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瓮安雍江玉带上那一道道美丽的人间仙境(外一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赵平    阅读次数:4375    发布时间:2020-03-29

瓮安雍江玉带上那一道道美丽的人间仙境

 

我的故乡瓮安依山傍水,一条清澈的雍江穿城而过。雍江两岸杨柳依依,河上各类新桥、旧桥不下四十余座,座座设计匠心独运,让人赏心悦目,留连忘返。

今天的雍江河上,现存古老的石拱桥有三座:分别是“银盏古桥”、“西门桥”和“花桥”。这几座古桥都是用青石拌石灰镶砌,独拱,拱上加拱,历经风雨考验,上百年来供人和车马通行,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

先为大家介绍位于城郊银盏境内开发区十字路口附近的“银盏古桥”。

此桥建于明清时期,纯青石料堆砌,独拱,肩跨两小拱,桥面成弧形。它是瓮安连接遵义、开阳的重要交通要道,是瓮安县城北边要道。上百年来,南来北往的车马,客商要进出瓮安,必经此桥。如今新桥高架,此桥早已退休多年,桥上石缝中杂树丛生,桥面落叶满地,与10余米处宏伟的新桥相映照,老桥虽历经沧桑但却不失古朴风韵。

位于县城西边的“西门桥”,建于清朝以前,用当地龙股石修砌,桥身较矮,栏杆已损,由三拱组成,是瓮安县城城内雍江之上最古老的石桥。

此桥过去是县城西门的重要通道,河对岸的“观音堂”寺庙,长年香火不断,远近香客慕名前来,在此吃斋念佛,络绎不绝。此桥还是县城通往玉华山的必经之道,据史料记载,清代咸丰九年,瓮安农民何得胜率领黄号义军起义,团聚十万人马,凭借玉华山天险,安营扎寨盘踞玉华山。如今的玉华山,已成为许多探险探秘者梦想的去处。

雍江上第三座古桥叫“花桥”。

这座桥建于何年无从考究,它位于县城南边,雍江的上游,现在的清莲湖附近。过去的花桥,桥身坚固,桥面平坦,可供车马通行。是通往瓮安风景名胜仙桥山的必经之道,也是县城通往平越(今福泉)、都匀、贵定、麻江、贵阳的要道,是县城南边重要的关卡。如今,在“花桥”附近打造了美丽的清莲湖,古老的“花桥”静静的卧在清莲湖畔,成为一座见证古邑历史的风景老桥。

雍江之上除了古老的石桥,现在又新建了供人们休闲观景的“廊桥”。

位于银盏小学附近,就有两座“廊桥”。桥上栏杆色彩鲜艳,镂空雕花。课余时间,师生三三两两,踱步于此,吮吸两岸草木散发出的馨香,那感觉胜似人间仙境。

廊桥的修建各有特色,有单独的廊桥,有根据河道地势变化,因势而建的廊桥。

位于龙坑公园旁就有一座形似木质的风雨廊桥。桥面由38根木柱分列两侧,作护栏立柱用,桥下由7个水泥墩子支撑,桥面用木板铺设,桥宽两米,栏高1.5米,护栏雕花,古朴典雅,自成风韵。

在龙坑公园附近,还建有一座特别的风雨廊桥。它是在现代新的高桥之下,沿着河道,精巧设计修建的桥下之“廊桥”,这是雍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它由24根直径约40厘米的水泥柱并列支撑,桥面用坚硬防腐木材铺就,护栏由41根木纹水泥柱装饰而成,桥长约100米。

炎炎夏日,休闲的人们踱步于此,凭栏小憩,尽情享受桥下河水带来的阵阵凉意;有时会遇到突来的阵雨,也可放心在此停留,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任雨飘洒,无须心忧。这样的去处,哪里去寻,谁还舍得马上就离开呢?

