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爷爷与三根红毛的缘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安徽蚌埠 徐玉向    阅读次数:3887    发布时间:2019-09-11

刚从田里回到家的爷爷将犁随意靠在厢房的墙角下,抓起小铁桌上的一磁缸凉白开水咕嘟咕嘟两下喝完,从晾衣绳上扯下毛巾抹了汗。

洋槐树下的凉椅却是空着,我举着一个小板凳凑过去,“爷爷,你看看我的红毛还在不?”

在轻柔的春风里洋槐花悠悠然在枝头摇来荡去,小院的每个角落早已遍布清香。此刻院子里最忙碌的应该要数蜜蜂了,它们三个一群两个一伙,在洋槐花丛中飞来钻去。夕阳的余晖轻轻洒在厢房略显颓唐的脊背上。

爷爷把凉椅往光线亮堂一些的地方挪了挪,朝我招了招手。我的小板凳已端端正正地摆在他的膝前了。

“一根在当中,两根在两边,一个当将军,两个当护兵,正好,都还在!”爷爷眯着眼在我头上轻轻的扒着头发。

爷爷说过头上有三根红毛的孩子长大后可以当大官。

“什么是官?当多大的官才算大呢?”

“老大一支笔,老二当主席,老三骑白马,老四坐天下。”我不由得想起流传在淮河岸边上的一首童谣来。而我在堂兄弟当中排行老三,或许命里就能当个领军打仗的将军吧。

“我要当个骑白马的大将军,像常山赵子龙一样!”一边说一边跨上一把破扫帚在院子里转圈,搅得院中尘土飞扬,归巢的鸡被吓地扑楞楞往院子外面跑,妈妈的巴掌眼看也要飞到我的屁股上了。

爷爷呵呵笑起来,奶奶却说当什么破将军,只要不在家种田勒牛尾巴,干什么都好。爷爷便不再作声,默默转身从厢房里取出旱烟袋。

听老人们说爷爷17岁时就跟他的表哥,一个姓韦的国民党军官到福建当护兵。表爷爷带的兵很多,行军时队伍可以排十几里长,还有大炮和马队。我想表爷爷定是个将军了,那他的头上会不会也有三根红毛呢?

表爷爷贴身护兵就有三个,平时两个护兵端着冲锋枪住外间,他自己和我爷爷住里间,枕头底下一人一把盒子枪,他的生活起居一直是由爷爷负责。有一次爷爷给表爷爷洗头时竟然发现有三根红毛,爷爷便问表爷爷怎么会有红头发呢?表爷爷说自己也不知道,从小就有,他的爷爷说长了三根红毛的人将来可以当大官。于是爷爷便默默记在心里。

爷爷白天跟着表爷爷视察部队和打仗,早晚就跟着表爷爷练武和打枪。约莫过了一年,部队要向云南开拔,爷爷恋家不想去云南,就向表爷爷辞行返乡。表爷爷装上几十块大洋派人专程送爷爷回来。那一年是一九四七年。

爷爷回家不久,四里八乡的都知道了他当过护兵,于是频频有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前来比试。其中有一个叫徐八愣的同村人身高一米八几,长的五大三粗,曾抱起一个石磙围着大场跑三圈。谁知一伸手便被爷爷拦腰抱起掼在了地上,此后便没人再动手了。周边村落的把头们纷纷过来与爷爷结交,以至关系最好的几个磕头拜了把子。

新中国成立后爷爷被推选为大队的生产队长,去省里领过奖。去的时候他特意向妻兄借了一个四个兜的铁路制服,别了一根钢笔,回来时领了一堆毛巾、本子和笔,却全分给亲戚了。参加颁奖会时组委会的同志要爷爷发言,只读过三年私塾的爷爷结结巴巴地讲了几句便下来了。事后他跟同行人说在台上讲话的时候心里发慌,腿像打摆子一样抖个不停,早点下来算了,听者笑成一团。

爷爷的胞兄,我的大爷爷说爷爷不会讲话,这个生产队长干脆让给他当,让爷爷去当饲养员。爷爷二话没说直接去当了饲养员。爷爷凭着一股钻劲,把牛喂得肥肥壮壮且很少生病,于是又被推荐去市里、省里领奖。

上级领导发现爷爷是个人才,就动员爷爷入党,并准备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哪知当组织部门专门来谈话时,爷爷却说我还没正式入党呢,以前在国民堂部队当过护兵。谈话人员大惊失色,进一步调查果不其然。于是爷爷入党的事再也没人提了,因以前的成绩出色,也不被追究在国民堂部队当过护兵的历史,爷爷继续当他的饲养员。那时正是讲究阶级成分的年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们村分了单干,爷爷便把精力集中承包田和耕牛上了。除了承担我家和大伯家的责任田的日常打理,爷爷还要去邻村的老姑家帮忙,而他空闲时候最惬意的事便是看看我头上的三根红毛。

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洋槐树下再也没有爷爷慈祥的身影了,而我的耳边却时常响起他的声音。

“一根在当中,两根在两边,一个当将军,两个当护兵,正好,都还在……”

 

 

作者简介:

徐玉向,男,安徽蚌埠人,汉族,生于1979年8月,中国散文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散文选刊》签约作家。散文刊于《少年儿童研究》《中国地名》《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散文百家》《延河》《奔流》《天津日报》《宁夏日报》等,《小小交通员》被收入《中国青年作家年鉴·小说散文卷》,《大牛棚听古》等三篇散文入选海外孔子学院阅读教材(夏季版)。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3075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