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梦醒花开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遵义市 陈守刚    阅读次数:4963    发布时间:2020-02-09

冬缓缓的去了,春天款款而来。又是一轮甲子,庚子之年不期而到。

阳光出来了,但风还是冷冷的,乍暖还寒,这是黔北高原特有的气候。只是春节来临,空气里多了许多亲和、喜庆的味道,天地间已浸透出丝丝柔软的春意。

偶尔从厚厚的云层里挤出来的暖阳,正在唤醒冬眠的生命,快起来呀!不要误了这情深意长的拥抱,不要误了这寸金光阴,向上焕发自己的高度和自由吧,在爱你的人身边,添一分绿意,增一分柔情。

生命的律动,在寒风凛冽的季节深眠过后,总渴望能有一场盛大的奔放。犹如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到“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绿了芭蕉,红了樱桃。生命的沉寂,在压抑许久以后,为最真诚的情感暖化,也会以最浪漫、最优美、最放荡的姿态,还原人性,还给世界一个春暖花开、缤纷绚烂。演绎“秋来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一相逢便胜却无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胜景。于是,人们哪能独坐?躁动、轻浮、喧闹、虚假便席卷而来。

冬天对于万物,是一种兼收并蓄。万物都在深眠之中衍变,“此中有深意,欲辩已忘言。”生命的真谛大概如此,不经秋风浸染,怎得春雨绵绵;不经冬雪寒沏,沉淀和历练,哪有夏花璀璨,春光潋滟。因此,冬天肆意凛冽的风,也缔结着春天梦的花瓣。

唯有春的气息,总是包裹着人间万象的全部意义和使命,因为它是百音律动,梦想的启航,它让新的生命在阡陌纵横的土地上萌发。因而,春天是富于幻想的。太多的情结都会涌动,太多的向往都会遐想,而还有太多的使命也需要背负……

也许,世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冬去了春来,梦醒了花开,花繁了凋谢,凋谢了化为春泥。当然,“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这是千古都令人陶醉的景致,因为春天里草长莺飞,桃红柳绿;蜂飞蝶舞,燕回呢喃;风情雨意,云水缠绵。哪一个诗人不为这景色倾心,不是这样深情的告白?而我们不能只知道春的孕育,看到夏的灿烂,秋的硕果,更要明白“春有花容冬有梦,夏语一夜负秋风。”冬天看似冷酷、萧瑟、静谧的景象中,却隐含着收敛、韬光养晦,蓄势待发着生命的希翼。

庚子之年不寻常。猪鼠交替,一场瘟疫突然降临,江城武汉是爆发点,尔后迅速向全国蔓延。人们开始停下躁动的心跳,躁动的脚步;人们也开始思考,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我想,四季轮回的规律我们是不能改变的,自然辩证法不能违背,良知道德、信仰自觉、与人为善我们更不能丢弃,一个民族的诞生是上天的恩赐,但一个民族的繁衍、强盛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把那些残忍、冷漠、悖论、盲目、虚伪、欺诈扔掉吧!少一些歌舞升平,空洞口号,形式主义,还我们以热情、慈善、厚道、诚信、坚定、自信、和谐、务实。沉下心来反思,摒弃劣根性,只争朝夕,追上人类前进的步伐。唯望坚守、弘扬传统美德的人越多越好!

岁月更迭,时光的脚步匆匆,把岁月的身影越拉越长;生命的色彩,把尘世的味道越涂越浓。在灾难面前,我们不能只当旁观者,我们需要的是冷静、服从、坚挺,以坚定的信念与病魔作斗争,参与并鼓励更多的人走上前线与死神搏斗,为更多的“苟利国家生死以,不因祸福避趋之”的英雄讴歌,谱写这个民族更灿烂的辉煌。

每一朵春花,都是带着梦想而绽放的“花开时节动京城”决无虚构,春天的故事激荡了四季,将又在新生的成长中书写、演绎。生命是脆弱的,我们面对大灾大难,只有同心同德,同舟共济,当一个春天的使者,乐于播种耕耘,让绿意荡漾,花更芬芳,才能谱写千古不灭的华夏大美。



作者简介:

陈守刚,笔名晨光。中国散文家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遵义市长征学会会员,遵义市音乐文学学会会长,遵义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长。

著有小说《虹幻》《岁月泪》,散文集《追寻》,歌词集《春之梦》,纪实文学《遵义记忆中的女红军》。在遵义日报、晚报等刊物上发表散文300余篇,诗歌80多首,歌词130多首。

歌曲《红红的飘》获贵州省政府首届文艺奖;《凤凰山上的红军魂》获遵义市政府首届文艺优秀奖;《我的西部》获首届赤水河之声艺术节金奖;《妈妈的花背带》获第七届全国少儿歌曲金奖并被纳入浙江省少儿考级必唱歌曲;《梦中的桫椤姑娘》获第四届“多彩贵州”音乐作品创作奖;《凤凰山上的红军魂》获第六届“多彩贵州”音乐作品征集三等奖;《乌江,我为您歌唱》获优秀奖;《娄山雄关铸辉煌》《仡佬之夜》《中国情怀》《梦中的桫椤姑娘》《中国情怀》获第一、二、三、四届“唱响中国”展演活动作词金奖。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4457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