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茶馆 >> 正文

漫谈地方俗语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刘方瑜    阅读次数:58853    发布时间:2019-11-18

俗语,是汉语语汇里为群众所创造,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语言单位,是通俗并广泛流行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生活经验和愿望。

俗语来源很广,既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也和诗文名句、格言警语、历史典故等有关联。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我们仡佬族、苗族土家族集居的地区,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过长期的总结积累,创造出了很多丰富的俗语,具有很高表达艺术与表达效果。值得研究研究。

经过一段时间,本人将当地人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些俗语搜集起来,进行归类整理,想谈谈当地人们运用俗语的精妙之处。

俗语多有采用比喻手法,在语言环境中表达的十分形象。如“穿象虎车咯。”“裤子撕象旗个咯。”“衣服撕象山羊网咯。”“象倒不干的夜壳咯。”“象癞疙宝,夺一步跳一步。”“ 慢洋洋的象大骟马一匹。”“肚皮象猪油罐罐。”“肥象蚕纽子咯。”“吓象猫瞪鸽一个。”“站起象条毛丝狗,坐起象个鬼东哥。”“肚皮饿象粑折。”“放帐就如高山射箭,收帐犹如海浪淘沙。”

俗语中也有采用忌讳手法的,有些不能直接道白所采取的手法。如“双猫不见。”是针对双眼瞎的人说的。“老人家已经走了。”说是老人去世。“黄泥巴对杉木。”说那人早已死去了。“孩子有点不乖。”说是孩子病了。“孩子哪这不见得了。”说的是孩死去了。“灰笼钵你自已愿顶了。”

俗语中也采用夸张手法的,在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无比生动。“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把你立大指拇那大个碑。”“吃饭当吞泡(草莓)。”“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打起锣找都没有找到。”“戴起碓窝跳戏,费力不好看。”“豆芽子长到天高都是一夹菜。”“耳朵听起老茧了。”“害得汤都吃得不一喝。”“记心象遭狗斗(吃的意思)了。”“捡得便宜柴,烧烂夹鼎锅。”“脚板都条(走)大了。”“把人家牙齿笑落了。”“嘴巴打起泡了。”“口水都讲干,还是不听。”“口水流起系系了。”“筷子当打梿盖。”“老来鸡都喂不得。”“眉毛胡子愁住一堆了。”“瘦狗都能烤(piào)出三斤油。”“说话当吐枇杷籽。”“跳(跑)得答答不粘背。”

俗语中有采用对比回环的手法的,使道理突出、分明。如“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人多好办田,人少好过年。”“加了半斤不晓轻,减了半斤不晓重。”“为官不在前,为客不在后。”“主角都不忙,旦角子心慌。”“骑马闯不到亲家,骑牛哈哈闯到亲家。”“多管闲事受人磨,不管闲事得松和。”“孝顺的儿女,不如忤逆的夫妻。”“生有地头,死有去处。”“风大随风,雨大随雨。”“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小富人家无好米,大富人家无好女。”“好处不空,空处不好。”“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前三十年父管子,后三十年子管父。”

人们常说与天与地间有关的评论俗语有:如“天不拿是人估。”意思是天气的变化是人估计不到的。“出门看天色,进屋看脸色。”比喻要意思是要会察言观色。“嘘(大叫)在紫天云去。”形容叫唤的声音很大。“天晴不遭太阳晒,落雨不遭雨淋。”比喻有在办公室的工作。“紧天不紧地,茄麻叫唤就回去。”说的是活路完不成,天黑就要收工。“扯在半天云里了”意思是说辩论事情远离中心主题。“天像烂穿了。”说明雨落的时间很长。“人不看见天看见。”说明做事要背地乱做。“天干天湿都有收。”说的是收入有保障。“跳天舞地的。”形容十分调皮。“半天云打灯笼。”比喻很高明。“脸朝黄土背朝天。”说的是农民劳动艰苦的样子。“天落下来了,你还说茅盖系系断了。”把一些紧迫的大事没有当回事。“天不怕,地不怕,毛鸡飞起来吓一下。”说明胆子再大还是有胆小的一面。“无娘儿,天照顾。”说的是没有父母的孤儿,老天爷会照应的。在苦难的生存环境里无毛无病。“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意思是男女成亲都需要媒人牵线。“落地算账。”说的是事情结束后总总结算。成龙就上天,成蛇就钻草。”比喻任其发展。“太阳不等路头人。”比喻时间不等人。“往那个沟子逼起逃。”意思是已逃不脱了。“泥土捎带的。”意思是与粘了泥土很脏。“收点太阳过冬。”是对冬天在太阳坝里晒太阳的人说的笑话。