在清涟湖畔,处处都建有廊桥。桥形回环,绕行于湖中,游人于此,可赏荷,可垂钓,可坐可立,是休闲赏景之好去处。

雍江河上,还有一座孩子们特别喜欢的“跳凳桥”。

这座桥位于现在的公园王府附近,是雍江河上独一无二的“跳凳石桥”。由27步花岗岩桥墩组成,每个桥凳由两块棱长为50厘米的正方体花岗岩石墩组合而成。此桥西连检察院办公大楼,东临公园王府。

闲暇,有心的家长们会带上孩子来到这里。或蹲在一块跳墩上,欣赏雍江河里泛绿的水草;或俯下身子,将双手伸入缓缓流动的清澈河水中,掬起一捧水来和孩子一起嬉戏;或脱掉鞋子,将双脚放入水中,尽情享受雍江夏日为自己送来的阵阵清凉爽意。

如果你还没玩够,可以去欣赏一下雍江河上的“彩虹桥”。

彩虹桥位于西门古石桥的上游,县城新区开发前,是连接老城与龙水坝、青山茶场、青山水库之要道。整座桥独拱,斜面梯级,呈弧形,远看似一道美丽的彩虹,故名“彩虹桥”。

桥下清波微漾,桥畔杨柳依依。些许渔人垂钓,或蹲于桥下,或立于其间。有的叼着烟袋,悠闲的吞云吐雾;有的手握钓竿,盯着浮漂,一动也不动。这里清幽宁静,时不时也会迎来一两对恋爱中的青年男女,于此闲情雅坐,赏景约会。

当然,雍江之上,更多的是钢筋混泥土修建的现代桥。其中有名的是狮子桥、红军桥、大雁桥及延安大桥。这些桥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耗资不菲。此时,行走于雍江河畔,不出50米或者100米左右,就有一座美丽的桥出现在你眼前,让你误认为来到了梦幻中的水上世界威尼斯呢!

雍江自古流淌,汩汩清流,灌溉了两岸农田,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古邑人民。它似一条美丽的玉带,萦绕在美丽县城——“古邑瓮安”之腰间。在这条玉带上,那古朴典雅的老桥,总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它见证了古邑的过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那车水马龙,高端大气的今日座座新桥,又将人们的视野引向美好的未来。

当你来到我的家乡——美丽的瓮安,漫步于雍江两岸,欣赏到眼前这些古桥、新桥之时,你一定会心动!一定会赞叹!一定会留恋!

 

 

追寻往日的味道

 

春节其间,好几个毕业了多年,工作在外地的学生都给我打来电话,聊天中他们说特别留恋当年家乡小吃的味道。我问是哪样?他们说一是中街王小莲家的米豆腐,二是农贸市场附近的油炸粑。

学生提到的米豆腐和油炸粑,是我们家乡随处可见的小吃,许多外地朋友来到瓮安,大家都会带他们去品尝一下。在我当年上初中的时侯,对这两种小吃更是梦寐以求,视若佳肴。现在同学们不约而同的提起,瞬间再次勾起了我对当年那特别味道的深深回忆。

记得我读初中时,每天天不亮,就有几位大妈,从一公里外挑着担到学校来卖米豆腐。

她们把米豆腐切成长条,放到小碗里横竖交叉码好,看起来满满的一碗,其实堆得高不等于就多,那是她们做的卖样。打好的米豆腐一碗一碗摆放在条桌上,再在每一碗里倒上酱油、陈醋、蒜水,洒上一小点绿色的葱花,用一块窄窄的木片挑一点香喷喷红彤彤的油辣椒,放在每碗米豆腐的顶端。摆在条桌上的那一碗碗米豆腐,色香味俱全,时刻吸引着从此路过的一波又一波无数眼馋的同学。

每当我从这些米豆腐摊子前经过,看到那一排排的米豆腐,口水总是忍不住直冒,咽了又咽。因为没钱买,只好在米豆腐摊子前站一会儿,没有口福,就只有饱饱眼福的命,然后才恋恋不舍离开。

进教室后坐在位置上好长一段时间,老是静不下心来,一直在想着摊子上那些粉嫩香辣米豆腐的美味。到了晚上,常常做梦,梦里总是端起米豆腐在贪婪的狂吃,每次醒来嘴里感觉还有梦中米豆腐的余香。

