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庙兴杨场腊月“豆饼节”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肖炎方    阅读次数:8799    发布时间:2020-01-20

 荆沙东郊,岑河、沙市农场,不过“腊八节”,也基本不过腊月24的“小年”;但每家每户都有各自的杀猪节和豆饼节。

 

过去杀猪节

过去很少有人杀得起猪,也就是穷人多。到了腊月间,富人们杀猪了,就要请附近的亲朋好友来喝汤,喝心肺汤。喝汤之前,好久好久以前,就在心里望着,想着,就满口津液。心肺汤多半是煮一大锅萝卜还有几片肥肉煮一锅大白菜。若有姑、舅、姨等己亲,就专门炒个瘦肉丝之类。个个酒足饭饱,打着饱嗝儿,满心自豪地搖摇晃晃,沿途逢人就炫耀某某接咱们喝汤哩!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家家户户都杀得起年猪了,人人都可以接喝汤了,那就赛菜,赛酒,赛人气;比菜多,比酒好,比人气旺。可惜,近几年,养猪成本太高,疾病风险又大,农民又懒得养猪了。于是,喝汤又成稀奇珍贵了,因为自家杀猪不用喂激素,那才有原生态真肉味。

 

家家户户豆饼节

忙时忙田里,闲时忙吃的,腊月豆饼节倒是越来越兴旺。过去摊豆饼先要用石磨磨豆浆,慢;后来用磨浆机,又快又轻省。过去摊豆饼主要是晒干,方便全年,农忙或临时来客,水烧开往锅里一丢,放点香油大蒜苗,盖盖,熄火,闷一会儿,再揭盖子,那香气味儿会耸高你的鼻子,欠出你的涎水。

现在完全是尝鲜,还礼,请亲朋,款好友,根本不晒了,只是尝鲜,趁热好吃,所以叫“热锅子”。

 

杨光强请客吃豆饼

2013年在帮忙写<<红色杨场>>时,我认识了清洁机械运输工杨光强,他老婆张家菊,是我们庙兴村1组的,他说我是他老婆娘家人,亲切地叫我舅爷,请我去吃豆饼。非常欣慰,因为比上馆子好,又在舅爷前舅爷后的热情款待之中。过去乡村中多姊妹,有句实惠俗话:“胀死的舅爷,饿死的姑爷。” 因为舅爷是某一位媳妇的专有,而姑爷却是几位媳妇的共有,你推我让,谁来管?虽然如此,过去乡下庸俗文化中舅爷是吃亏的,姑爷是讨好的,人人抢当姑爷,没有一个愿当舅爷。

吃豆饼讲搬迁。我在杨光强家当舅爷当得有滋有味,还因为我和杨场分场的场委干部们一伴。过去吃豆饼就是光豆饼,4个、5个、6个,甚至7个、8个。摊不及,个个等着,心里猴着,眼睛瞄着,时刻准备见机而上,悄悄抢。现在另外还有酒,还有丰盛的菜,鸡鸭肉鱼样样有,豆饼只作为其中一样,大概就尝两个吧。一边吃,一边喝,更多是一边讲话,讲“还迁房”,讲杨场很幸运,要作为生态植物园保留下来,其他村庄就要在林立的厂房中消失了。幸运!喝!

人逢喜事精神爽,酒逢知己千杯少,这便成了交流的场合,抒情的舞台。既有亲情,又有友情,这不成了节日么?酒兴来了,起初还能规规矩矩地尊敬他们张书记、邱场长、杨场长,喝着,喝着,就摆起年龄老资格来,不过是去了姓,只喊后两字。我喊“光福”时,还找歪理说是跟着北京杨芳喊的,表示亲切。武松为什么敢打老虎?酒精壮胆呀。渐渐,酒精壮我敢喊“中华小弟”了可“邱龙”只有两个字,没办法,就只有直呼其名了。其实,这是中国人普遍通用的亲昵叫法,你看中央他们歹互叫恩来、剑英等。

丰年留客足鸡豚。杨光强是忠厚人,来敬酒,并没什么话,就那么站在你旁边笑着看你。接酒,我就想,农民们常常念叨,“有朝-日福运转,天天每每像过年”,这不已经像过年么?宋朝 陆游先生游山西村在农家可能多喝了两盅,诗曰“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告诉人生,虽然山重水复,跌跌撞撞,又好像醉眼朦胧,没路了,但只要坚持往前走,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了千古哲理名句。杨光強留我“腊酒浑”了,“足鸡豚”了,我也醉眼朦胧了,却无须山重水复,无须跌跌撞撞,光福送我进大巴,上高速,条条大路通长安,条条大路通罗马,眼睛一眯到了荆州城。

 

明翠酒家炒豆饼

撰写<<红色杨场>>期间,我们有时在杨场吃午餐,当然只选“明翠酒家”, “星宇”“九里芗”门坎太高,哪里敢进?我们在“明翠酒家”喝散装白酒,还喝过11元的瓶装白酒,要为杨场人民节约每一个铜板。

老板王明忠,老板娘文守翠,夫妻各取一字,叫“明翠酒家”。 王明忠跟杨光福杨清华同学,光福因为自己不喝,就喊他来陪我喝酒。他并不白喝,有时还带一个菜来,特别是那炒豆饼,香!其实陪不陪,我都要喝2两多,也只喝2两多不过,他来了,话题就多了。

我说我本根是王桥5队人,他就说是5队刘友玲的晚辈,我说刘友玲是我侄女,那他就晚我两辈了。本来就很客气的他,从此对我更加尊敬。他爽快,坦诚。他老婆文明秀气,也敦厚,戴个眼镜,生意灵活,我看附近的客人都来他这儿,当然还有小吃小餐馆的大气候有利于他。

后来,我姨妹张大玉不知什么关系竟然会在他这儿打杂,端茶,递水,收扫,摘洗。所以,到“明翠酒家”吃午餐,吃豆饼,就像到亲戚家一样,也像过节一样,感受杨场人的热情和亲情。

 

庙兴舅家吃豆饼

舅爷接我回庙兴吃豆饼时,他家里推进涌出的人。还煎熟了,用碗扣着,挨家挨户端几个去;油香,蒜香,豆饼香,香满全村,说,尝尝“热锅子”。 隔壁左右,一般不掉户。稍远些的,是往来亲近密切的。

 

大同世界乡里情

乡下人平时就热情好客,逢年过节,只要从门前路过,个个都是客。你也想去感受感受?好啊。很近的,一元钱公交车出沙市,走进岑河、沙市农场任何一个乡村,就走进了大同世界。一点头,一微笑,或者一“喂”, 一“你好”,一扬手,就会有人喊你,拉你,进屋吃豆饼。



作者简介:肖炎方荆州市东方红中学退休教师、沙市区委常委对口联系的意见领袖、荆州晚报、荆州日报、荆州刋、江汉商报、荆州新闻网、楚网特约评论员,湖北省作协会员,入选湖北辞书出版社<<中国当代中教名师辞典>>、天津教育出版社<<中国当代教育名人辞典>>,入列<<中华儒家经济文化网>>主页名人。现在主写人民网。其中<<润物无声的五毛钱仪式感>>被十几家国网省网转载,<<三八之力可能不止半边天>>仅搜狐网阅读量就超40万。

 


(编辑:纤手香凝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4775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