与山水有关的评说的俗语:如“一个毛鸡管一匹山。”比喻一个地方只有人管理不得超出管理范围。“一山容不得二虎。”比喻一个范围内只要一个领导者。“沿山打鸟,见者有份。”比喻参与做事情的都有同等的分享。“山中无老虎,猴子充霸王。”说明没有比自己霸道的自己就自以为是。“羊子过火焰山。”说明事情也过去赶不上了。“梁山倒了,根骨在,铜盆打烂了斤两在。”这说明根骨的重要性。“财米银钱混时宝,田土江山混人老。”意思是钱米是维持生计打发时日的身外之物。“人不出门身不贵,火不烧山地不肥。”说的是人在世上走才知道贵贱。“人大无力,山大无柴。”说的是人光大无力。“山不转水转。”比喻事情一处遇到拒绝,别处总会得到支持。“这山望在那山高。”比喻人不安于现状。“引儿强过我,田地江山值什么?引儿弱过我,田地江山干什么?”说的是对后人强弱才是发展的根本。“为人不住高山山,天晴落雨把门关。”说的是高山很当风,很寒冷。“放账就如高山射箭,收账犹如海浪淘沙。”比喻放账容易收账难。“隔行如隔山。”比喻行业之间相互不了解门道。“高山的野猫下不得坝。”比喻人畏惧大的场面。“车到山前必有路。”比喻事情到眼前自然有办法。“远怕水,近怕鬼。”只要说的远处阴森的地方根本不知道。“水不紧,车不转。”比喻事情没有人逼,就不晓得紧张。“水到源头现理沟。”比喻事到眼前才开始动。“自己不会凫水怪河弯。”意思是说自己不会的事情怪其他原因。“水打砂包天来补。”比喻损失了东西有老天爷照应,其他方面得到补救。“水上浮飘未定根。”比喻事情未作决定。“千个水井,万个屋基。”说明人变动大。“高一尺不如矮一寸。”说的是地势稍低一点都有区别,温度都有明显的变化。“遇水搭桥。”遇到有方便的条件,借用条件使用。“摸不清水深水浅。”比喻多事情没有底细。“干河沟涨水。”比喻没有本钱而发了小财。“冷水要人桃,滚水要人烧。”说的是细小的事情都要人办才得到。

与风雨雷电有关的俗语:“风大随风,雨大随雨。”比喻意志不坚定。“有风吹大坡,有事找大哥。”意思是一切事情都有大哥商量。“无风水不浪。”比喻事情有根有据。“摇扇不如自然风。”说的是自然的风吹要宜人。“一背风来一背雨。”说明十分艰苦。“墙上一笼草,风吹两边倒。”比喻意志不坚定。“树大遭风。”说明事情或势力做大了,容易遭破坏。“无风水不浪。”比喻事情有根有据。“风水轮流转。”说的是人的命运是变化。“天上无雷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意思是男女成亲都需要媒人牵线。“天晴不遭太阳晒,落雨不遭雨淋。”比喻有在办公室的工作。“冬月打雷死阵大,腊月打雷刀兵动。”说的是冬腊月打雷有不好的预兆。预示着人的灾难很大。“又遭雷打,又遭火烧。”比喻几方面受到损失。“雷公不打吃饭人。”说明吃饭时不要去惊动别人。

与田地有关的俗语有:“人多好办田,人少好过年。”说的是人多才能办好庄稼。“肥水不流外人田。”比喻利益不要落在外人手里了。“肥田不如瘦店子。”说的是再肥沃的田地都不如开店。“出田谷子先遭难。”比喻当长兄的要受苦。“生田熟土毛秧地。”旧时搞生产的的经验。“秧子搭在田坎上了。”说明时间关键而紧迫。“烂田头插泥桩,冇摇稳。”比喻事情没有决定。“肥田出莽草。”比喻好的条件有好的结果。“寸土都有三篼泥。”说明东西表面看不出,计算起来有个数。“自已面前几窝秧子都栽伸展,去管别人。”比喻多管闲事。“远田远土不富人。”说的是田土离家远了不利于管理,容易遭到损失。

与路有关的俗语有:“大路朝天,各走一半边。”说明走路不要抢占别人的道。“算路不由算路来。”说的是运气不由人算。“捡开石头好走路。”说的是把干扰的东西做个了断,便于今后好办事情。“下雪天背蜂糖,出路油路。”比喻到外面走到一步算一步。“蚂蚓子吃了一天都要绣个路路。”说的是人一天吃了多少要干点事,不要白吃白喝。“强盗过路杀壁头。”比喻事情过后才引起重视。“吃屎的狗不断那条路。”比喻养成一种习惯就改变不了。“好狗不当道。”比喻不要随意拦路。“太阳不等路头人。”比喻时间不等人。“大路边的妇人遭怕了。”比喻因地理原因长期遭到干扰、威胁。“要留下卖路钱。”说的是有人拦截,要钱才准过路。“夜路走多了容易闯到鬼。”指人坏事干多了,总容易被抓获。“黄泉路上无老少。”说的是人的死与年老年幼无关。“生死一路,饿死不管。”这是一些人经常一路的玩笑话。“大路不走走毛坡,好人不当当假哥。”比喻做人不实在,喜欢冒皮皮。“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事情各是各的分别看待处理。“大路边,栽花不栽刺。”说的是在路边不要做影响别人的不良事情。“田坎上种豆,一路人。”说的是人是一起的,不要有分歧。“三月三,路上行人把衣单。”说的是三月时间天气也变暖和。“总要拿条路子给人家走。”说的是比喻逼死人,要给人一条活路。“哭天无路。”说明哭得走投无路。“条条大路通北京。”意思是走一个地方有很多路径。“当走嘎婆(外婆)家。”说明经常走的地方,去来随便。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1321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