那时总是在想,要是哪天也能像那些有钱的同学那样,美美的吃上一碗,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冬天来了,天气渐渐凉起来,大妈们全都转行卖起了油炸粑。

不论刮风下雨,每天天不亮,我们都还没起床,大妈们早已从一两里外挑着担子,打着手电赶到我们寝室楼下一字排开。她们在我们寝室外的屋檐下支起一个个小火炉,火炉上放上一小口油锅,油锅里倒满香喷喷的菜油。将菜油烧制到油花散尽,从头一天揉搓好的糯米面团中取一小团,将其放在一块平板上,用手掌将小面团压扁,再压成薄薄的小圆饼。舀一勺土豆泥或者煮熟了的巴山豆,放在薄圆饼中间,这是油炸粑的馅,将薄圆饼四周的边往中间收拢,把带馅的面团再次压扁压圆再压薄。将带馅的小圆饼放到滚烫的油锅中煎炸,不出两分钟,炸熟的油炸粑自然从油锅底漂浮到油面来,胀鼓鼓的,再给它翻过面,再炸一会儿,刚才还是白花花的油炸粑变得黄灿灿,香喷喷。大妈们将炸好的油炸粑从油锅中捞起来,一个一个整齐的摆放在油锅上方的铁丝架上,犹如一排排山珍海味摆放在那里,只等早起的同学来买。

有一个绰号叫“沙罐”的男同学,饭量大,总吃不饱。一有空总是蹲守在大妈们的油炸粑摊子旁,贪婪的嗅着油炸粑散发出来的香味,眼睛盯着油锅上炸好的那一摞摞黄灿灿、香喷喷的油炸粑,就像好多天没吃饭的样子,看起来饿得可怜。

班上有几个同学见“沙罐”那么饿,他们合起来凑了一些钱,把“沙罐”叫来说,只要“沙罐”一口气吃得完三十个油炸粑,他们几个共同请“沙罐”的客。“沙罐”没想到居然有这种好事,想都没想毫不犹豫就答应了。

当时我也想挑战一下,一口气吃它三十个油炸粑,但又怕吃不完,到时拿不出钱来。游戏开始,来了许多看热闹的,在大家的见证下,只见“沙罐”一大口就吞下两个油炸粑,那架势好像要把大妈所炸的油炸粑全吞掉。那几个同学有点着急起来,他们盯着“沙罐”,猜想他们可能输定了。等吃完第十个后,“沙罐”改为一嘴吞一个,速度也渐渐慢了下来。当吃到第二十个后,“沙罐”嘴里包着油炸粑,两腮胀得圆圆的,眼珠开始明显突出起来。再后来他只能两嘴、三嘴、四嘴才吃得完一个。只见“沙罐”一边带着乞求的眼神看着那几个同学,一边拿起油炸粑继续使劲往嘴里塞,估计是再也吃不下去了。突然,一个饱嗝打来,“哇”的一声,“沙罐”吃进肚里的所有东西全都吐了出来,吐得满地都是。这时我才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像“沙罐”那样冲动。

“沙罐”一下子瘫坐在油炸粑摊子旁,表情痛苦,显出有气无力的样子,双手抱着肚子不断在呻吟。那几个同学吓坏了,慌忙背起“沙罐”往医务室跑。还好“沙罐”没多大事,医生说他就是一时吃得太多,突然饱胀伤了肠胃,过一段时间消化了就没事了,几位同学终于松了一口气。当天老师知道这件事后,狠狠批评了那几位同学,那几个对老师说:“我们看沙罐那么饿,本来是想试一下他究竟吃得到好多,没想到出现这种事情,我们错了,再也不敢了!”

