打扑克、抓子、跳弓背、踢篾鸡蛋,三是可以清楚地寻找哪里是河边的鱼窝哪里是秧鸡的窝,以便开春去抓。

后来我考上学校离开了通济沟,不久我们家也搬到了街上。三十多年来匆匆忙忙回家省亲的我,就很少去看那条小河了。今年国庆,我决定再回小河边去抓抓“呆鱼”,可侄儿说小河差不多已经不见了,根本就没有一条鱼了。失望中,我还是固执地一个人再访了儿时的这条母亲河。

真没想到,一来到最熟悉的最下游的青龙堰,就让我大大失望了。这哪里是河哟,原来宽宽的河床里长满了青青的极为茂盛的水草,水草中隐约可以看见一条一尺来宽的小沟,沟中流淌着大碗粗细的一股清清的水,鱼腥草、牛耳大黄、扁竹根、水花生疯狂地无拘无束地生长着。再往上走,一律一个样。就这样我带着失落带着沮丧带着思考一直走完了这两里路的通济沟。

儿时欢乐的场景历历在目,只不见当年的浪花滚滚,我的心隐隐着痛。我想,人为的水土流失,让我们失掉了什么呢?绿水青山何时可以回到我的梦中啊。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44199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