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温暖阳光下用心灵碰击梦想 兼谈滕建猛兄弟与他的帮扶走访中书写的诗歌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龙正舟    阅读次数:14994    发布时间:2020-04-25

我和建猛认识,那是青年时期,我还未从师范毕业。一朝相遇便是永远的朋友,心灵的兄弟。跨越时间的长度,感悟生命的厚度,在经历生活的种种美好和苦难之后,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堆堆文字的梦想。当我准备从他帮扶走访中书写的诗歌中寻找一点记忆更多的是品读他内心世界的干净、担当。自从教师参加精准扶贫以来,他一直在满家村帮扶,满家村是二类贫困村,人口集中是盘信苗族集中的村寨之一,三年来建猛兄弟从那片土壤中汲取养分创作了大量的诗歌,虽然还要在文字的精炼上功夫,文字中那种心向阳光扎根脚下土地豪情却弥补了文字表达的不足。《松桃文学》《松桃报》《松桃网》经常发表他在帮扶走访中书写的诗歌,时常碰击我的心扉。他的诗里尽是满满的正能量。比如他在《辽阔的天空,是为了飞翔》中写道:

从田间地头

仰望蓝天白云

辽阔的天空

是为了飞翔

富饶的土地

是为了播种

勤劳的人们

是为了希望

 

苗族阿妈

用双手抖落药材上的泥土

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交换而来

环绕在山山水水中的致富路

改变肩挑背扛的过往

扶出来的智慧和志气

需要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

 

抽出嫩叶的树枝挂满了梦想

小溪水暖鸭先知

桃李不言,油菜结籽,大葱铺路

犁耙醒来,旋耕机跳舞

泥土翻滚了一遍又一遍

 

这人间四月

适合行走在田坎上

规划春季的种子

遥望庄稼的长势

等待秋季的收成

莫负时光,只因为韶华尚在

从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人的行走在春暖花开的四月,在充满希望和憧憬的四月下村走访看见的几个小细节或者说是几个普通的小片段,这对于有心人的建猛来说,是一首诗歌的灵感的延伸和展现。文字中娓娓道来的美好恰如其分。脚下的土地有太多的美好,需要我们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一切对于有心人的建猛来说,是一笔文字的财富,是他的矿山。他用文子记录了四月的美好“田间地头”“蓝天白云”“苗族阿妈,抖落草药的泥土”等都是活生生的素材,真实而接地气,在芬芳的泥土中散发的是乡村美丽的风景画。

何其芳在《关于读石和写诗》中写道: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散文的语言。

平时我们谈及的话题都和文学诗歌生活有关。特别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更是如此。他还在盘信镇民族完小的时候,我们共同创建了春萌文学社,当然回忆青春,回忆曾经的年华是为了憧憬美好的未来,走在追梦文学的道路上,我们一直脚踏实地就和我们参与轰轰烈烈的精准扶贫逐梦脱贫攻坚一样。一如建猛的诗歌一样,在《四月需要加速度》中有这样的句子:

岁月更替,春日渐暖

人间最美四月天

来不及挥手

便与三月告别

一年过去了四分之一

 

我们深情呼唤的那个春天

如期而至

2020,爱你爱你

美好的谐音背后

泪如雨下

一场灾难见证太多太多

我们每个人只属于自己的国家

风雨同舟 齐心协力

建设自己的国家

挺直中华民族的脊梁

 

四月,整理好一切

该上班就上班

该休息就休息

该锻炼就锻炼

书写好光阴的故事

一个人只有把心静下来

才会独立思考,才会理清头绪

才会有快刀斩乱麻的勇气

 

人生这道难题

解法有很多种

有的甚至无解

八小时之外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做事是医治迷茫的良药

从一本书中去了解别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

做一个赠人玫瑰的人

怀揣美好,一路芬芳

一首是就是一段经历,一次行走中的收获和感悟。它见证曾经,我们虽然没有风清骨峻,大家气场,但目光里不缺少通透与达观。不缺少谈笑风生,风趣诙谐。酒是五谷之精英,瓜果之灵魂,望之柔而即之烈,是灵感的源泉、艺术的上帝。酒可以点燃情绪,焚烧回忆,引发文思,激励逸兴。酒可以让思维删繁就简,让语言单刀直入。在酒和诗歌的前面,我们是渺小如尘埃,诗歌和文字是我们安置的信仰,走访更是我们的常规工作,特别在今年更是如此。如他在《在春天的夕阳下遐想》:

夕阳留下最后一抹红

云彩把夜幕挑开

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

冲锋的号角吹响

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

又是一段艰苦历程

不敲锣,不打鼓

只能用汗水去浇灌

历经苦难的老树

用旁逸斜出的嫩枝

彰显着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日子像流水一样飞快

把握住了便是胜利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2463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