后来老师也没再说什么,只听老师说:“哎!你们这些娃儿,玩笑开大了要出人命的!大家一定记倒下不为例!至于那些油炸粑的钱,还是我去帮你们几个付喽。”

那时经济困难,有钱买油炸粑的同学毕竟不多,于是,大妈们作了变通。有钱的用钱来买,没钱的还可以用米来调换,一斤米大概可调换四个油炸粑。

大妈们有时也会心软,偶尔赊一些账。条件是要在她们记账的小本子上签上赊账人的名字,规定这个星期赊的账到下周一时必须付清。刚开始大家都守信用,大妈们赊账的范围慢慢广起来,先只赊给熟悉的学生,后来只要有学生来赊她们都给。

一天早上大家正在上课,一位卖油炸粑的大妈突然推开教室的门,来班上找我们老师,说我们班同学赊她油炸粑好久了都不拿钱。老师叫她拿账本来看,不看则罢,一看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我们凑近去看那账本,上面写的是:

“白得吃”10个!

“看到跑”5个!

“莫怪我”8个!

老师知道这是同学们因为太饿才想出的馊主意,安慰了一下大妈,答应帮她查。我们有些同学其实知道“白得吃”是谁,“看到跑”又是哪个。但大家心照不宣,都说不知道。我清楚记得,我的同桌有一天曾经神秘的对我说过,卖粑粑的大妈有些是认不到字的,有好些同学在她们那里赊了账,签的字都是乱写的一个假名字,我猜同桌可能也参与了的。

现在想来,那时大家真有些对不住那些被骗的大妈们,她们也太不容易了!每天从大老远的挑着担子赶来,起早摸黑做点小本生意,因为不识字,到头来还被一群饿慌了的同学给骗了。

那时,我成绩不错,总有同学经常来问我的题,这些同学作为回报,偶尔会请我吃一个油炸粑。当有幸得到一个胀鼓鼓,黄灿灿的油炸粑时,我绝不忍心一下子吃完,而是双手将油炸粑攥在手里,咬上一小口,慢慢的细细的品。停一会儿,再将油炸粑放到鼻孔处深深的嗅,微微闭上眼,慢慢的回味油炸粑那无比诱人的香味!就那么一个小小的油炸粑攥在手里,要吃上许久许久。越吃到最后,越舍不得吃,真舍不得一下子把那美味佳肴吃完啊?!

除了米豆腐和油炸粑,还有一种食物也让我记忆尤深。

记得每到周末,所有住校的同学回家都要炒一瓶油辣椒,带到学校当一个星期的菜吃。条件好一点的,他们用菜油炒的油辣椒红彤彤的,又香又辣,看着都让人眼馋。也有在油辣椒里加点花生米的,那更让我们一大帮同学羡慕不得了。偶尔有一两个友好的同学,吃饭时大方的挑一点点菜油辣椒给我,伴着饭吃着那香喷喷的油辣椒,当时觉得简直比吃山珍海味还香!

当年的我有三大奢望:一是吃上几大碗米豆腐;二是攥着香喷喷的油炸粑,想怎么吃就怎么吃,直到吃饱为止;三是炒上一瓶菜油炒的油辣椒。可惜,当年的三大奢望直到初中毕业也没能实现一个!

这些年来,家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城乡一体化,经济大发展,产业大变革,家乡人民早已摘掉了贫困帽子,大家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当年我做梦都想吃的米豆腐,油炸粑和菜油辣椒,现在可以想怎么吃就怎么吃了!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当地的米豆腐,还远销外地,现在每天都往都匀贵阳等地发货。我们的辣椒,在广大农村已发展为产业基地,除了远销,还就近新建了许多辣椒加工厂,带动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想到这些当年的小吃,居然可以闯出一片新天地来。

家乡的米豆腐、油炸粑和菜油辣椒,过去是我的奢望,现在也成了远游他乡游子们的长久的牵挂。

虽然我们大家都早已不再饥饿,但当年留下的美味一直深深的铭刻在心灵深处,时不时会在梦中一次又一次再现……

 

 

作者简介:

赵平,男,生于1970年11月,中共党员,瓮安县赋学会副会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州级教育名师,现供职于贵州省瓮安第三中学。有作品发表于《贵州作家》《贵州作家网》《贵州日报》《贵州教育》《夜郎文学》《黔南日报》。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26200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